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數學

賽事公平性分析

在比賽時看到許多選手,雖然本身實力不差,卻因為賽制的編排而無緣晉級決賽,因此本研究透過數學分析單淘汰賽(可以很快的找出勝負)、單循環賽(大部分是使用在人數較少時,但是每位選手都會交手到)、雙淘汰賽(可以讓選手有輸一次的機會,選手就算輸一場還是有機會得到冠軍)、循環賽(主辦單位會融合單淘汰賽、單循環賽、雙淘汰賽來衍生出新的賽制),得到可以選出與實力相當的前三名(準確找出前三名)機率,並且將所有機率加以比較,分析出何種賽制準確找出前三名的機率最高,並且利用比較後的結果,製作一個新的賽程。經過分析得到混和賽的機率與單淘汰賽差不多,但考慮場次的使用並沒有優於單淘汰賽,因此並未符合主辦單位採用此種賽程的依據。但雙淘汰賽卻相反,機率偏高且使用的場次適中,符合主辦單位採用的依據。

Shoot!圓錐曲線神射手

本研究主要提出新的、有創意的圓錐曲線製造方法。首先,我們利用兩個全等三角形製造兩個線束,來討論基線夾角與線束中心在平面上的相對位置,用以製造各式的二次曲線。接著,分別在五條等距平行線上取點,固定其中四點為梯形,分類第五個點的位置來對應生成不同的圓錐曲線。然後,簡化為共線的四個點A_1、A_2、A_3、A_4,往線外一點B_0投射,滿足(B_k B_0)┴⃑=k⋅(B_0 A_k)┴⃑得B_k,k=1,2,3,4,依(A_1 A_2)┴⃑:(A_2 A_3)┴⃑:(A_3 A_4)┴⃑的不同比例,來分類{B_k }_(k=0)^4生成的二次曲線。特別的是,由此得到兩個特別的應用:一、得到一個過圓錐曲線中心線段的比例,只要給定A_1、A_2、B_0 三點即可快速尺規作圖得到中心;二、新的拋物線切線的尺規作圖法。最後,我們定義了三個線束特定的對應方式,得到六個對應點共橢圓的性質,以及分類了兩個基圓上點與點的角度與圓心的相對位置,用以製造各式的二次曲線。未來,我們希望能定量化我們的結果,以及探討更多個線束的對應。

探討電梯等待時間的期望值

本研究從電梯的運行方式,電梯的加速、等速、減速運動的時間、電梯開關門的時間,透過物理運動學的角度計算電梯等待時間的期望值。有別於一般從排隊理論的角度切入,本研究將電梯視為主體,以函數及微積分作為工具,分析電梯行駛路徑,以及乘客所需的等待時間。接著,研究者討論有一個外人同時要搭電梯的情況,將電梯運行的方式分類討論,以貼近現實生活。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能使乘客及管理者明白等待電梯所需的時間,進而作為是否增設電梯或限定樓層停靠的依據。應用本研究的結果,可分析百貨公司顧客等待電梯的時間,以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或是在醫院中,分析急需使用電梯病患的等待時間,以增加可用的救援時間。

破解清空盒子彈珠的最佳途徑

108學年度台北市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及自然學科能力競賽數學科筆試(二)試題第四題,題目如下:「小明有A、B兩個盒子,一開始A盒裝有22顆彈珠,而B盒是空的。小明每次操作可以從A盒中拿一顆彈珠放到B盒,或從A盒中移去k顆彈珠,其中k是B盒子中的彈珠數量。小明至少需要幾次操作,才能將A盒中的彈珠完全清空。」 本研究利用算幾不等式及取整符號來推導出當A盒中有m顆單色的彈珠時,我們已能快速地找到清空盒內彈珠的的最少操作次數、B盒最終彈珠數量x及操作方法總數 ,進而能一一列出最少操作次數的所有可能操作 過程,而其中操作方法總數 的計算方法即為著名的正整數分割問題。其次,我們推廣至A盒有相同數量的1~4種顏色彈珠時,清空A盒彈珠所需的最少操作次數以及B盒最終彈珠數量。

特殊定向圖的歐拉子圖數量及其應用

將一個n個點的圈,中間新增一個點u,使得點u與圈上所有的點皆相連,這種特殊的圖類稱為Wheel,若n為奇數,則稱為奇數Wheel;若n為偶數,則稱為偶數Wheel。一個圖若賦予每條邊特定的方向性,稱為此圖的一個定向。對於Wheel這類的圖形設計一個特殊的定向,我們欲分析定向中特殊的有向子圖數量,過程中運用了許多的代數手法,從中發現奇數Wheel與費氏數列的關連性以及組合性質;同時也將研究問題延伸至Chebyshev第二類多項式,運用高等數學中的Girard-Waring Formula來論證我們對偶數Wheel的研究結果。然而圖的定向是研究列表著色的工具之一,我們也將這個特殊定向的組合性質運用在列表著色問題上。對於一般的圖形,若在原圖上新增一條路徑,我們也探討了新圖形為可列表著色的充分條件。

糖果傳遞問題之研究與推廣

n個人圍成一圈,面向圓心,且逆時針編號1,2,……,n。一開始每人手中有一個糖果,由1號開始,逆時針分別給右邊的人一個、兩個、一個、兩個……糖果,手上沒有糖果的人必須退出。我們將此傳遞規則定義為T_1,2,同理T_(1,2⋯,p)。這個傳遞遊戲,最終會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由一人獨得所有糖果(成功狀態),第二種是數人間傳遞糖果且形成循環(循環狀態)。 研究後得知,在傳遞規則T_(1,2⋯,p) (p≥2)下,若p=〖p_1〗^(α_1 ) 〖p_2〗^(α_2 )⋯〖p_i〗^(α_i )⋯〖p_j〗^(α_j ) ( 為p的相異質因數),任意的n值(n≥p+1)均可唯一表示成n=(p)^t×(〖p_1〗^(s_1 ) 〖p_2〗^(s_2 )⋯〖p_i〗^(s_i )⋅m)+q (t,m∈N, p ∤〖p_1〗^(s_1 ) 〖p_2〗^(s_2 )⋯〖p_i〗^(s_i ), (m,p)=1, q=1,2,⋯,p),令S=(p^t (p-q)+(pq-1))/(p-1)+R⋅p^t,則當m=1時,最終為成功狀態,且獨得糖果者的初始編號為S;當m≥2時,最終為循環狀態,且由m人循環傳遞糖果,而此m人的初始編號是S, S+p^t 〖p_1〗^(s_1 ) 〖p_2〗^(s_2 )⋯〖p_i〗^(s_i ), ⋯⋯ , S+(m-1)⋅p^t 〖p_1〗^(s_1 ) 〖p_2〗^(s_2 )⋯〖p_i〗^(s_i )。上述公式中的R值,可透過我們研究出來的「R值迭代法」求得。更進一步,我們也找出達到成功狀態或循環狀態的最小傳遞數。

Forming Polygons with Broken Pick-up Chocolate Bars and Spaghetti Noodles

”The broken pick-up sticks problem” is proposed by T. Kyle Petersen and Bridget Eileen Tenner in 2020. We solve the problem by considering the discrete version using random variables, and the limit behaviour of the discrete version gives us a combinatorial solution to the original problem. We also evaluate the probabilities of the triangles formed by the broken/pick-up sticks satisfying some specific geometric conditions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calculus and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2、3、4 進位Kaprekar變換的性質

非負整數的各位數字重新排列後,由大到小減去由小到大的運算稱為Kaprekar運算。若原數和結果相等,則此數為Kaprekar常數。在此條件下,Kaprekar變換最終定會進入循環(包含循環節為1的情形)。本研究探討Kaprekar常數與循環的結構,以及其與混沌之間的關聯。 結果如下: (1)參考[1]和[4]中的一些數學符號,將二進位分為五類,得到二進位常數的形式和規律。 (2)在三進位時,我們利用g(x)來討論三進位的變換形式,得到能判斷其結構和循環節及數量的規則。 (3)g(x)有混沌的性徵,即在任何有理數區間中必有任意的n-循環點,其中n是任意正整數。 (4)關於四進位,我們發現將任意非負整數運算四次後必符合某一形式,且其結果與三進位有相似的結構。

Lill Path之立體圖形應用

本文主要在探討如何將二維Lill Path的性質推廣至三維。和二維Lill Path的結論相同,我們證明若有一自原點出發的射線在多項式函數f(x)的三維Lill Path進行反射(依三維Lill Path反射規則),且此射線通過三維Lill Path終點,則其充要條件為f(x)=0有一實根(-tan⁡θ ),其中θ為射線與三維Lill Path圖形所夾的角度。我們仿照參考資料[2]的方式,證明了若多項式所對應之三維Lill Path圖形是封閉的,則其充要條件為此多項式有一因式為(x^3+1);同時,我們解決了參考資料[2]中教授所提到的一個問題:當路徑夾角不為π/2,且其三維ϕ-Lill Path圖形為封閉的,則其充要條件為多項式有一因式為 [x^3-(cos⁡ϕ ) x^2-(cos⁡ϕ )x+1]。

探討單位電阻排列有理數值

本研究在探討給定一有理數,如何用最少數量的一歐姆電阻串並聯使得等效電阻值為此有理數。首先我做出f函數的表格,利用程式找出分母分子較小時的值,並且依性質不同塗上各種顏色,觀察其中的規律,證明了一些定理,並找到電路圖與矩形的對應,再來是找到電阻排列一些數列的系統性構造,然後針對有理數分子和分母的特性,分析了費氏數、分母為2、3等等的情況的最小構造法,其中在分析分母為2、3等等的情況時,一開始使用了變換的概念證明,但變換過多次時會造成證明的繁複,因此後續提出了以幾何模型分割區域的概念證明,有效地提高到分母為4、5的情況,並且將證明過程擴充至所有正整數的情況,找到了f函數遞迴式的充分條件,最後計算連分數構造法的部分平均時,猜測出連分數構造法與正整數因數個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