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案

手工香皂

手工香皂

課程名稱 手工香皂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清潔劑的種類與去污原理。 2. 認識手工香皂的製作與特性。 3. 體驗手工香皂的製作。 課程簡介 說明肥皂的製作過程,認識清潔的原理,並透過動手實作,動手作出一塊屬於自己的手工香皂。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彼此分享使用手工香皂的經驗,及為何會想使用手工香皂。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手工香皂的製作過程與特性。 製作過程: 特性: ● 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負擔。 ● 手工香皂的天然配方,對肌膚零負擔。 ● 皂化後含有的甘油成分,可以滋潤肌膚。 ● 不刺激皮膚。 2. 觀察實驗室所製作之手工香皂,了解手工皂與合成皂的不同。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1. 手工香皂製作(因為活動對象與時間關係,本活動簡化以皂基讓大家體驗手工香皂製作。) 器材:皂基3片、乾燥花瓣少許、水溶性色素1滴、香精油1滴、模具1組、攪拌用具(竹棒or木棒)1個、鐵尺1支、切割墊板1個、耐熱容器1個、湯勺1支、加熱器具(電磁爐)。 操作步驟: (1) 將皂基依模型大小、數量比例切成小塊狀,縮短加熱融解時間,加入耐熱容器中。 (2) 將皂基隔水加熱,待皂基融成液體狀。 (3) 在模內加入乾燥花瓣,倒入溶化的皂基。 (4) 加入色素及精油,在冷卻凝固前迅速攪拌均勻。 (5) 將混合均勻的皂基靜置,待其慢慢凝固。 (6) 手工肥皂完成。 2. 手工香皂製作時,講師可利用加熱融化的等待時間,講解清潔劑的種類與去污原理。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補充手工香皂的保存方式。 2. 2. 介紹哪些油可以用來作皂基。 所需材料或儀器 皂基3片、乾燥花瓣少許、水溶性色素1滴、香精油1滴、模具1組、攪拌用具(竹棒or木棒)1個、鐵尺1支、切割墊板1個、耐熱容器1個、湯勺1支、加熱器具(電磁爐)。 關鍵字 手工香皂 與教材的相關性 226-4c.能利用廣用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判定酸鹼物質的pH值。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20-4b.瞭解改變材料形狀的方式。 425-3a.認識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例如香料、色素。 512 4c.知道清潔生產的方法及例子。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水果泡泡浴

水果泡泡浴

課程名稱 水果泡泡浴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清潔劑的種類與去污原理。 2. 認識介面活性劑的功能。 3. 正確的使用實驗器材(量筒、滴管)製作水果泡泡浴。 課程簡介 認識清潔的原理,瞭解起泡劑的作用,並學習調和起泡劑的比例,動手作出屬於自己的沐浴乳。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彼此分享生活中常使用的清潔劑種類,並做歸納。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介紹界面活性劑的功用。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水果泡泡浴製作 器材:純水20毫升、弱酸性起泡劑4毫升、椰子油起泡劑1毫升、水溶性色素酌量、香精酌量、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滴管1支、量筒1支、精鹽少許。 操作步驟: (1) 用量筒量取20毫升的水倒入透明塑膠杯中。 (2) 用滴管取4毫升的弱酸性起泡劑,倒入透明塑膠杯。 (3) 用滴管吸取1毫升的椰子油起泡劑滴入透明塑膠杯,運用攪拌棒將水、弱酸性起泡劑與椰子油起泡劑攪拌均勻。 (4) 確認溶液攪拌均勻後觀察是否變黏稠,若無黏稠狀,可加入微量精鹽,慢慢攪拌直到整個溶液變黏稠。同時解釋鹽巴的功用。 (5) 加入適量的精油和色素,攪拌均勻即可完成。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補充弱酸性與椰子油起泡劑的適用對象。 2. 分享操作時的發現。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純水20ml、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量筒1個、滴管1支、精鹽少許、弱酸性起泡劑4ml、椰子油起泡劑1ml、水溶性食用色素微量、水果香精或植物精油微量。 關鍵字 界面活性劑、起泡劑 與教材的相關性 121-1a.察覺物質各具不同特徵(如顏色、形狀、軟硬、氣味、粗細等)。 121-4b.探討物質性質改變的現象,將這些改變分成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並設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218-2a.察覺生活周遭某些物質的性質會改變。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加油汽笛

加油汽笛

課程名稱 加油汽笛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 2. 知道改變空氣柱的長短,可以產生不同高低的音調變化。 3. 製作加油汽笛。 課程簡介 瞭解聲音是靠振動所產生,認識聲音的三大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1. 分享看球賽時,用來加油的汽笛,是如何產生出這麼大的聲音。 2. 還有哪些加油用的汽笛?它們共同的發聲方式為何? 二、 發展活動(20分鐘) 1. 透過音叉振動、鼓面上保麗龍球的振動等演示,介紹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 2. 介紹聲音的三要素,並透過敲擊裝著不同水量的杯子,學習改變空氣柱的長短,可以產生不同高低的音調變化。 三、 操作活動(20分鐘) 加油汽笛製作 器材:氣球薄膜一片、B5投影片一片、塑膠罐一個(或養樂多罐)、橡皮筋一條、剪刀、膠帶。 操作步驟: (1) 在罐子底部挖直徑約2公分的圓洞。 (2) 在瓶身挖直徑約0.4公分的圓洞。 (3) 氣球薄膜攤平包覆在塑膠罐口,以橡皮筋固定。 (4) 將塑膠片捲成吸管狀,置入塑膠罐底部洞口,再以膠帶黏貼塑膠片兩端,使管徑固定;注意塑膠吸管與底部洞口不可有縫。 (5) 調整塑膠片吸管位置,頂住氣球薄膜。 四、 綜合活動(20分鐘) 1. 讓學生吹加油汽笛,並用手輕觸氣球皮,感受氣球皮的振動。 2. 將一支筆放於管狀塑膠片拉動,觀察聲音音調的高低變化。 所需材料或儀器 氣球薄膜一片、B5投影片一片、塑膠罐一個(或養樂多罐)、橡皮筋一條、剪刀、膠帶。 關鍵字 聲音的振動、聲音的三要素。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6-1a.察覺物體發聲時,有在振動(例如說話、打鼓)。 2161b.察覺聲音藉物質傳播(例如拉緊的線、水管等)。 216-3b.探討樂器的調節與其發音的改變。 216-4a.知道聲音可由音量、音調及音色來描述。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平衡鳥

平衡鳥

課程名稱 平衡鳥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重心。 2. 知道重心的位置如果有支撐物(支點),較容易維持平衡。 3. 製作平衡鳥。 課程簡介 說明何謂重心,讓學生了解力的平衡現象。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1. 請問同學提到平衡,會連想到那些? 2. 最後要連結到翹翹板。 二、 發展活動(15分鐘) 1. 以翹翹板作為例子,討論翹翹板平衡的方法(兩邊一樣重、移動兩邊物體的位置、移動支撐點)。 2. 討論重心與支點的關係。 3. 總結重心可以視為物體重量集中點,當重心在支點上時,較能達到平衡。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1. 平衡鳥製作 器材:鳥型紙卡2張、牙籤1根、黏土、平衡底座、膠水。 操作步驟: (1) 將2張鳥形紙卡由頭部對稱展開,並將其中一面中心塗上黏膠或貼雙面膠,預備固定牙籤。 (2) 將牙籤黏貼在上述鳥形指模中心,牙籤尖端對齊鳥嘴,並將兩張鳥形紙卡重疊固定牙籤。 (3) 取2小塊大小差不多的黏土搓揉成圓形或橢圓形,黏貼在翅膀頂端。 (4) 將鳥嘴尖端置放在平衡底座頂端,觀察紙卡平衡的情形,酌量增減調整兩端黏土的量使達到平衡。 (5) 確認鳥形紙卡已達到平衡後,將鳥形紙卡兩側翅膀塗上一層薄薄的膠水,再將兩張紙卡對齊黏貼緊密。 (6) 將鳥形紙卡嘴部牙籤突出處放置在平衡底座頂端。 2. 從操作調整過程中,可反覆複習重心與支點間平衡的概念。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討論製作過程中,使平衡鳥達到平衡的關鍵。 所需材料或儀器 鳥型紙卡2張、牙籤1根、黏土、平衡底座、膠水。 關鍵字 重心、平衡。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5-3b.實驗發現槓桿原理(例如利用翹翹板懸掛不等重的東西)。 215-4a.察覺力矩會改變物體的旋轉運動。 215-4b.知道達到平衡的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合力矩為零。 215-4c.瞭解槓桿原理是力矩作用的結果。 223-3a.知道重量就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重力會使物體落下。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回聲筒

回聲筒

課程名稱 回聲筒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知道聲音的傳遞需要介質。 2. 了解產生回音的原因,並知道生活中能夠產生回音的環境。 3. 製作回音筒。 課程簡介 認識回音的原理,聲音傳遞與介質的關係。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請同學分享曾經在那些地方有聽過回音,並提出想法:這些地方有什麼共同的條件。 二、 發展活動(20分鐘) 1. 說明聲音的產生是因為物體的振動,聲音也可以讓某些物體振動,例如對塑膠杯口說話,用手輕觸杯底,可以感受杯底的振動。 2. 聲音的傳遞需要介質,例如空氣。配合真空保鮮罐演示當空氣消失時,聲音無法傳遞。 3. 介紹回音的原理,討論生活中有些場域有可能產生回音。 三、 操作活動(25分鐘) 1. 回聲筒製作 器材:塑膠杯2個、A4塑膠片1張、長10公分彈簧1條、膠帶、鑿子。 操作步驟: (1) 將塑膠杯中央鑽洞,擇一塑膠杯將彈簧卡入杯底部小洞。(*使用鑿子時請特別注意安全!) (2) 將塑膠片捲成筒狀重疊約5mm,中段以小段膠帶黏貼固定。 (3) 以裝置彈簧之塑膠杯底部套入塑膠筒其中一端,微調筒徑大小使它可卡住塑膠杯並將它黏貼。 (4) 將兩塑膠杯底部以彈簧相連,並使兩塑膠杯分別卡在筒子兩端開口。 (5) 完成製作。 2. 教導學生對塑膠杯呼喊,不需要太大聲,就可以聽到奇妙的回音。 3. 可調整操作步驟(2)~(4),只將兩塑膠杯底部以彈簧相連,讓學生對回音筒說話,調整彈簧伸長長度,觀察回音效果之變化。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解釋回音筒原理。 2. 補充有些場域並不希望有回音的產生,例如音樂廳,因此會設置許多吸音的材質,減少聲音的反射。 所需材料或儀器 塑膠杯2個、A4塑膠片1張、長10公分彈簧1條、膠帶、鑿子。 關鍵字 聲音的介質、回音。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6-1a.察覺物體發聲時,有在振動(例如說話、打鼓)。 216-4e.察覺波遇障礙物發生反射、折射的現象。 422-3b.知道動物可用聲音傳遞各種訊息。 422-4a.知道利用超聲波可作測量。 422-1c.製作通話筒,傳送聲音。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竹筷子槍

竹筷子槍

課程名稱 竹筷子槍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橡膠材料與彈性。 2. 知道橡皮筋拉越長,彈力就越大。 3. 製作竹筷子槍。 課程簡介 製作竹筷子槍的同時,讓大家瞭解橡皮筋的彈性特性,及透過操作及活動的安排,寓教於樂。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1. 播放迴力鏢的影片,觀察迴力鏢的運動軌跡。 2. 教師拋射自製迴力鏢,介紹接下來進行的活動。 二、 發展活動(15分鐘) 1. 介紹橡膠材料與彈性。 2. 橡膠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 說明橡皮筋拉越長,彈力就越大(虎克定律)。 三、 操作活動(35分鐘) 1. 竹筷子槍製作 器材:15公分長筷子兩支、白木木條前端磨出凹槽一支(約12公分)、9公分筷子三支、6公分短筷子一支、3公分短筷子一支、橡皮筋數條。 操作步驟: (1) 用橡皮筋束緊兩支15公分筷子和白木木板前端洗凹槽為槍身一端(束緊處約1公分),並檢查橡皮筋是否牢固。 (2) 疊合兩支9公分筷子,將一端纏繞張成V字型。 (3) 用橡皮筋將槍把固定於槍身的尾端。 (4) 將一支9公分的筷子作為「板機擊發柱」向手把方向傾斜,橡皮筋不可纏繞過緊否則就無法扣板機了。 (5) 將3公分筷子綁緊於槍身前端,並將6公分筷子綁緊於槍把前端與板機擊發柱後端。 (6) 完成。 2. 提醒學生安全注意事項。 3. 進行射擊活動。 四、 綜合活動(5分鐘) 1. 討論影響射程的主因。 2. 討論如何提高射擊準度。 所需材料或儀器 15公分長筷子兩支、白木木條前端磨出凹槽一支(約12公分)、9公分筷子三支、6公分短筷子一支、3公分短筷子一支、橡皮筋數條。 關鍵字 虎克定律、橡皮筋槍。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5-2a.知道物體受力的大小可由形變的程度得知(例如彈簧拉長、球被壓扁)。 215-3e.察覺施力可使物體運動速度改變。 215-4l.探討物體受力時,運動量改變的現象。 420-2a.能舉例說明木材、塑膠、金屬、玻璃、陶瓷與衣料纖維等日常材料。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21-1a.利用空氣或水的流動製造水槍、吹管(可參考選做)。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自製乳液

自製乳液

課程名稱 自製乳液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乳液對肌膚的的功用。 2. 認識乳化作用。 3. 製作乳液。 課程簡介 認識乳化現象,製作不一樣的乳液,並瞭解不同成份對於肌膚保養的功效,動手作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養品。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分享大家使用乳液的時機,再帶出乳液與皮膚保溼的關係。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乳液對於皮膚的功用。 2. 說明水與油無法互溶,但藉由乳化劑產生乳化作用,使油與水互相混合均勻。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自製乳液 器材:純水22毫升、橄欖油2.5毫升、乳化劑一茶匙、透明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塑膠滴管1支、量筒1支、抗菌劑數滴、精油數滴、色素數滴、寬口瓶1個。 操作步驟: (1) 在乾淨的塑膠杯內加2.5毫升橄欖油、22毫升純水,觀察油水是否可以互溶。 (2) 添加1小茶匙乳化劑,並充分攪拌,即可觀察到乳化過程,最終油與水互相混合均勻。 (3) 添加少許精油、喜歡的顏色及抗菌劑再攪拌均勻。 (4) 將攪拌均勻之乳液裝入寬口瓶內。 (5) 若有剩餘的乳液,可以立即使用。 (6) 在寬口瓶上標明保存期限(兩週內用畢)。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補充適合作為乳液的油類。 2. 問題討論。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純水22毫升、橄欖油2.5毫升、乳化劑一茶匙、透明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塑膠滴管1支、量筒1支、抗菌劑數滴、精油數滴、色素數滴、寬口瓶1個。 關鍵字 乳化作用、乳液。 與教材的相關性 121-1a.察覺物質各具不同特徵(如顏色、形狀、軟硬、氣味、粗細等)。 121-4b.探討物質性質改變的現象,將這些改變分成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並設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218-2a.察覺生活周遭某些物質的性質會改變。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空氣電池

空氣電池

課程名稱 空氣電池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電池種類與回收的概念。 2. 認識伏打電池的由來。 3. 製作空氣電池。 課程簡介 說明電池的起源、各式電池發電的原理,並自製空氣電池。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1. 討論學生生活中使用電池的經驗與對電池的認識,例如充電電池、鹼性電池等等差異,並能提出這些電池的特性。 2. 將上述分享歸納,開始進行電池種類的教學。 二、 發展活動(15分鐘) 1. 電池種類的教學。 2. 伏打電池的發明故事與講授伏打電池的組成。 3. 說明伏打電池與空氣電池的共通特性。 三、 操作活動(25分鐘) 空氣電池製作 器材:鋁片4片、餐巾紙一張、燈泡組、活性炭(50~100克)、迴紋針2支、剪刀一把、飽和食鹽水一杯、塑膠盒。 操作步驟: (1) 以剪刀將餐巾紙分成四等份。 (2) 將電線繞過迴紋針並轉緊。 (3) 用迴紋針夾住兩片鋁片。 (4) 取其中一片餐巾紙沾濕飽和食鹽水,能滴水即可放入盒中。 (5) 再放入一片有夾迴紋針的鋁片,鋪上一層活性炭,將鋁片覆蓋 (份量約為1/3)。 (6) 先疊上另一張沾濕飽和水溶液的餐巾紙,再放上沒有夾迴紋針的鋁片,並鋪一層活性炭。重複此步驟一次。 (7) 先疊上一片沾濕餐巾紙,放上最後一片夾著迴紋針的鋁片,即完成。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拿起空氣電池盒組,以大拇指用力擠壓鋁片及內容物,測試燈泡能否發亮,並討論。 2. 與學生討論空氣電池沒電時,如何利用家裡的材料製作新的電池。 3. 電池回收的重要。 所需材料或儀器 鋁片4片、餐巾紙一張、燈泡組、活性炭(50~100克)、迴紋針2支、剪刀一把、飽和食鹽水一杯、塑膠盒。 關鍵字 空氣電池、電化學、伏打電池。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8-2a.察覺生活周遭某些物質的性質會改變。 222-2a.利用電線、電池或金屬物質接成通路,可使燈泡發光、馬達轉動。 224-3c.經由實驗發現有些水溶液可以導電,有些則不能導電。 224-4b.能瞭解溶液是由溶質與溶劑所組成,以及濃度的意義與日常生活的應用,並藉由實驗瞭解飽和溶液的意義與配製。 225-4f.認識化學電池的使用方式(包括充電與放電)。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421-2d.利用電線、電池接成通路驅動玩具馬達。 513-1a.體察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的重要。 520-2a.在適當時機,介紹科學家的研究事蹟。 520-3b.在適當的教材上,介紹科學發現的過程以瞭解科學中實驗與理論間的關係。

迴力鏢

迴力鏢

課程名稱 迴力鏢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觀察迴力鏢的運動軌跡。 2. 製作迴力鏢。 3. 改變迴力鏢型式,比較彼此運動狀態的差異。 課程簡介 介紹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1. 播放迴力鏢的影片,觀察迴力鏢的運動軌跡。 2. 教師拋射自製迴力鏢,介紹接下來進行的活動。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迴力鏢的歷史。 2. 展示迴力鏢的型式與原理講解。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1. 迴力鏢製作 器材:迴力鏢葉片 3片、釘書機(針)、電線膠帶。 操作步驟: (1) 將兩張迴力鏢葉片組合成如圖,注意夾角盡量對準格線。 (2) 第三片迴力鏢葉片同樣按照格線相嵌。 (3) 組合後使用釘書機在中心釘牢。 2. 指導學生投擲技巧與安全事宜後讓學生丟射。 3. 在迴力鏢葉片邊緣纏繞電線膠帶,比較運動狀態有何不同。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討論不同型式迴力鏢的運動情形。 (1) 纏繞絕緣膠帶有何功用? (2) 用不同角度射出,路徑一樣嗎? 所需材料或儀器 迴力鏢葉片 3片、釘書機(針)、電線膠帶。 關鍵字 迴力鏢、白努力原理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5-1b.察覺風、水及手的推力,可使物體運動起來。 215-4a.察覺力矩會改變物體的旋轉運動。 215-4g.察覺壓力差能產生流體的運動。 215-4n. 知道物體的質量決定其慣性大小。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迴旋飛機

迴旋飛機

課程名稱 迴旋飛機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白努力原理。 2. 學習飛機飛行的四種力量。 3. 製作迴旋飛機。 課程簡介 認識飛機如何在天空飛行與如何利用氣流迴轉。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1. 教師拋射迴旋飛機,引起學生注意。 2. 與大家討論飛機能夠飛行的原因。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飛機飛行的四種力量(升力和重力、推力與阻力)。 2. 配合紙片吹氣演示,介紹白努力原理。 三、 操作活動(20分鐘) 迴旋飛機製作 器材:16開1mm厚珍珠板1張、飛機紙模、美工刀、螺帽2顆(直徑約0.5公分)、保麗龍膠、膠帶。 操作步驟: (1) 將珍珠板依飛機紙模形狀裁下。(詳閱附件) (2) 將3片機身中有尾翼的機身夾在無尾翼的機身中間,重疊在一起,並塗抹薄薄一層保利龍膠將3片機身黏貼好。 (3) 取出大片的機翼,將有折痕的一面朝下,可折出副翼的一邊朝後,對準中心線,利用保利龍膠黏貼在約機身中央前的上方凹槽處。 (4) 取出小片的尾翼,將有折痕的一面朝上,可折出升降舵的一邊朝後,對準中心線,利用保利龍膠黏貼在機身下方最尾端。 (5) 將螺帽置入機身兩側小孔,以膠帶包覆,並將機頭以膠帶包覆,即完成自製迴旋飛機。 四、 綜合活動(20分鐘) 1. 說明投擲迴旋飛機技巧後,讓學生自由飛行,並適時調整各個舵的方向,觀察飛行路徑有何改變。 ※註:要讓飛機迴旋,重點在於飛機出手發射時,機翼與水平面成垂直。如果迴旋效果不顯著,可嘗試調整飛機出手發射時,飛機的傾斜角度、出手力量的大小或副翼與升降舵。 2. 討論飛機的副翼、升降舵與方向舵調整後有何變化。 所需材料或儀器 16開1mm厚珍珠板1張、飛機紙模、美工刀、螺帽2顆(直徑約0.5公分)、保麗龍膠、膠帶。 關鍵字 白努力原理、迴旋飛機。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5-1b.察覺風、水及手的推力,可使物體運動起來。 215-4g.察覺壓力差能產生流體的運動。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乾洗手

乾洗手

課程名稱 乾洗手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正確的洗手步驟。 2. 認識酒精能夠殺菌的機制。 3. 正確的使用實驗器材(燒杯、滴管、電子秤)製作乾洗手。 課程簡介 推廣「乾洗手‧洗乾淨」,強調洗手的重要性,了解酒精消毒的原理,自製乾洗手。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1. 詢問大家平常有無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是否知道正確的洗手方式;藉此教育正確的洗手觀念。 2. 在公共場合不方便洗手時,可以使用乾洗手替代。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乾洗手的主要成分為酒精,還有它的消毒原理。 2. 乾洗手的另一成分為凝膠,具有增稠、保濕的功能。 3. 乾洗手常見的添加物,例如茶樹為天然的抗菌配方。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乾洗手製作 器材:95%藥用酒精52克、冰晶凝膠17克、茶樹精油1克、燒杯兩個(400ml、100ml)、 攪拌匙1支、電子秤1台、瓶子2個。 操作步驟: (1) 先拿小燒杯加入95%的藥用酒精(52g)後再加入與茶樹精油(1g)調在一起,此為A。 (2) 將大燒杯裝冰晶凝膠17g,此為B。 (3) 將A慢慢加到B中,一次不要加太多(約分成三次加入),邊加入邊攪拌,從乳白色攪拌至透明。 (4) 完成製作,將洗手露裝入瓶中,即可使用。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討論在那些場域適合使用乾洗手。 2. 測驗與討論。 (1) 為什麼酒精能消毒? (2) 多少%的酒精可以達到最好殺菌的功效。 所需材料或儀器 95%藥用酒精52克、冰晶凝膠17克、茶樹精油1克、燒杯兩個(400ml、100ml)、 攪拌匙1支、電子秤1台、瓶子2個。 關鍵字 乾洗手 與教材的相關性 121-1a.察覺物質各具不同特徵(如顏色、形狀、軟硬、氣味、粗細等)。 121-4b.探討物質性質改變的現象,將這些改變分成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並設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218-2a.察覺生活周遭某些物質的性質會改變。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萬花哈哈筒

萬花哈哈筒

課程名稱 萬花哈哈筒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鏡子反射的特性。 2. 察覺兩面鏡子的夾角與成像的多寡有關。 課程簡介 藉由萬花筒與哈哈鏡認識光的反射。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1. 每天梳洗時總會使用鏡子,你有沒有發現鏡子中看到的自己為什麼一模一樣呢,為什麼會這樣? 2. 如果這面鏡子彎曲了,看到的影像會不會有所不同?今天所要討論的主題就是光的反射。 二、 發展活動(25分鐘) 1. 建立鏡子的特性: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且兩者與鏡面的距離相等,但左右相反。 2. 用兩面鏡子做出一個夾角,觀察角度改變時,鏡中所出現的圖案數目變化。 3. 鏡子彎曲時,鏡中影像有何變化。 三、 操作活動(15分鐘) 萬花哈哈筒製作 器材:壓克力圓筒一個、壓克力鏡片三片、鏡面隔熱紙一片、雙面膠一段。 操作步驟: (1) 把三片壓克力鏡塞入壓克力圓筒內固定。 (2) 將鏡面紙以雙面膠黏貼於於壓克力圓筒外圍。 四、 綜合活動(15分鐘) 1. 運用萬花筒觀察所設計的圖案和透過眼睛直接觀看有什麼不一樣;也可以轉動萬花筒觀察。 2. 將科教館變形圖平放於桌面,將萬花筒立於桌面,由筒側邊之曲面鏡觀察科教館變形圖,你發現了什麼!(網路搜尋關鍵字:歪像圖,可找到相關資源) 3. 補充生活中鏡面或曲面鏡的應用。 所需材料或儀器 壓克力圓筒一個、壓克力鏡片三片、鏡面隔熱紙一片、雙面膠一段。 關鍵字 鏡子的反射、萬花筒、哈哈鏡。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6-1d.察覺光的直進傳播,若遇阻礙形成影子。 216-1e.察覺光的反射有一定的方向。 216-3a.觀察照光與成像(例如光滑平面反射、聚光及透鏡放大效果等)。 216-4g.探討面鏡、透鏡成像的現象。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