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數學科

多堆洗牌之最少次數探討

我們延伸黃莉芸、邱文均所提供的兩堆洗牌的數學模式,將其擴展到三堆以上的情形,並討論特殊情況下的洗牌次數(如同堆牌顏色相同或每堆牌數量相等)。探討過程中,我們發現前人所提及的數學模式相當有效,但三堆以上的情形更加複雜,我們修正數學模式以適用於多堆洗牌的情形。

三圓共構-探討圓心和直線交點間關係

利用「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的三邊」的概念,將任意△ABC的三頂點設為圓心,各頂點對邊長為該頂點之半徑畫圓,讓此三圓定兩兩相交於兩點。本研究以作圖與觀察為出發點,利用GeoGebra軟體,觀察到此三圓兩兩相交所形成之三條共弦相交於同一點P,並發現固定B、C兩點,移動A點時,P點位置的改變。過程中我們逐步推測與猜想,最後著眼在只討論A、B、C、P四點坐標位置的關係,在固定B、C兩點的條件下,移動A點觀察P點軌跡,及移動P點觀察A點軌跡,從中我們發現了這些移動軌跡會形成二次曲線,並將這些有趣的現象加以證明。

正整數排列與對應格子點之研究

設n是整數, 且滿足n≥2, 一個排列σ : {1,2,...,n} → {1,2,...,n}可以表示成包含坐標平面上n個點的集合Pσ = {(k ,σ(k )):1≤k ≤n}, 在一個以(1,1),(1,n),(n,1),(n,n)四個頂點所圍成的正方形, 其四邊皆與座標軸平行, 這個集合Pσ有最少2個點, 最多4個點在正方形的邊界上, 我們求出恰有m個點落在正方形的邊上的種類與方法數如下 當m=2時, 方法數為2(n-2)! 且n≧2 當m=3時, 方法數為 (n-3)!*4(n-2)2=4(n-2)(n-2)! 且n≧3 當m=4時, 方法數 (n-2)(n-3)(n-2)! 且n≧4 之後再推廣至三維空間: 設n是整數, 且滿足n≥2, 一個排列σ : {1,2,...,n} → {1,2,...,n}, 另一個排列τ: {1,2,...,n} → {1,2,...,n}, 可以表示成包含三維坐標平面上n個點的集合 Pτ= {(k ,σ(k ), τ(k ) ):1≤k ≤n}, 在一個由邊長為(n-1)所構成的正方體, 其十二個邊皆與座標軸平行, 我們求出恰有m個點在他們正方體邊界上的種類與方法數如下 m=0時{a6=6, a7=30, a3=90 an+1=an+n2-9n2+26n-24, n≧6 m=1時{a4=4, a5=30, a6=96 an+1=an+9n2-41n+46, n≧4 m=2時{a2=1, a3=7, a4=28 an+1=an+15n-24, n≧2 m=3時{a3=2, a4=4, a5=6 an+1=an+2, n≧3

頂圓多邊形之性質研究與探討

本作品藉由研究任意三角形與任意點之頂圓三角形的性質探討,推廣至任意多邊形與任意點之頂圓多邊形的性質探討,及其相鄰兩層圖形頂點連接之夾角與圖形之內角,其邊長比值關係的性質探討;並藉由研究任意多邊形與任意點之頂圓多邊形之形狀,歸納出其形狀區域分布及性質。

原來她四處流竄

我們利用遞迴式求n個不同球放入k個相同箱子的方法數,得到形如巴斯卡三角的數值表,並發現在遞迴關係裡求得的數與落階乘多項式的係數恰好相同。 接著我們將形如巴斯卡三角的數值表轉換成矩陣表示,求出其反方陣,此反方陣竟然是Stirling numbers of the first kind;再將反方陣中的元素取絕對值得Stirling numbers of the second kind;Stirling numbers of the second kind表中的第n列第x行的元素,竟是將n個人分成x圈的方法數。 接著我們找出: Stirling numbers of the first kind與調和級數的關係式、Stirling numbers of the second kind與Pmn的關係式、Stirling numbers of the second kind與Cmn的關係式及Stirling numbers of the second kind與Hmn的關係式,並利用數學歸納法與gamma函數證明上述關係式;並尋找到響鈴數字與n個不同球放入k個相同箱子的方法數的連結。

差中存異-最長非等差數列

研究目的有四:(一)連續正整數列中,求出最長非等差數列解題策略及一般項公式(二)公差d之等差數列中,最長非等差數列一般項公式(三)從一組等差數列中,求出最長非等差數列總項數(四)求出等差數列中,任意項ai之三等分位置表記法。結果如下: (一)定義非等差數列第k項與原正整數列第k項間的差距為「異」並令為Tk-1=Σ[(k-1)/2i]ŸŸŸ·3i-1, (二)定義非等差數列第k項與原數列第k項間的差距為「異」並令為Tk-1=Σd·[(k-1)/2i]·3i-1, 三)從m項等差數列中找出最長非等差數列: 1. 若m=2·3n+R1,0≦R1>3n,項數2n+1, 2. 若m=Σ3n+2·3n+Rt,其中n1>n2>…>nt,0≦Rt>3n,項數Σ2n+2n+1, 3. 若m=Σ3n+Rs,其中n1>n2>…>ns,Rsϵ{0,1,2},項數Σ2n+Rs, (四)求等差數列中ak位置,取3n≦k>3n+1,nϵℕ,如下: 1. k不為3的倍數,則ak表示為(z1+1)-(z2+1)-(z3+1)-…-(zn+1)-Cn , 2. k為3的倍數,則ak表示為(z1+1)-(z2+1)-(z3+1)-…-zi+1-(3-3-3-…-3){n-1個}。 以此證明最長非等差數列。

從平分問題到動態穩定

本文探究由一人獨自進行的遊戲,探討最後是否能將兩堆石頭移動形成數量相等的狀態,稱之為「穩定狀態」。探索過程中,我們利用數對(x, y)來表示兩堆石頭分別有x, y顆的情況,利用輾轉相除法的形式來記錄移動過程,而因為遊戲進行中,兩堆石頭的總數不變,因而以此總數進行分類觀察,我們發現並非任意數對(x, y)皆能形成穩定狀態。 藉由列表觀察後,我們猜測當x+y=2k時,任意數對(x, y)皆能形成穩定狀態,我們用二進位制驗證,並進一步得到定理1: 定理1:數對(2k-p×2m, p×2m))形成穩定狀態所需的次數為k-1-m次。 另外,因為數對(qa, qb)和(a, b)的移動方式類似,得知定理3及4如下: 定理3:數對(q2k-pq×2m, pq×2m)形成穩定狀態所需的次數為k-1-m次。 定理4:若x+y=q×2k , q≠1, 且x, y的最大公因數為r×2m,q≠r時(x,y)無法形成穩定狀態。 由以上定理1、3、4,可歸納為定理5如下: 定理5:若x+y=q2k(q為奇數), 且x, y的最大公因數為r×2m,則 1.q=r時,數對(x, y)形成穩定狀態的次數為k-1-m次。 2.q≠r時,數對(x, y)無法形成穩定狀態。

一刀切圓-探討多圓切割面積比

本研究靈感來自2013澳洲數學能力測驗中級卷第22題,我們發現直線L分割互相外切的兩圓,其無陰影面積與有陰影面積形成固定之比例關係。於是我們繼續探討直線L分割多個圓時,第k個圓與第一個圓的面積關係,得知圓的個數(k為奇數或偶數)會影響其比例,無陰影面積及有陰影面積皆存在半徑平方比的關係。接著,我們將總陰影部分面積固定,探討其與第一個圓之面積比例關係,並利用數學歸納法整理出關係式。 最後,我們改變直線,利用折線來進行分割,進一步探討其面積比例關係,並進一步延伸至球體,發現平面切割多個球時,第k個球與第一個球無陰影部分及有陰影部分的體積亦存在半徑立方比的關係。

數迴從之

本研究在等差數列的基礎上,加入「若an為完全平方數,則an+1=√an 」的遞迴關係,將具有週期性的數列分為「單純週期數列」與「特殊週期數列」,並以單純週期數列為主要研究目標。我們探討單純週期數列的各項性質與充要條件,並透過歐拉準則與費馬小定理討論不同公差與首項是否能形成單純週期,整合與建構「給定公差,尋找可形成週期的首項」之方法,也研究特殊週期數列之性質與充要條件。

透視法中的尺規作圖

透視法在建築圖學上是常被使用的方法,例如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等。透視法在文藝復興時期對繪畫也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馬薩喬的「聖三位一體」。 我試著不使用幾點透視的看法,而是對透視法建立一個模型,再根據這個模型中得到的性質,去進行一般化情形的尺規作圖,並對透視法中常用的理論進行驗證。 作品說明書中所有的幾何圖形,都是利用Geogebra自行繪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