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農業及生物科技科

切除眼柄對泰國淡水長臂大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之影響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切除眼柄對泰國淡水長臂大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之影響。切除雙眼之泰國淡水長臂大蝦甲殼白化,所脫之殼經104℃加熱10 分鐘後亦不會變紅。不切除眼柄及切除單眼者殼色正常。實驗結束後,將不切除眼柄、切除單眼、切除雙眼之蝦子於沸水中加熱5 分鐘,發現不切除眼柄及切除單眼之蝦子殼色轉紅,而切除雙眼者,加熱後殼色亦不會變紅。由此可推測,眼柄裏有支配色素活動的賀爾蒙生產部位。切除眼柄者,脫殼次數增加。但是切除雙眼後,蝦子可能因緊迫或是生理功能不正常,造成高達50%之死亡率。切除眼柄之蝦子,其體長增加率及體重增加率均大於未切除者。實驗發現泰國淡水長臂大蝦在夜間脫殼次數遠大於日間脫殼,此可能為蝦子夜間脫殼較不易被敵害侵襲。泰國淡水長臂大蝦脫殼後,不斷吸水及吸收環境中礦物質,以增加其體長及體重,測量D組得知脫殼後第二天仍在成長,在第三天後體長及體重不再增加。脫殼後泰國淡水長臂大蝦有攝食所脫之殼之習性,時間如果足夠,甚至將整個殼吃完。本實驗發現泰國淡水長臂大蝦雄蝦之成長率大於雌蝦。

膠囊妙計─人工種子保存之研究

人工種子在種苗生產技術上雖處已開發狀態,但在普通環境下不易儲存、運輸。本研究主要探討於不同作物頂芽、胚及細小種子等培植體包入藻膠製成人工種子後進行乾燥,最後放入膠囊中測試儲存活性並培育生長成完整植株的可行性。由實驗結果得知製作人工種子時培植體選用及養份多元的配方是成功誘導再生植株發育的關鍵。人工種子栽培初期須提供濕度較高的環境;乾燥後覆水對培植體生長最大的關鍵在於細胞膜通透性的維持。人工種子經過冷風乾燥保持低於13%含水量、溫度在5~10℃存放2~3個月尚具有活性,放在透明膠囊密封儲藏在21℃環境亦可維持1個月以上的活性,顯示膠囊保存人工種子可達到種源保存、方便運輸與統一規格化的功效。

神奇小森林的探討及利用

利用硫酸、雙氧水、一般土、水苔、泥碳土作為台灣欒樹、白柚、羅漢松和竹柏的各別個處理方法及栽培介質的材料。雙氧水具有種皮的穿透性及吸水性;水苔有保水性及通氣性,硫酸具有穿透性。台灣欒樹的實驗結果中發現雙氧水的處理方法最有助於發芽。羅漢白柚的實驗結果中發現剝皮的處理方法最有助於發芽。

乳果成真—當乳酸菌和果聚醣遇上麵包

本研究主要探討乳酸菌及果聚醣的添加對麵包品質的影響。結果顯示乳酸菌發酵麵糰產生有機酸、增加麵包體積及降低麵糰pH值致延遲發黴之功能。添加果聚醣可在不影響其香氣下,具有減少麵包掉屑、降低水活性、增加麵包保水性、組織結構變化較小及延長麵包老化之優點。另在硬度、彈性、咀嚼性及膠著性較低,黏聚性及回復性較高。經GC/MS分析後乳酸菌發酵之樣品可分析出acetic acid,市售乳酸菌分析出較多風味化合物與品評結果一致。鱸魚腸道分離之乳酸菌亦具一般乳酸菌之功能。

添加天然抗氧化劑-香草貢丸之研發

本研究目的在研發添加食肉品加工上常用的5種天然抗氧化劑辛香料,百味胡椒、肉荳蔻、迷迭香、鼠尾草及百里香,分別以原料肉之0.3%添加於貢丸中,藉以開發出具本土特色風味及高附加價值之新口味產品,且為添加具安全性的天然抗氧化劑食品,以提供消費者多樣而健康的選擇。品評試驗結果顯示百味胡椒和鼠尾草在色澤得分方面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鼠尾草在風味得分方面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百味胡椒和肉荳蔻與對照組差異不大,百里香風味則顯著較低(P<0.05),迷迭香風味亦有較低之趨勢,但不顯著(P>0.05)。鼠尾草在總接受性得分方面最高,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百味胡椒及肉荳蔻總接受性比對照組稍佳,但差異不大且不顯著(P>0.05)。百里香總接受性最低,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迷迭香總接受性亦較低,雖不顯著,但接近顯著(P<0.07)。鼠尾草貢丸在色澤、多汁性、風味和總接受性得分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可開發為新口味產品。

金門太湖之淡水蝦(擬秀麗白蝦 E. modestus)搜餌行為的研究探討

一、 秀麗白蝦 E. modestus (Heller, 1862)頭胸甲光滑,不具肝刺但具有鰓甲刺,是本屬重要分類特徵。額角超過第二觸角鱗片末端,眼窩前呈冠狀隆起。第二步足對稱,略大於第一步足,體色通常呈半透明。二、 在其生活史中,幼苗可在無鹽分之水域中完成變態、成長,屬陸封型。在台灣主要產於西部湖泊水庫中,在北部的湖泊幾相當罕見。在西部以日月潭最為大宗,環潭周圍的山產店販售之炸溪蝦,便是以這一物種為主。三、.本物種喜歡棲息於沙泥底質之湖泊,以攝食底泥中之有機碎屑及藻類為主。

主動式自動頭燈系統電路之設計及改裝研究

在夜晚,駕駛者必須依賴汽車頭燈系統才能清楚看見前方周圍之人、事、物。所以,頭燈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駕駛者卻可能忽略了這個重要系統,而在該開啟時卻未開啟。最後拿到罰單,甚至導致車禍發生。本研究首先利用兩個光敏電阻,分別感測上方及前方之照度並轉換成數位訊號輸入 8051 單晶片,以供程式判別。其次,設計光源轉換電路並配合照度計以記錄外界光源與轉換成數位訊號之關係。最後,使用 8051 單晶片以較彈性之方式控制頭燈系統,主動式地依據外界光源以適時點亮小燈、近光燈及遠光燈。

三管齊下子孫滿堂

一、白獅王(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 var) 又稱白獅頭,白火口。體型小,全身白色,雄魚體型較雌魚大,一般水族館常見到的體型為4~10㎝。原產於中美洲,與台灣鯛(吳郭魚Oreochromis) 同為慈鯛科 (Cichlidae) 魚類,是九間菠蘿(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之自然白化變種。(照片1,2) 二、在其繁殖季節中;雌魚在背鰭、腹鰭及腹部出現大遍橘紅色的婚姻色。雌雄親魚會自然配對;清理魚巢進行繁殖。此魚生殖能力強,受精卵為黏性卵,一般成魚產卵量約為200~500顆卵,且親魚有護卵、護苗之習性,因此魚苗活存率高。 三、白獅王喜歡棲息於底層,為雜食性魚類,飼養容易。由青苔、浮游生物、有機碎屑到人工飼料皆可攝食。但怕冷;低於14℃以下易死亡,需要有加溫設備。 四、改變白獅王的繁殖方式,設計出操作簡單、容易、節省人力的方法。以使繁殖場輕易達到量產的目標,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利用廢棄的蛇管捆綁成產卵室(人工產卵巢),使親魚不易受干擾;且蛇管內壁光滑,卵易附著,精液又不易流失,可增加其受精率。將產卵室(照片3,4)取出另行孵化,有充足的氧氣及流動的水流供受精卵使用,可增加孵化率、活存率及提高產卵頻率。

明德水庫集水區次生林植群之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分析明德水庫集水區低海拔天然林的林分組成和森林結構。研究區為三尖山及八卦力山,海拔高度 100 至 1001m,總計調查分析 161 個樣區,每個樣區大小為 10m ×10m。研究區內共記錄 347 種維管束植物,分別為蕨類植物 17 科 35 種,裸子植物 2 科 4 種,雙子葉植物 80 科 267 種,單子葉植物 15 科 41 種。降趨對應分析(DCA)的結果顯示海拔高度和地形是影響植群分佈最重要的因素。經雙向列表比較法(TWINSPAN)分析後,植群分為五個植群型及四個亞型,分別為:Ⅰ.大明橘-長尾栲型; Ⅱ.厚殼桂-豬腳楠型; Ⅲ.相思樹型;Ⅳ.九芎-大葉楠型:Ⅳa.千年桐-大葉楠亞型 Ⅳb.澀葉榕-大葉楠亞型;Ⅴ.軟毛柿-鵝掌柴型 :Ⅴa.紅皮-鵝掌柴亞型 Ⅴb.青剛櫟-鵝掌柴亞型。分析本地區之木本植物胸高直徑大於或等於 1cm 的種類之歧異度,Simpson 歧異度指數平均為 0.8821,Shannon 歧異度指數平均為 2.4992;均勻度指數平均為 0.8982。研究區優勢樹種重要值如下:鵝掌柴 (5.40)、豬腳楠 (3.16)、山黃麻 (2.99)、山紅柿 (2.99)、五掌楠 (2.44)。分析各林型之族群構造,大部份之優勢種如楠木類均呈反 J 形分佈,表示此植群具有自行更新能力。若不再受干擾,未來可能演替為楠櫧類之闊葉樹森林。

一物剋一物 .蝸牛怕茶樹

長期以來蝸牛一直是我們農業上常見的有害動物之一,尤其是外來種的非洲大蝸牛,對我們農園作物的危害更是驚人。為了永續經營大自然的理念,我們想要協助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找出更好、更簡易的方法防治蝸牛。本實驗利用學校所種植各類香草、香味樹種資材做測試發想,找出能防治蝸牛的有機資材。 研究結果發現以一種做為殺菌用的澳洲茶樹混合於95%酒精水中稀釋成1000倍,簡易製作成澳洲茶樹防蝸牛劑,噴灑在火龍果枝條上,以七天為一個週期試驗,雖無顯著差異,仍可降低蝸牛啃食枝條的危害。田間甜菜試驗,以粗糠吸附澳洲茶樹精油試驗比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此項實驗未來將可幫助有機栽培農民解決蝸牛危害及降低使用農藥危害環境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