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環狀泡泡產生機制之探討

形成泡泡環的主要因素為:外圍液體由氣泡底部衝入氣泡內貫穿氣泡而形成泡泡環。 起始孔徑的形狀不會影響泡泡環的形成。 在雙孔的實驗中,若孔重疊,則可視為單孔;而不重疊孔氣泡混合後會產生壓力大的混合區,造成中間破裂而不成環。 在相同孔徑下,泡泡環離開時間與外加壓力及外力時間無關。 由連續方程式可推知孔徑越小的氣泡成長所需時間越短。 當泡泡達到離開噴射孔的時間,即使外力繼續作用,還是無法增加氣泡的體積,所以會有達到飽和值的趨勢。 使用球型氣泡模型來解釋外加壓力增加,氣泡體積亦增加的趨勢。 利用離開噴射孔氣體體積等於氣體進入氣泡的體積,可解釋外力時間與體積成正向增加關係。而氣泡在成長過程中,體積膨脹率隨時間而增大。

墾丁萬里桐海岸藻類相之分布與季節性消長研析

台灣四面環海,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海的接觸卻很少,因此希望藉藻類相的研究實際接觸海洋。選擇藻類為研究題材是因為海藻在此生態系扮演重要生產者角色。研究紀錄了墾丁萬里桐及台南黃金海岸一、四、七、十月的藻類分布、生物量、覆蓋率、優勢種光合作用效率及各項水文資料,並分別計算出各採樣點的生物歧異度以利分析。經過一年的採樣,發現沙岸的黃金海岸全年生物歧異度均為0,而礁岸的萬里桐則有豐富的藻類生物歧異度。且藻類有明顯的季節消長〈四月生物量最多、七月遞減〉各藻種也有消長情形〈優勢種一月綠藻、四月褐藻、七、十月紅藻〉,經環境資料分析後,與水中pH值、溶氧、葉綠素含量無太大關聯,卻與溫度、紫外線及颱風侵台有關。

溫度滴定

酸鹼滴定(5)由於指示劑變色判定不易,且氧化還原滴定(8)及沉澱滴定 (10)並無適 當指示劑,因此不易判定當量點,但三項滴定試驗皆會放熱,所以本研究利用溫 度判定當量點。由恆溫試驗得知:自製恆溫裝置之溫度變化速率為每分鐘下降\r 0.052℃,顯示其保溫效果良好,因此能更準確量取當量點。由酸鹼滴定之熱譜圖 結果顯示,其熱譜圖之當量點準確度高達95.49%以上;自熱-電壓試驗得知,溫 度愈高導電性愈大,因此放熱不明顯之反應即可利用導電性變化判定當量點。為\r 避免電解過程中產生氣體包圍電極而影響導電性,故將輸出電壓設定為0.8V(19)。 以市售H2O2(aq) 滴定KMnO4(aq)之氧化還原熱譜圖,可算出H2O2(aq) 濃度為3.4%,誤差 為2.86%;以HCl(aq) 滴定AgNO3(aq) 之沉澱滴定熱譜圖可求得AgNO3(aq) 濃度為 0.525M,誤差為5.00%。因此由溫度求得當量點是一準確可行的方式,並可應用\r 於其它放熱反

“從誰開始”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探討

打從國中開始,只要提到氫氣和氯氣的化合反應!老師都會不厭其煩的說這個反應有爆炸的危險,氯氣有毒,反應時不能見光....等原因,對這類實驗總是略而不做,當時對老師的話總是深信不疑,但是上了高中以後,對化學的課程接觸了更多,對這個實驗的興趣更濃,疑問也更多,是不是一定會爆炸,有沒有簡易又安全的實驗方法呢?是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引起這個反應?這個反應從誰開始,氫還是氯呢?這些都是引起我們研究這實驗的動機。

在人工磁場下

磁場對生物的影響,的確是存在的。這點已有人做過實驗並參加科學展覽,而我們在看過他們的實驗後,即對此深感興趣。因我們也曾經設想,如把一隻魚放在強烈磁場中,它是會口吐白沫,橫屍水面呢?還是活力充沛,精神更佳呢?不過拿魚來作實驗畢竟是不太容易的。既知磁場對生物的生長速率有顯著的影響,為什麼到目前還未聽說人工磁場應用在農業上的事蹟,還未看到農夫們因額外的豐收而喜悅?原來到目前為止,只知磁場對生物有影響,但對影響的原因和應用的價值尚未聽說有完整的解釋和評估,農夫們當然不可能為不共確定的結果就在田中放了大量的磁鐵。所以我們就想藉不同受磁時期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於此作小小的探討,希望能在植物的生長初期中找到一個適當的受磁時期,讓植物在此時期接受短暫的刺激後就能以較高的速率你長,而不用從播種到結實都受磁場的刺激。當然,找一個適當的磁場強度與以匹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設計了這同時控制兩個變因的實驗。

平分秋色

在“漫談卡特蘭數”這篇文章中,提到一個關於卡特蘭數的問題:「考慮在n×n的格子上從(0,0)點走到(n,n)點,不經過直線y=x之下的點有多少種方法?」而本篇研究除了將其規律找出、導出公式之外,並用一套有系統的鏡射方法將其推廣到直線x-y=n時的規律。此外,還可利用圖形切割、重疊的方式進而討論雙邊振盪。

水落石出

在一次至羅東溪邊烤肉的戶外活動中,發現溪旁的石頭大多比手掌小,有位同學憶及他曾在較上游之處戲水,其溪旁的石頭大多有手掌大。教科書上寫著:「在河流上游沉積物顆粒較大,隨著向下游漸行,其沉積物顆粒漸小。」而真實的情況真是如此嗎?其顆粒大小差異有多大呢?河水的淘選能力又是如何?

毛蕨演化現象之探討

毛蕨是金星蕨科毛蕨屬中頗為常見之一種蕨類植物,生長於本省海拔 1200 公尺以下的庭園、路旁、田邊或山谷林緣空曠處,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印度、越南、韓國、日本、琉球、菲律賓等地,是屬於南中國要素的植物地理分布型。

相異電路組合數的探討

有一個電路網絡,其中含有N 個相同的電路元件,因為每個電路元件皆是相同的,所以會使得兩個電路網絡不相等的唯一原因,僅在於元件的排列和組合方式。一個電路元件有兩端點可以與其它的元件串聯或並聯。 其中所串聯的數個元件,是可以改變串聯的次序是不影響該電路網絡的運作的,改變並聯次序時亦同。因此若兩個電路網絡A, B,A 可以由調換串聯或並聯次序後跟B 相等,則稱此兩個電路網絡是等價的;不等價的電路網絡,稱為相異的。 本文最後給出了一個方法以求得:給n 個相同的電路元件,可以造出幾種相異的電路網絡的個數。 最後推得:有n 個電路元件的相異電路網絡個數,n=1 時為1;當n>1 時為2an,其中數列{an }的遞迴關係為:

光風車性質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是關於俗稱「光風車」的葉輪輻射計之一些基本性質,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對其幾個可能變因做實驗測試,處理測量所得數據整理於下內文中,並做結論於末。關於實驗測量部份,我們探討使其轉動之主要原理,並討論其於相同環境下改變測試變因是否影響轉速,藉此研究其確實之影響變因,並探討是否能將其作為某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