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3屆--民國72年

蕨類配子體的培養觀察及實驗的改進

每當課文上到蕨類的生活史時,老師會將蕨類的孢子體及配子體的標本給我們看,然後告訴我們下次做這個實驗時,每個人都要帶材料來,以加深我們對蕨頰生態環境的認識。可是實際上同學們帶來的配子體很少(有的受居住地方的限制,或氣候、或其它因素),如此情況下,要看到實驗課本上所說的藏卵器是瓶形構造,有膨大的基部,埋在配子體內,僅頸部露出,基部內有卵;假根附近有圓拱形的藏精器,其內有多鞭毛之精子能游泳,要看到游動的精子那簡直是可遇不可求”每當這個實驗做下來,大家都覺得很洩氣。尋找方法,若能自己動手由孢子在實驗室內開始培養因此,我們就在。不僅可解決材料的來源,更可徹底了解蕨類的生長過程。所以我們就開始尋找資料,計劃做這們實驗。

生物群居的特性

去年我們曾用紅果蠅探討童種生物會因不同的生活環境而改變其遺傳性狀。這次我們進一步欲探討同一環境中各種生物間彼此的關係,並以植物作為我們主要的研究。我們常常可以看見草地上的各種雜草群居在一起,而農作物卻往往需要藉輪種來維持土壤的沃度,這其中代表何種意義呢?在則,我們常可見,只要有芒草或竹子生長的地方,就幾乎沒有他種植物生存,於是我們也對此種近似獨霸性的植物作一分析探討,來研究生物群居的特性。

邏輯控制機械人之研究

由於機械人一天可二十四小時工作,不會疲勞,不怕危險,不具髒亂及吵雜之環境,使生產力及具增加值此,發展機械人正可配合政府大力推動資訊工業,和生產自動化之政策,因而引起吾人研究機械人之動機。

食鹽結晶的探討

在實驗室一個偶然的機會裹,把鹽酸滴到飽和食鹽水中,食鹽水竟突然變白,並產生許多沈激物,經仔細檢驗的結果,是「食鹽的小結晶」。而連想到市面上所賣的或在實驗室裹,以蒸發水分製取的食鹽,都很難觀察出其呈立方體的形狀,若能用像上面的方法,來製取大顆粒的結晶,不是既便於觀察,又可應用在教學上,使學生能更進一步的明瞭嗎?因此,便動了研究的念頭,而進行了下面的各項實驗。

有多少條路可以走

有一天,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發給我們一張圖如圖(一),讓我們欣賞,並且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活潑的小明,從家裹走到學他走 3號道路,因為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物。例如他走到池塘邊,可看到水裏的魚兒游來游去;再往前走到公園例如他走到可欣賞美好的風景。然後經過冰淇淋店,可看到各式各樣的冰淇淋廣告,最後才走到學校。可是當小明走進校門時,忽然想起忘記帶直尺和細繩,所以就想走近路回家,現在圖上標有三條道路1.、2.、3.,你們想一想,他應該走哪一條道路回家,才是最近的?有些同學說走1.號道路,有些說走 2. 號道路,更有些同學說走3.號道路最近。後來老師指導我們,把準備好的直尺和細繩拿出來實際測量,結果大家異口同聲說:「走 2. 號道路最近的。」老師笑著說:「你們很聰明,大家都答對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把每一個地方看做一點,那麼,兩點之間的距離是直線段最短。」這時,我忽然想起一個問題說:「老師,從我家到學校不是直線段道路,要經過幾個十字路口.轉幾個彎如圖二,那麼,我該怎麼走才是最近的路?

移形換位趣味多

寒假前,郭老師要我負責今年科學展覽作品的製作,我因為找不到題材,便去請教陳老師。陳老師說:「你在上課中提到的鏢形面積算法,解釋新穎特殊,這種觀念就是很好的題材。你如果餾巴它加以歸納整理,做有系統的實驗研究,除了能加深了解外,更可以帶動同學們,從課本內容發現問題,蔚成實驗研究的風氣。得到老師誠懇詳細的指導啊鼓勵,於是決定把解鏢形面積時的移形換位觀念提供給喜愛數學的同學參考,並共同切磋。

奇妙的熱能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馬路旁停放了黑、白兩部車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好美麗呀!我忍不住伸手去摸,哇!好燙!再摸一下,咦!好奇怪,黑色的車子比白色的車子溫度高呢!我很好奇,就向老師請教,於是老師引導我做了下列有關熱能的有趣實驗,讓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小威能!我更能!

有一天.我最喜歡的卡通節目“北海小英雄”所開播的故事是有一位江湖客和水手們玩抓寶遊戲,結果水手們輸光了身上的錢。小威看了,心裹很不服氣,他想了整個晚上,突然大叫一聲說:「有了!」第二天,他終於贏了江湖客。看完了卡通,我心裹一直不明白“小威調底用什麼方法嬴了江湖客呢?於是到學校和幾位同學研究.大家也有相同的疑問,引起我們研究的興趣!老師聽了就指導我們進行下列的研究。

電腦數學科輔助教學課程

C.A.I是目前教育發展的趨勢,有感於國內高中數學教育軟體設計的缺乏,故製作此課程,希望能引發各界對C.A.I的熱忱,讓C.A.I在國內蓬勃發展。

氨在高溫時具還原作用的改良實驗及一些引發的相關問題

上化學實驗課時,老師常會講解一些改良的實驗而得到很好的效果。譬如實驗7-2氣化氫與緻屑的取代反 應,以尖頭試管代替圓頭試管(小孔試管)而後點燃氫氣,可看到淡藍色的火焰,若用鋅粉代替鐵屑作用,則效果更為良好(榮獲十八屆全國科展第一名)。可見科展的題目就在我們的身邊,老師的這一席話,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與激勵的作用,囚而在平日實驗課時,我們即往意那些實驗理論與實驗有差距之處,那些實驗值得狡們去改艮而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在平日的細心觀察與思考結果,有一天,我們在做 16-2 氨將高溫的氧化銅還原成金屬銅實驗時,發現我們所收集到的氮氣不純,它仍含有部份氨氣,而我們也不能以「滅火」的方法就肯定試管內就是純氮氣。我們曾想利用氨易溶於水的性質( l : 700 ) ,將一些水放入試管中搖震,把多餘的氨溶掉,然效果不彰,當我們用玻棒沾取濃鹽酸放入試管中時,仍見白色的NH,Cl。因此,我們想出一個辦法,在過程中,將多餘 的氨吸去,即能得到純氮氣,更何況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加熱產生的水及氧化銅被氨還原時所生的水,往往濡濕被還原成的銅;甚而,氨與氧化銅作用產生藍色的 Cu ( NH3)2+ 4會破瓖成果,致有改良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