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點的可見性研究
本文的主要結果有兩部分,第一部分,對於固定的𝑏 ∈ 𝑁以原點 O為觀測點,𝑓(𝑥) = 𝑎𝑥𝑏, 𝑎 ∈ 𝑄為觀測視線,觀測目標為格子點陣列𝑉(𝑚) = {(𝑖, 𝑗)|𝑖, 𝑗 ∈ 𝑁, 1 ≤ 𝑖 ≤ 𝑚, 1 ≤ 𝑗 ≤ 𝑚 },研究其中可見點的數量與機率。我們發現可見點的數量與歐拉函數及默比烏斯函數有關,可見點的機率也與黎曼𝑧𝑒𝑡𝑎函數具有關聯性。第二部分,對於固定的𝑏 ∈ 𝑁,我們在 𝑥軸與𝑦 軸上布置觀測點,以布置的觀測點為新原點,𝑓(𝑥) = 𝑎𝑥𝑏, 𝑎 ∈ 𝑄為觀測視線,研究將目標點集𝑉(𝑚 × 𝑛) = {(𝑖, 𝑗)|𝑖, 𝑗 ∈ 𝑁, 1 ≤ 𝑖 ≤ 𝑚}完整觀測的布點方法與數量。得到重要成果如下,設正整數𝑚 ≥ 6且𝑇 ⊂ {1, … , 𝑚 + 1}為一個 𝐹(𝑚) −覆蓋,𝑟為大於𝑚的最小質數,對於目標點集𝑉(𝑚 × 𝑛),建構觀測點集 𝑆2 = {(0, 0), (0, 𝑟)}∪{(𝑡, 0) | 𝑡 ∈ 𝑇},則 𝑉(𝑚 × 𝑛)為𝑆2 −可見。並進一步研究將目標點集改為𝑉(𝑛 × 𝑚) = {(𝑖, 𝑗)|𝑖, 𝑗 ∈ 𝑁, 1 ≤ 𝑗 ≤ 𝑚},發現其所需要的觀測點數可顯著減少。
心線相依 The Extensions of Euler Line
此題出處為 Crux Mathematicorum, Vol. 44(4), Apr 2018[1]。已知H為△ABC 的垂心,自A、B與C往對邊̅BC、̅CA與̅AB 作三高,得三垂足為 D、E 與F,從△ABC的三邊往外作矩形,使其寬與三邊上的高成比例,再將這三個矩形相臨的頂點連起來,形成三組三角形。證明這三個三角形的中線會三線共點。事實上這點就是外心。 我將原題延伸為四種建構方法,從△ABC 的三邊往外作平行四邊形,分別連三個外接三角形,考慮其中線、角平分線、中垂線與高,以及三角形的五心。分析三線共點的情形。 本研究最特別之處是在四種建構96種情形中,共有69種共點。其中有7 種情形,當任意點J 配上三中線共點於P時,此時J、重心G與P點三點共線,且̅JG :̅GP=2 :1。當任意點J與垂心重合時,三中線共點於外心,此時這條直線即歐拉線。另外有 11 種情形,當任意點J配上三中線共點於P時,此J、重心G與P點三點共線,且̅JG :̅GP=1: 2。當任意點J與外心重合時,三中線共點於垂心,此時這條直線即歐拉線。且當f1(J,m)=P1,f2 (J , m)=P2,此時P2、P1、重心G與J共線。最特別的是當J與外心重合時, P1 是九點圓的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