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3屆--民國72年

螞蟻的生態研究

有一天我們到明志工專去玩,在山坡上看到一群螞蟻正忙忙祿祿地搬運食物,而且樹蔭下比陽光下的隻數還要多。遠有一次陪老師到泰山鄉大科村去家庭訪問,途中在隱密的樹技上發現許多黑褐色的東西,我們請教老師,老師告訴我們:「那是樹蟻的窩,因為築在樹枝上,可避免淹水,而且具有防水的功用。」另外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到林口鄉竹林寺烤肉,大家正在挖土築竈的時候,突然有位同學大叫:「大家快來看呀!有好多的螞蟻啊!」大家一起國過去,老師說:「這是地蟻的窩,因為地底下比較隱密,們感到非常好奇:為什麼螞蟻不在光亮所以把窩築在地下。」我的地方築窩,而要在隱蔽的地方呢?又為什慶螞蟻生態的問題:一連串的為什麼使我們聯想到許多有關螞蟻生態的問題:(一)媽蟻一定不喜歡亮的環境嗎?(二)媽蟻在不同強度的燈光下又會怎樣?(三)螞蟻喜歡冷或熱的環境呢?(四)媽蟻喜歡乾燥或濕潤的環境呢?向螞蟻喜歡吃那些食物呢?為了找尋這項答案,我們參考了許多書籍,並請教老師,老師指導我們飼養螞蟻,以便對螞蟻的一般習性作仔細的觀察,於是我們做了以下的實驗設計。

鐵釘在酸鹼中性溶液中的情形

基於自然課本第七冊(五十七年編輯)第四單元鐵釘生銹的實驗,發現隔絕空氣及水分的鐵釘不易生銹,而澆一些水浸入水中及有充分空氣的鐵釘很容易生銹,而醋酸、氨水、靈水等皆是其有不同性質之溶液,於是就引起我們一種好奇天真的想法:若把鐵釘放入各種不同性質的溶液中,鐵釘會不會生銹?若會生銹其程度如何?或有其他特別變化嗎?等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我們請老師指導我們做研究工作。

利用浮標能測量海水的含鹽濃度嗎?

釣魚的時候看到浮標在淡水中與海水中浮出水面的部分長短不一樣,在淡水中浮出較短而在海水中浮出較長,這是什麼原因呢?海水中所含的食鹽是不是可以利用浮標浮出水面的長短來測量它的濃度呢?我們為了要探求問題的答案,於是我們製作各種形狀的浮標並作下列的實驗。

為害梔子花的兇手-大透翅天蛾

站在本校的任何角落,遠眺或近看都可看到白茫茫一片的芒花,滿山遍野都有它的存在。生長在山區的我們,從小到現在,天天都看到它,也討厭它。因為開山整地時,要費時費力砍除它,學校上體育課時,同學們常要竄進芒草叢中,找尋滾進去的球。有一次陳淑娟同學在找球的時候,問高老師說:「芒草為什麼那麼多呢?」問出了同學們從小就積在心中的疑問,也引起了大家對芒草的特別注意及探討芒草的興趣。

鍬形蟲知多少-數種構造與功能的研究

在昆蟲世界中,鍬形蟲是最為奇特雄偉的昆蟲,形像就似一部裝甲車,其頭部長著一雙十分有力的大夾子,令人看了甚至還會懼怕他。小時候爬山時無意問在山區裹發現此種昆蟲,看到他的形體與動作感到十分有趣,於是便將鍬形蟲帶回家飼養,由於在觀玩之中培養了濃厚的興趣,而想要進一步了解他的生態,便在小學二年級著手研究,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次科展中就將這多年來新發現的一些資料加以整理,並以科學化的設計作各種探討與實驗。

利用微量天平測定氣體分子量

1.物理課本教我們如何製造使用微量天平,當我們辛辛苦苦製造完成以後,卻只能稱稱頭髮,實在有些大材小用,沒有實際的貢獻。2.化學課本教我們如何去測定氣體的分子量,可是測量的結果誤差太大。3.如果能用微最天平去測定氣體的分子量,相信一定比較準確。雖然測定氣值分子量還有其他很多精密的儀器,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在藉微量天平的研究,進而對槓桿原理。浮體原理。波以耳定律。查理定律。密度定義。亞佛加厥學說。大氣壓力原理等相關理論,得以實際的觀察。操作和運用,建立我們的物理學基礎。

景美溪水污染來源及其影響範圍之分析

依據「台灣省水汙染防治委員會」之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台灣發生水汙染較嚴重者:基隆地區-基隆港。台北地區-新店溪、基隆河。桃園地區-南崁溪灌溉水路。苗栗地區-後龍溪。台中地區-葫蘆墩圳、八寶圳。嘉義地區-朴子溪。高雄地區-高屏溪、高雄港。其中以台北地區之新店溪汙染問題最為嚴重。」我們生活環境受到如此破壞,豈能末視之。「新店溪汙染問題最為嚴重」其原因何在?本校曾多次作此方面之探討工作,先後發表「新店溪水文及水汙染之調查研究」及「景美溪之汙染與生物之關係」發現新店溪之水汙染,至景美溪匯入之後,其水汙染之程度突然增加,此種現象激起我們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之興趣。

簡易星座位移自學機

人類是自然的寵兒,理應主動地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宇宙是自然的全部,包含了天和地,內中還不知道有多少學問,等待看人類去發現,了解和運用,天上的星星雖然只是自然的一部份,但是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尤其是我們這些國中學生,白天看不見星星,晚上又被強烈的電燈遮蔽了星星的面目,深夜嗎?我們要睡了,因為怕明天上學會遲到啊!所以我們想做一們白天也可以看星星的機器,來滿足我們和以後的學弟學妹們的求知慾。我們把構想說給老師聽,經老師們的同意後,就著手做了這一台自學機。

進入碰撞的世界-從碰撞時間做起

實驗課本中的動量守恒實驗,一度空間是使用滑車碰撞,二度空間是用一球從軌道上滑下來撞擊放在軌道前支架上的球。前者有相當大的摩擦力作用,後者則很難使兩球碰撞時不受支架的影響”於是我們就探討能否設計新實驗予以改進。並且課本也無三度空間碰撞的實驗,所以我們又想到:「我們的實驗能否不僅只改進一度和二度空問的碰撞,而且也能包容三度空間碰撞實驗?」我們相信設計出一個實驗,能將幾個在課本裹被割開的實驗,重新結合為一體,是倘得我們努力的方向,便開始了研究過程。但由於二球在碰撞期間,仍受「重力」這一外力作用,使我們又設計實驗測量碰撞時間,來估計重力的影響程度。並發現碰撞時間受甚多因素影響,便決定控制變因,研究它和速度及質量的關係。並且由於碰撞時間甚短,而兩球落地時間也不易精確量得,我們也需要一線路來控制電磁鐵的電源,因此便想到利用數位系統這一新方法來控制整個實驗。就在這一步又一步的改進當中,我們成功地做出了整個實驗。

怎樣才能投的最遠?

有一天體育課,老師教我們「壘球擲遠」,我們練習後,比賽看誰丟得最遠。在班上我的個子最高壯,大家都認為我會得第一名,我自己也這樣想。可是,比賽的結果,卻有五位同學丟得比我遠,使我覺得很意外。我請教老師:「我的力氣最大,為什麼無法丟得最遠呢?」老師笑著對我說:「你丟得太高了,要丟低一點。」第二次比賽時,我便盡量丟低一點,可是成績卻更差。老師又對我「你丟得太低了,要丟高一點。」老師一會兒要我丟低一點,一會兒又要我丟高一點,珍把我給弄糊塗了,到底要怎樣的角度才能丟得最遠呢?除了角度以外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擲遠的距離呢?為了尋求答案,我找了三位同學一起來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