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動物學

泌乳素(Prolactin)對斑馬魚鈣離子平衡的影響

鈣離子在人類生理及代謝功能扮演著重要角色,已知泌乳素對哺乳類鈣離子吸收頗為重要。但在魚類生理上則缺乏這方面的研究。本實驗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探討泌乳素如何參與斑馬魚鈣離子的調控。實驗結果發現斑馬魚胚胎適應於不同鈣離子濃度中,泌乳素及其受體無明顯變化。然而將泌乳素基因弱化時,除鈣離子含量顯著下降外,鈉離子及氯離子含量亦顯著下降; 另外,泌乳素基因弱化會造成斑馬魚鈣離子通道、維生素D受體顯著上升,而降鈣素則顯著下降; 而鈣吸收細胞在發現泌乳素基因弱化後,細胞數量亦顯著下降。本研究結果可得知,泌乳素對鈣離子吸收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可能機制為泌乳素在上游端藉由調節其他賀爾蒙來影響鈣離子吸收。

Netrin和Frazzled蛋白影響果蠅視網膜基底膠細胞發育的相關研究

NetrinA和NetrinB受質(ligand)會與Unc-5及Frazzled(Fra)膜蛋白受體(receptor)結合,並在發育過程中參與神經與神經膠細胞的交互作用。根據前人的研究,Unc-5與Tincar基因會表現在果蠅眼碟(eye disc)的視網膜基底膠細胞(Retinal Basal Glia, RBG),神經膠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增殖(proliferation)、向感光細胞(photoreceptor)軸突方向移動(migration)、分化成wrapping glia(differentiation),並影響感光細胞軸突延長、生長的發育(projection)。我們利用果蠅的GAL4/UAS系統及RNAi技術,在RBG抑制Tincar、Unc-5基因。再利用免疫染色法,觀察神經膠細胞與感光細胞的發育過程。我們發現無論是用RNAi抑制Tincar、Unc-5及其受質NetrinA和NetrinB,或觀察NetrinA及NetrinB個別缺失的突變,均無發現RBG數量和分化,以及感光細胞軸突發育上的改變。然而,netrinA及netrinB共同缺失的突變(double mutants)或Frazzled的突變的RBG除了向感光細胞軸突方向移動,還發現異常地向沿著Bowig's nerve移動。推測NetrinA/NetrinB-Frazzled交互作用會影響RBG的移動,且NetrinA和NetrinB具有功能上的重複性(functional redundancy)。Frazzled已知會表現在眼碟的感光細胞,之後我們會進一步釐清NetrinA和NetrinB為RBG或其他細胞釋放,及是否Unc-5亦在RBG移動扮演重要功能。

驚爆「膠」點-虎紋三角渦蟲黏液分析及功能推測Mucus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speculation of Girardia tigrina

本研究進行虎紋三角渦蟲 (Girardia tigrina) 黏液分析及功能推測。利用Bradford法得知渦蟲捕食白線斑蚊幼蟲時不會分泌大量黏液;以銀染染色SDS-PAGE,並以ImageJ與Excel分析,發現渦蟲捕食蚊幼蟲前後黏液中蛋白質單體濃度無顯著增加 ( p > 0.05)。進一步以API ZYM得知渦蟲捕食蚊幼蟲時黏液中含至少8種酵素,包含磷酸水解酶、脂肪酶、蛋白酶、醣水解酶,能協助於體外行化學消化;以酵素活性染檢測,則發現渦蟲捕食蚊幼蟲時黏液中α型醣水解酶分子量位置位於25-37 kDa。未來將持續針對渦蟲捕食蚊幼蟲時黏液中酵素進行分析,如確認渦蟲捕食蚊幼蟲時黏液中蛋白酶、脂肪酶及幾丁質酶分子量位置;探討渦蟲捕食蚊幼蟲時黏液中磷酸水解酶及α型醣水解酶功能等等。

熱休克蛋白Hspb7基因表現調控之探討

小分子熱休克蛋白 B7 (HSPB7,Heat shock protein B7),又稱心血管熱休克蛋白 (cvHsp)。HSPB7表現於心肌細胞當中也表現在骨骼肌當中。我們可以從再生的肌肉細胞中看到熱休克蛋白B7大量的表現,可見其對於損傷的肌肉細胞至關重要。此外,Mef2a (Myocyte-specific enhancer factor 2A) 被發現對於Hspb7基因表現有所影響且、屬於AP-1 (Activated Protein 1) 家族的c-Jun (Jun proto-oncogene) 和Fra-2 (Fos-related antigen 2) 被發現影響了肌肉發育和參與了骨骼肌衛星細胞群的調控。 本實驗在HEK-293T細胞當中將克隆出的Mef2a、c-Jun、Fra-2與Hspb7上游不同長度且帶有螢火蟲螢光素基因之啟動子進行轉染實驗,並藉由螢光素酶檢測法觀察彼此調控關係。本研究發現,c-Jun、Fra-2對於Hspb7基因表現有抑制的成效而Mef2a有增加基因表現的成效。

The critical role of the first discovered detached pharynges during the successful predation of Penghu Oyster Leech

澎湖牡蠣養殖受扁形動物危害嚴重但缺乏相關研究。本研究首次採集活體澎湖蚵蛭Stylochus ( Imogine ) orientalis splendida Bock, 1913進行捕食行為研究。觀察澎湖蚵蛭捕食過程分為攻擊期、捕食期和消化期,並首次報導攻擊期中發現新型的離體咽。離體咽具負趨光性( P <0.01 ** )能朝向牡蠣殼內暗處移動,使其開閉殼頻率與死亡率增加。離體咽也顯著影響文蛤死亡率 ( P <0.01** ),20條以上離體咽即可導致文蛤死亡率 60% 以上,造成文蛤外套膜萎縮,且與數量呈高度正相關 ( R2 = 0.964 ),外套膜切片顯示離體咽可導致外套膜肌肉變細且形成許多空洞。經離體咽均質和硫酸銨沉澱法萃取蛋白質後,通過SDS蛋白質電泳比較澎湖蚵蛭離體咽、咽、與其他部位的粗萃物,分離出目標蛋白質,以MALDI-TOF質譜儀分析分子量約為10 kDa。證據顯示離體咽是蚵蛭成功捕食牡蠣的重要關鍵,亦是海洋扁蟲從未被報導過的新行為。

終「孑」之「疫」-渦蟲野外防治評估及消化蚊幼蟲機制

台灣淡水三角渦蟲 (Girardia tigrina) 主要以水生小動物為食,且會捕食蚊幼蟲,具生物防治潛能 (王與郭,2016)。根據投放前的評估結果,渦蟲對食物無記憶,為機會主義捕食者且會搶食,有利於評估未來投放的數量;野外防治實驗中發現渦蟲可有效抑制模擬水耕地景中蚊幼蟲,且生存水質與蚊幼蟲相似。未來可大範圍投放渦蟲,評估是否能有效抑制蚊幼蟲。本研究另一目標為確認渦蟲消化蚊幼蟲機制。由薄層分析法發現渦蟲黏液需長時間才能水解少量的幾丁質,推測其主要行體外物理消化蚊幼蟲,化學消化則為協助的角色。以石蠟切片發現5 %福馬林加30 %蔗糖之固定液可切出完整的渦蟲咽部組織。未來將持續探討渦蟲消化蚊幼蟲機制,如確認渦蟲捕食蚊幼蟲時咽部肌肉組織變化,以及利用冷凍切片固定渦蟲捕食蚊幼蟲時當下組織,再進行染色觀察。

蚜蚜學泳–睡蓮蚜適應水上生活的機制

睡蓮蚜是一種生活在水域環境的蚜蟲,而本研究證實:此種蚜蟲對水源和水中浮萍具有偏好性,並在水中具有勝過陸生黑豆蚜和玉米蚜的求生能力和登陸能力。睡蓮蚜的這些能力源自其異於其他蚜蟲的構造:較輕的質量和較長的腳使其能夠憑藉表面張力於水上站立和移動,並且在登岸時可以產生物理中的Cheerios Effect快速吸附陸地,水中生活的機動性因而極高。另外,睡蓮蚜的腳有彎曲的特徵,加強Cheerios Effect 的效應,加強登岸能力。睡蓮蚜的腹面氣孔亦有朝兩側生長的現象,以適應水上腹面經常碰觸水面的生活。

大姬蛛不規則網之拓撲探究

蜘蛛網在生態學上最成功的在於出色的力學性能、強度、韌性、彈性和堅固性。蜘蛛網的結構從序列設計到蛛網架構都是屬於分層結構。因應不同環境,蜘蛛因環境變化調整蜘蛛網架構。利用GeoGebra軟體分析大姬蛛三維(3D)立體不規則網及拓撲學結構,並以數學幾何方式繪製出蛛網立體架構。 蛛網架構分為:主網、立體次級架構、牽引絲及支架。結網的過程為:牽引絲→主網→次級架構→支架。依照環境不同,蛛網類型區分為三角體、輻射型及吊帶型。蛛網的穩固性:輻射型(n=11)>三角體型(n=9)>吊帶型(n=8)。內部的主網分成12種拓撲學形狀,其中以稜椎體(29%)比例為最高。依網高指數及支架的有無,蛛網的結網方式:包覆式、紮營式以及倚靠式結法。網的功能依照蛛網上的卵囊有無做為區分,有卵囊蛛網為保護功能,無則為獵食功能。設計的三種環境實驗箱,都結出相對應的蛛網類型。

探討粒線體對果蠅卵巢生殖幹細胞維持的影響

幹細胞會進行不對稱分裂以維持組織恆定,一個子細胞分化為有特定功能的細胞,而另一個則維持其細胞潛能。粒線體能進行分裂和融合並維持動平衡。現今的研究已經了解,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C)的粒線體動平衡變化會促使其直接分化 (Seo BJ, et al., 2018)。然而,果蠅卵巢生殖幹細胞(GSC)內粒線體動平衡與幹細胞分化的關聯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容易辨認的果蠅卵巢生殖幹細胞來探討這個問題,並使用Gal4-UAS系統與RNAi操縱粒線體動平衡,並發現粒線體融合蛋白被抑制會導致油滴堆積及幹細胞損失。另外,使用左旋肉鹼(L-carnatine)增進脂肪酸代謝,發現增進代謝會導致油滴減少及幹細胞回復。本研究著重於探討粒線體動平衡對GSC維持與脂肪酸代謝的影響,並對粒線體脂肪酸代謝與幹細胞分化的潛在關係提出觀點與佐證,盼未來能有更進一步的研究與醫療方面的應用。

高鹽飲食對果蠅學習與記憶能力的影響及其細胞與分子機制

先前論文指出高鹽飲食會造成果蠅睡眠間斷(Jiayu Xie et al., 2019)、減短果蠅壽命(Deng-Tai Wen et al., 2020)。而另一篇論文則以小鼠作為實驗對象,發現高鹽飲食會影響小鼠記憶和學習能力(Giuseppe Faraco et al., 2018)。根據上述,高鹽飲食在不同生物中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但果蠅學習與記憶能力的影響還未被探討。因此,筆者以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研究高鹽飲食對其學習與記憶功能是否障礙及實驗其可能的細胞與分子機制。在將野生型果蠅進行測試後,選擇了Canton-S做後續實驗,並發現餵食Canton-S 四天的高鹽食物後學習及短期記憶表現下降,而進行實驗確認是由高鹽飲食導致此障礙,再研究了一系列相關研究。 本次實驗中,首次以餵食高鹽食物對果蠅學習與記憶障礙方面進行研究,並了解到高鹽飲食也會讓果蠅產生學習與短期記憶能力障礙。目前為了找出真正的細胞與分子機制提出可使用的方法,在實驗其他可能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