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烏龍茶湯抗氧化、抗齲齒菌與抗輻射能力

在國內是極為常見的飲品,種類不勝枚舉,過去許多研究報告亦指出茶對人體的健康有多種益處。本研究欲將凍頂烏龍之茶葉做熱泡原葉、熱泡粉碎、冷泡原葉、冷泡粉碎四種不同處理以探討不同沖泡方式對其沖泡出來之茶湯的影響。實驗結果證實:在熱泡及粉碎茶葉的條件下,茶湯溶出的物質較多,進而影響茶湯的諸多物理及化學性質;其中熱泡茶能有效的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比冷泡茶更好的抗氧化能力,且能抑制齲齒菌的生長,證明其對健康確實有益;以四種茶湯澆灌受到輻射處理的綠豆可修復輻射傷害,但冷泡原葉茶持續的較短,而使用冷泡茶浸種綠豆可有效預防輻射傷害;但在正常無輻射的條件下,四種烏龍茶湯皆會抑制綠豆的生長,因此不宜用來澆灌植物。

鳳仙花果實的物理機制

鳳仙花的果實,平常維持一類似橢球狀之形狀生長,但若加以些微擾動,即爆破開來。討論鳳仙花的果實是以何種機制維持此困難之平衡,提出三項假設:雙面尺模型、果實皮束之力平衡、及果實內氣壓不等於外壓。雙面尺模型證明非主要原因;果實皮束之靜力平衡為維持平衡之主因;果實之內外並無壓力差。

一『探』究竟

小磁鐵掉入垂直立好的中空金屬管中之後,下墜的時間遠大於在空氣中自由落下的時間,這現象並不陌生。本文以冷次定律(Len’s law)、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Faraday’s law of induction)為依據,定性說明小磁鐵在中空金屬管中很快達到終端速度 vf ,即為『等速度』運動之外,還推導證明:小磁鐵的終端速度的大小vf 與小磁鐵的質量m 成正比、與小磁鐵的磁偶極矩M 的平方成反比、與金屬管半徑a 的四次方成正比、與金屬管的電阻率ρ 成正比、與金屬管的內外半徑之間的截面積A 成反比,即,此為本文的最大貢獻。 本文還設計實驗,實際量得小磁鐵在中空金屬管中的終端速度 vf 確為等速度之外,還與真正理論值相比較,驗證理論推導的正確性。

A.S.R.自動感測雨量控制系統

汽車擋風玻璃的清晰度影響駕駛行車的安全性,下雨天時,雨刷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雨量時多時少,擋風玻璃上的雨刷卻無法適時的改變刮水速度。雨刷控制皆採用段位速度控制,無法適時有效的因應雨量多寡來做速度變化控制。本研究將傳統控制方式改以自動控制模式,駕駛者只要將雨刷段位設定於Auto檔位時,即可因應雨量多寡而自動操控雨刷擺動速度。雨水量大小能改變浮木高度並操控可變電阻位移量,藉此改變流進雨刷馬達電流而達到馬達轉速控制。測試結果與數據顯示,進水量與浮木上升高度呈線性關係,而電阻值的改變與馬達轉速亦呈線性變化,能完全發揮雨刷自動操控的主要功能。本設計名為:自動感測雨量控制系統(Auto Sensor Rainfall Control System,簡稱A.S.R.)。

餐具洗滌之研究

(一)國人腫瘤死亡率,據統計已躍至全國十大死因前位,其中肝癌更是在人們事業正值顛峰殺手,不可忽視由於肝癌病變其起因多由飲食不當引起,尤是使用不潔餐具所染的 B 型肝炎,更是導致肝病變的罪魁禍首。 (二)雖保麗龍製品大量使用,可杜絕 B 型肝炎的傳染,但卻又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如何能在省時、省錢下將飲食餐皿洗滌乾淨而能重覆使用,引起我們研究動機。

揭開「龍珠石」的秘密

「龍珠石」一種天然形成的圓石,奇特而少見。它的形成背景是什麼?為何會這麼圓?它的組成是什麼?它形成的源頭在那裏?為何會形成珠石?珠石的出現和大地的變動有何關聯性?這些都是充滿著未知數,因此找出這些問題的解答,也就是我所要探討的主要目的。

配製氫氧化鐵膠液之研究

(一)當我們配製氫氧化鐵膠液時,一般方法是(註1) \r (1).以3g的氯化鐵溶於7ml的水中……(A) \r (2).以燒杯城盛水熱至沸騰……(B) \r (3).A加入B,同時攪拌起水解反應→生成赤褐色膠液 \r 而我們依此法配製出來的Fe(OH)3:膠液時,第 l 次,FeCI3,水溶液+沸騰後靜置一下的水;第 2 次:FeCI3,水溶液十沸騰中的水。得到的兩種膠液竟顏色不同:第一次為淺赤褐色,第二次為探赤褐色。

最漂亮的一桿

此作品描述以電腦程式模擬物體發生碰撞的情形,結合物理、數學並融於生活實例 ── 撞球,分成多個研究階段,分別解決理論及實際間的差異,最後發展成一個可預測完美球局的高手。分成各種實驗階段,加入變因,諸如滾動摩擦力、球質量、撞球力道、方向等,由淺入深的討論,研究球與球桌、球與球的碰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其所衍生之相關問題,並以程式表現其結果。從開球起,每一桿皆預測出桿力道、方向,除讓球入洞外,母球並能移動到下一桿最有利之位置,一一將其他球打進,完成一個最漂亮的球局。

層經滄海難為水—沉積層的研究

本實驗旨在觀察沉積顆粒在不同流速及不同坡度環境中的沉積分層情形。首先,我們利用篩選機篩定出粒徑在特定範圍內的砂子當作沉積顆粒,接著建立沉降實驗的基模,並選用不同顏色的砂子,分批搬運沉積在沉積槽中做出明顯的分層,實驗過程中改變搬運力及坡度觀察其對分層的影響。我們初步觀察到基本的粒級層,更進一步發現到層序不一定按照砂子倒入河道的先後順序排列,即先供應的砂子沉降後,會因為搬運力的改變而再度被搬運至上層,覆蓋住後供應的一批砂。

搖擺──魚類擺動?

本研究以魚類仿生學為基礎,研究不同配重、張力及擺動頻率對魚類運動擺動形狀的影響,結果發現以下現象: 一、不同魚體配重的方式,其擺動的波形有明顯的差異,其中屬於高速型或中快型的劍旗魚所呈現的振幅差(頭尾振幅差異)最大,因此我們推論振幅差是影響魚類泳速的原因之一。 二、張力(魚體軟硬度)的增加對中慢型泳速魚種的波形及振幅差影響較為明顯。 三、擺動的頻率變大時,對不同魚種的振幅差均有改變,其中對中慢速的魚種(吳郭魚)影響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