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戀鏈黴菌-鏈黴菌對真菌影響因素之探討

本實驗分別由拮抗、透化圈、葡萄聚醣分解?及幾丁質分解?基因和超寄生等四大方面來探討鏈黴菌和五種不同病原真菌的交互作用。結果顯示所篩選之鏈黴菌對真菌多具有抑制生長的作用,且鏈黴菌所產生的抑制物質會因不同採集地區而有所差異。另外超寄生現象之結果顯示鏈黴菌會纏繞在真菌的菌絲上,並使真菌菌絲失去活力。由此實驗結果證明鏈黴菌會對真菌的生長造成抑制,未來可應用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上。

圓錐曲線內接三角形的定點與包絡線

本文主要在探索圓錐曲線上,以某點A為固定頂點的內接三角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質。當A點的兩夾邊斜率相乘為固定數時,我們用了一個較為簡潔的方法證明之前文獻已有的結論:『A點的對應邊必通過一定點。』另外,本文證明出點的兩夾邊斜率相加為固定數時,若為圓、橢圓與雙曲線,A點的對應邊必通過一定點;但在拋物線的情況下,點的對應邊則會產生一系列的平行直線。本文也針對一些相乘或相加的特殊固定值作了詳細的分析。此外,若角A為固定角度的情形下,我們也利用了GeoGebra繪出其包絡線的圖形。

神奇的水珠

長期以來,我經常在醫院裡看到點滴瓶中的點滴液落下時,有時會未立即溶入水中,而是一顆一顆的浮於液面之上。因為水分子間有很強的氫鍵,所以當兩個水珠靠近時,應該會合成一個大水珠,除非水珠的表面有灰塵,但是照理說,點滴瓶內應該是十分乾淨,沒有灰塵才是,那什麼才是使水珠可以和水面分離,不相容的原因呢?我們希望可以設計實驗來找尋使水珠浮起的力。由於力的種類不多,課本上說,所有的力只有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和重力四大類,很明顯的,使水珠浮起的力不會是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和重力,因此,我們猜測使水珠浮起的力應該是靜電力,而靜電力的來源是因為水和管壁摩擦所造成。

恢復係數的測定與探討

在「牛頓打棒球」一書中提及,球的儲存環境會影響球的彈性,進而影饗球被擊出後飛行的距離,即溫度的差異會造成恢復係數的改變。故設計此實驗研究之。

電潤濕

這是一個研究水珠受到外加電場而改變形狀的實驗,我們利用儀器,組成一「水滴微觀平台裝置」,再加以電場,並對以下變因進行實驗: (a)水量及溼度的改變。 (b)電場(電極間的電壓、距離、及正極負極的位置) (c)水珠(NaNO3 水溶液、NaCl 水溶液、RO 逆滲透水、二次去離子水)。 我們在固定溼度(84%)及溫度(25℃)下進行實驗。進而,我們發現,外加的鉛直方向電場不論正負極位於上或下,都較未加電場時不易變扁;當水珠使用NaCl 水溶液時,其濃度與水珠的變扁速率有密切關係。因此我們又更進一步地取了 NaNO3 水溶液進行實驗,發現NaNO3 較NaCl 更易受影響。

魔球陣之研究

在去年的「磨圓陣之研究」中,探討的是平面上相交的圓之間的排列組合,但是立體的球形「魔球陣」也是令人非常感興趣的主題。

見微知“駐”-水珠律動與圓駐波

緣起: 邂逅專題研究、水珠漫舞、剪輯影片,引起我們想更進一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緣續: 了解熱平台上水滴大小的變化及水珠基本的形狀及變化律動。緣繫: 進一步研究水珠多變的面貌,並探討水珠的大小、溫度、停滯時間及變化規律相關機制。緣定: 糾纏在水珠圓舞曲中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曼妙,其中埋藏了平均圓與能量量子化的律動。

有理矩陣週期性的探討

用矩陣的特殊性質,如特徵根、行列式值,來解出有關矩陣週期的問題。

從砂的粗細和顏色所得的啟示-恆春半島南部海濱砂之探討

在上完沉積作用的課程後,我們舉行一次野外地質活動,沿恆春半島海岸觀察和採集,在整個珊瑚礁海岸線當中,夾雜了幾處砂灘,同學們發現隨著地點的不同,砂粒的粗細漢顏色也不盡相同,但究竟有何差異?這些差別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蝦紅素和甲基睪固酮對血鸚鵡呈色之影響

血鸚鵡(blood parrot, Cichlasoma var.)為台灣常見觀賞魚,為人工育種產生之魚類,無生殖力,但具有易飼養及容易取得等優點,因此本研究以血鸚鵡為實驗材料,並結合環境中常見之類胡蘿蔔素家族中的蝦紅素,探討食物中混合不同濃度的蝦紅素和甲基睪固酮所組成的3 × 4 複因子,對血鸚鵡體色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蝦紅素和甲基睪固酮對血鸚鵡的成長率及飼料效率沒有影響,但飼養4 週後,血鸚鵡的體色顯著受到蝦紅素和甲基睪固酮的影響(P=0.001),推測甲基睪固酮應能間接促進血鸚鵡於皮膚或肌肉組織中儲存蝦紅素,所以體色才會轉紅,並且亮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