全國中小學科展

2021年

Deep learning on Covid-19 prediction and X-ray severity grading system

利用深度學習解決醫學問題一直是受矚目的研究主題。鑒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上升,有關新冠肺炎檢測的研究便成了熱門研究主題。目前,最有效的檢測方法是聚合酶連鎖反應 (PCR),然而,PCR耗時甚久且有人為誤差。因此,以X光影像圖透過深度學習來診斷並分級是一個有效率且安全的做法。在研究中,我們利用深度學習進行疾病診斷,在五元分類上有相當高的準確率(84.91%)、在COVID-19單獨辨識時得到了極高的準確率(99.35%)、產生出疾病熱區及設計了新的分級系統( X-ray Severity Grading System , XSGS),並將其用於嚴重程度分類,在不同分級下具有可辨別的差異。

護「灘」神「扇」— 風扇擾流應用於延緩突堤效應

本研究以維繫現今環境,使人類保有生存優勢為前提,旨在探討於海水面下裝設風扇,藉風扇擾流改變沿岸流所挾帶漂沙之沉積分布,延緩突堤效應造成之負面影響。研究先以煙霧觀測五葉、七葉及九葉風扇擾流情形,再透過水流及螢光沙模擬安平商港外海,取得裝設各風扇後漂沙沉積變化過程。除可用於預測近表層沿岸流沉積外,也可套用於海底恆流。未來期望針對流量、流速與地形坡度等作出量化數據,以求得函數模型。另外,亦期望發展洋流發電、綠色能源等各種應用。

以SPH模擬螺旋星系旋轉軸角及其影響星系碰撞結構之關係探討

星系的碰撞機制屬星系演化中非常重要的過程,目前研究多以星系質量比、速度等變因如何影響碰撞後星系性質為主。而本研究認為星系旋轉軸角也是影響星系碰撞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以SPH模擬螺旋星系旋轉軸角度對星系碰撞結果的影響。分別模擬以角度單變因,以及搭配其他參數之多變因情形。 根據模擬結果,發現兩初始星系在直接碰撞(撞擊參數等於零)時,若以碰撞角、初始角差異近似於0度以及180度時搭配高速低值量比進行碰撞,較能形成低核盤比的橢圓星系。間接碰撞時,若旋轉軸貼近速度軸、兩初始旋轉軸夾角小,以及初始盤面平行等情形下,較能形成低核盤比的螺旋星系。 本研究也發現碰撞後星系長軸分佈聚集於0與180度區域,可用來探討橢圓星系軸向問題。最後,本研究以核盤比作為新式星系碰撞分類標準,建立螺旋星系演化機制的參考。

整合能量採集與儲存於單一裝置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容系統

隨著行動裝置與人工智慧的普及,物聯網的實現已指日可待,由於物聯網中感知器數量數以億萬計,因而整個系統對自供電的依賴也越來越深。雖然傳統電化學電池可以滿足大部分物聯網在目前階段的電力的需求,但一旦大量佈建後,更換那些電池便成為一件棘手的事情。因此,可以採集環境光能的太陽能電池是優先的選項,其中以染料敏化電池不受環境光強度及溫度的影響,且能以用網印方式製作在廉價的基板上,來提高太陽光照射的面積而不受基板大小的限制。在電能儲存方面,採用固態電化學電容,除了提高電荷密度外,也不受太陽能電池與電化學電池因電壓不匹配而造成無法充電的現象。並將兩種個別裝置整合在同一基板上,除了縮小尺寸外,還有降低系統阻抗的功能。本次研究希望能結合染料敏化太陽電池”有光即發電”的特性,最後達成能量採集及能量儲存於單一裝置的目標。

探討中型金蛛(Argiope aetheroides)與長圓金蛛(Argiope aemula)隱帶功能之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中型及長圓金蛛蛛網隱帶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振動模式差異。蜘蛛網面的結構會直接影響到蛛網結構的振動方式,以及能量散布的情形。為了了解蜘蛛網有無隱帶結構對於獵物衝擊網面的影響,使用釣魚線及蠶絲進行模擬蛛網。實驗結果顯示,不論長圓或是中型金蛛其隱帶的長度與體長成正相關。金蛛隱帶的長度與環境溫度、照度和風速的相關性不高。而在複式顯微鏡下發現金蛛隱帶的構造有疏密之分。仿生金蛛網不論是何種類型隱帶,皆無法減少受模擬風吹吹拂網面的振幅,僅有蠶絲密十字型隱帶能夠有效減少受模擬獵物撞擊網面的振幅。此外,蠶絲仿生網的振動幅度較釣魚線小,穩固性較佳。

香杉芝誘導黑色素癌細胞凋亡與自噬性死亡

香杉芝(Antrodia salmonea)是台灣特有的食藥用菇,具抗血癌、抗發炎及抗動脈硬化的功能。我們研究發現,香杉芝發酵液會誘導人類黑色素癌(A2058/A375)細胞毒性;比較香杉芝抗癌活性發現毒殺A2058強於A375細胞。我們亦發現,香杉芝作用黑色素癌(A2058)細胞,會誘導晚期凋亡(Annexin V-PI 雙染法)、Caspase-3增加及PARP裂解;產生自噬酸性囊泡(AVO)、促自噬蛋白LC3-II增加。加入細胞凋亡抑制劑 Z-VAD-FMK及自噬抑制劑3-MA/CQ可保護香杉芝誘導癌細胞死亡。此外,香杉芝會誘導黑色素癌細胞Bax/Bcl-2及Beclin-1/Bcl-2比例增加。推論,香杉芝可同時誘發黑色素癌細胞凋亡(Apoptosis)及自噬性死亡(Autophagy)。香杉芝會誘導黑色素癌細胞活性氧化物(ROS)生成;抗氧化劑N-acetylcysteine可減緩香杉芝對黑色素癌細胞毒殺。推測,香杉芝是透過ROS來殺死黑色素癌細胞。我們亦發現,香杉芝可與抗癌藥物Paclitaxe對黑色素癌細胞產生協同作用(CI<1)。總結,香杉芝發酵液具抗黑色素癌功效,可開發成抗癌的藥品/保健食品。

應用牛血清蛋白的光交聯性質製作液體繃帶

此研究主要在開發可包容藥物、可客製化且可黏著在皮膚上的液體繃帶的新方法。我們將脈衝雷射光聚焦於混有光感物質的血清蛋白,利用光化學交聯原理,在玻璃基板上製作出微米尺度的蛋白質膠體。我們先最佳化溶劑、焦距及照射時間。接著利用配有精密移動平台的光學顯微鏡,控制照光位置及照光時間。光學顯微影像清楚呈現膠體之形貌,展現可製作成微米尺度之蛋白質膠體陣列或設計之文字圖案。接著以綠色螢光分子模擬藥物,嘗試製作包容藥物的蛋白質膠體。穿透光影像顯示模擬藥物不會改變膠體之形貌,而綠色螢光影像則證明模擬藥物已保留在蛋白質膠體上。最後我們將蛋白質膠體陣列製作為液體繃帶,並成功將蛋白質膠體轉移且黏於模擬人類皮膚的豬皮上。本研究展現進一步發展為大面積、可客制膠體陣列、可摻入藥物的液體繃帶之可能性。

探討病毒配體與樹突細胞間的交互作用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引發了世界的一陣恐慌,也促使我對於免疫系統及病毒之間的交互作用有了更濃厚的興趣。而在疾病的肆虐之下,疫苗儼然成為對抗病原體的重要武器。試想我們若能找到某些化合物,在未找到特定疾病的疫苗之前,能藉由化合物刺激增強人體免疫能力,進而達到對抗病毒的功效,或許會是未來萬用疫苗的首選。 目前已知一種配體R848在RNA病毒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動物實驗中對冠狀病毒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功效,因此我希望進一步探究此配體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細胞株及小鼠骨髓細胞為材料,以R848、CpG等2種不同的配體刺激,發現R848濃度會影響細胞的分化種類及活性,而經過CpG再刺激的細胞將會被活化。且若於發育過程受到持續高濃度R848刺激,將會使細胞活性下降,進以避免自體免疫反應的發生。透過此研究,可初步了解R848影響免疫系統的途徑。

即時步態時空特性偵測的創新設計及其早期失能篩檢應用

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是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生理或認知能力的退化皆會展現在步態變化上。本研究將利用步態參數的量測分析,以篩檢初期的老化。傳統的步態分析系統多為實驗室評估用,且需專人操作。為了可大量臨床與居家自行使用,本研究開發可攜式系統,搭配助步車硬體,利用(1)力敏電阻做成鞋墊型的足底開關,(2)加裝在鞋上之ToF測距模組,量測左右兩腳跨步的時空參數,並完成即時步態分析。本系統精簡且方便,可攜性佳而且不受環境光源干擾與誤測旁人。穿上鞋子走幾公尺即可得知使用者的步態特性。本研究發現透過受測者「空間不對稱步伐之自動恢復時間對稱」指標,應可用於初期老化篩檢。目前將邀請更多人使用本系統進行即時步態時空特性偵測,收集更多數據建立初老指標,促進預防醫學與優化健康管理。

愛的約束-鼻胃管自拔監控暨約束手環

許多長者常因吞嚥功能退化,飲食過程中易引發吸入性肺炎,或是患者手術後吞嚥功能暫時消失。目前台灣社會對這些狀況最易被接受的治療方式是從鼻腔放入一條直達胃部的軟管,俗稱鼻胃管。但是管子本身會造成人體不適,因此許多患者會將管子拔出。管子拔出相對舒適,但當再次將管子放回時,會使病患更加不適。且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照護人員短缺,使鼻胃管脫落成為台灣醫療通報事件的榜首。 為了改善這問題,我們設計了一款照護輔助手環,藉由EMG Sensor 來偵測手指動作,搭配3組感應距離不同的RFID讀取器,來偵測手部與鼻胃管接頭距離。當系統認為患者有自拔危險時,便啟動約束裝置,由手環上方彈射出一塊彈性布將手掌全部包住,並同步發出警告聲響及手機訊息。本作品可以避免患者面臨二次插管的窘境,亦能減輕照護者及護理人員的負擔,是長照時代的重要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