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醇水之蒸

在實驗中,我們將探討拉午耳定律的偏差現象,測定混合液體的蒸氣壓、混合後的反應熱以及一系列的醇類之間關係,再比較不同種類的溶液性質。藉由實驗結果試著解釋為何蒸氣壓為正偏差的酒精溶液,混合後體積會減少以及為放熱反應。我們也將測量數種物質,包括有、無揮發性的物質,固定濃度的混合液體,改變其溫度,觀察蒸氣壓,分析其中的關係,並藉由數據推出關係式,並試著預測其沸點。最後,我們在實驗中發現,不同濃度的酒精與水混合液中,在特定濃度時會有混濁現象,我們去模擬內部結構,探討混濁形成的原因,藉由巨觀的現象去了解微觀的實際情形,使我們有更多討論的空間。

黑鳳蝶兩亞種分類地位與種內分化研究

在國中二年級時,我以蝶類為題參加全國科展,以後我就繼續研究蝶類,在所研究的蝶類中,黑鳳蝶在遺傳與分類上有極高研究價值,亞種間的型態有極端的差異,其中燕尾型僅分佈在日本、韓國兩地,而其他分佈區皆為無尾型(圖一),自75年8月起利用課餘時間到陽明山、台北、埔里、墾丁等處採集無尾型黑鳳蝶,有尾型黑鳳蝶則由日本友人提供,藉著累代飼育來探討亞種間型態、生態上的差異與種內的分化。

日出日落晝與夜

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轉現象造成的,春夏秋冬是地軸傾斜造成的,若能清楚了解其原因,則進入神秘的天文領域已踏入重要的一步。

閃光攝影簡諧運動求證儀

在物理課中,我們學習到簡諧運動是一種變加速運動,而變加速度運動甚難求出其任意位置之物理量。因此,老師提到「取一週期振幅與簡諧運動相同之參考圓之投影即代表此簡諧運動」。對此我們除了從課本理論中吸取觀念外,並希望得一實驗之驗證,以達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於是我們設計下面的儀器和實驗。

根與係數關係—有符號的 Lucas 三角錐

本篇文章從”將βm1 +βm2 +βm3 分解成β1 +β2 +β3 , β1 β3 + β2 β1 +β2 β3 , β1 β2 β3 的非線性組合出發,令fm(a1, a2, a3) = βm1 +βm2 +βm3 ,m = 0,1,2,......,我們發現fm(a1, a2, a3)= , i,j,k? N ∪{0},代表 ai1 aj2 ak3且i+2j+3k=m 這一項的係數,在空間座標中,標記在(i,j,k)點上,結果得到許多類似巴斯卡三角錐圖形的相關性質。而 的絕對值在 k=0 時的圖形,是一個 Lucas 三角形 ,因此我們稱 的圖形為”有符號的Lucas 三角錐”。 在探討巴斯卡三角錐 和”有符號的Lucas 三角錐”在X-Y 平面上的奇偶性圖形時,結果竟然發現只要把巴斯卡三角錐的奇偶性圖形往 X 軸正向移動1 單位就能和”有符號的Lucas 三角錐”的奇偶性圖形全等,這使我們更想知道巴斯卡三角錐與”有符號的Lucas 三角錐”在空間中的奇偶性圖形之間的關係。 最後我們將 的相關性質推廣到四維的情形。

春季長江淡水對台灣海峽北部溫鹽之影響

本研究透過國科會海洋學門資料庫取得緯度25N~26.6N經度119.4E~120.6E,2002~2005年海洋研究船獲得之實測海水溫鹽資料,研究長江淡水對台灣海峽溫鹽之影響,並透過溫鹽圖了解台灣海峽北部之水團溫鹽特性,考量長江大壩於2003年蓄水,且冬季航次極少,因此取用之樣本分別為2002年春季、2004年春季、2005年春季,研究發現在春季有一明顯之海水鋒面位於東經120~121度之間,東側溫鹽均高,西側則為低溫低鹽,應是長江淡水進入海峽的影響,此外,台灣海峽西側海流的年際變化較大,尤其是表層海水受中國沿岸流帶來東海陸棚水影響非常明顯,在垂直方向上,海峽西側在水深22~25公尺左右均有一明顯鹽度分界線,應是表層低鹽低溫的長江淡水和南方的海水的交界面。

雷格蒙塔努斯(Regiomontanus)的角度最大化問題之延伸思考

首先我們討論當直線P1P2和直線L垂直時(其中P1、P2在L的同一側),如何在L上找到一點P使得∠P1PP2為最大的角。接著,考慮直線P1P2和直線L的夾角從0°到180°的情形。再將直線L改成平面E、圓O和球面S,並試著在其上找到一點P使得∠P1PP2為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

決鬥吧!小蟀哥!-探討不同因子對黃斑黑蟋蟀打鬥攻擊傾向之影響

鬥蟋蟀的習俗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重要民俗活動之一,最遠可追溯至唐代,現今台灣南部每年皆會舉行盛大的鬥蟋蟀比賽。前不久,我們在一部影片中看見台灣黑龍仔(黃斑黑蟋蟀)大勝中國蟋蟀蛐蛐的有趣影片,不禁對蟋蟀的打鬥行為產生好奇。更欲進一步了解如此好鬥的蟋蟀是否有其選擇打鬥對象的依據。而黃斑黑蟋蟀,即此研究所使用的蟋蟀,是台灣民間鬥蟋蟀的主角。因此我們造訪了蟋蟀的大本營 ─台南縣新化鎮,並請教蟋蟀專家謝爵安先生、張鴻斌老師、楊正澤教授。對蟋蟀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熱愛。因而希望能以科學化的實驗及統計方法,賦予這項正夯的民俗活動更深化的內涵。我們推想若有兩隻以上的蟋蟀同時進行實驗,便能有選擇的空間,但若超過三隻就有兩兩進行打鬥之可能性,因此我們設計了特殊的空間,讓三隻蟋蟀能同時進行實驗。希望能藉由我們的觀察、記錄,了解其影響因子及行為的趨勢。

以銅為鏡可以正硝酸

找出由銅與硝酸產生之NO2、NO 的量,因NO 一碰到氧氣會馬上反應成NO2,所以要測定得在真空中進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可以直接對氣體做定量分析的儀器,但由於儀器過於昂貴,且在高中實驗室裡若想從氣體去定量氣體產物的量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就得忍受極大的誤差,於是我們尋求簡單、易懂、可信度頗高的方法來測定NO2、NO 的量,試圖觀察硝酸濃度和溫度與其產物之間的關係。同時以金屬鋅作為一個反應的對照。選擇鋅片是因為書中所提及的鋅與硝酸反應過程,總是只有銨根單一種產物,於是摻雜幾許懷疑的成分,以鋅做了實驗。結果意外發現反應之下也會產生NO2及NO。

鐵達尼下沉,傑克!還會活嗎?

實驗中主要探討水面下有一圓板向下運動時,對受力球(在圓板上方)產生的速度變化的影響;以及受力球在脫離圓板的影響時,距離圓板的大小關係為何?裝置中水面下有一受力球,受力球下有一圓板。當圓板向下移動時,在圓板上方會形成低壓區。受力球下方的低壓區(因為圓板向下運動所形成)造成受力球上方的壓力大於受力球下方的壓力,使得受力球向下運動。圓板移動速度的快慢,會影響圓板上方壓力的大小。在受力球上下壓力差的不同下,向下運動的速度也不同。此外,圓板上方的壓力變化會改變對受力球的影響範圍。反觀在各組圓板在以不同速度下沉時,當受力球無持續向下加速時,受力球與圓板的距離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