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45屆--民國94年

挫冰大不同-探討影響冰晶的因素

我們曾看到某一電視台教人如何做出最漂亮的冰塊,原理就是:不要讓冰晶變得太大,方法就是延長冰塊凝結的時間,他們是把水放在保利倫裡面,讓保利倫保持水的溫度,用以延長凝結的時間。看到這報導不禁讓我們思考,是否增加冰塊的凝結時間,可以使冰晶變得比較小呢?那在在不同溶質的水溶液中,形成的冰晶有什麼不同呢?現在坊間流行的黑砂糖挫冰,有些是以冰加上糖水,有些卻是以黑糖水直接去冷凍,這兩者的口感不同,那麼冰晶有什麼不同呢?也許冰晶是讓我們吃的「挫冰」是否美味的關鍵吧?所以我們以不同水溶液的冰晶作為研究對象。

我們吞的是「塑膠」嗎?

本作品基於一段網路流傳「吞服膠囊發生危險」的報導,引起我們的研究動機與興趣。膠囊不只是眼見像塑膠製品,觸感更像,那麼它真的是塑膠嗎?因此我們決定先行探討膠囊的可能成份,並藉由一連串的實驗,尋求膠囊的特殊性質,從實驗結果中,尋找吞服膠囊最好,最不危險的的方法。是的,我們都找到了!

留住你有何用-DIY 太陽能熱水器

五下康軒版第三單元,熱的傳播與保溫提到,熱是可以藉由不同的材質加以傳播和保溫,於是激起我們想利用大自然的熱源,使水溫不斷上升以節約能源的使用,結果發現透過傳熱速度較快的金屬物質,加熱再利用較佳的保溫素材,的確可以將太陽的熱保留住。

紙上談「繩」

環保署在近年來大力推行禁用塑膠袋的政策,取而代之的當然是環保又隨手可得的紙袋了。而紙袋的種類與製作方式千奇百怪。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紙袋上的手提紙繩部分,影響紙袋的真正負重能力。因此就學校中隨處可見的各種不同紙類,設計實驗加以研究紙類的負重能力,以及紙繩的編制方法。我們發現,當紙繩越長、紙繩越寬,紙繩材質越緊密,以及紙繩越厚,編制方法越簡單,所能負荷的重量就越重,有些甚至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範圍。若是能在紙袋上多所著墨,相信能夠造出超級紙袋。

討論十年來大陸沙塵暴對台灣之影響與變化趨勢

本研究中收集了十年來懸浮顆粒資料,配合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中央氣象局所觀測的資料與美國太空總署的衛星影像資料及NASA 航空資源實驗室的氣流軌跡回推圖,希望能夠在早期觀測時發現大陸地區沙塵暴訊息,和沙塵暴所帶至大氣中的懸浮顆粒可能傳輸路徑。發生沙塵暴侵臺事件的季節,主要在春季及秋冬兩季交替期間發生的次數為最多。由地面天氣圖表、氣流軌跡回推圖及美國太空總署的衛星影像進行綜合比對之後,大致可瞭解大陸沙塵可能的移動路徑與大氣環流特徵有關。 在聖嬰現象(El Nino)發生時,侵襲臺灣的沙塵暴次數與懸浮量會減少。在「反聖嬰現象」(La Lina)發生時,侵襲臺灣的次數與強度相對增加。經由時間序列分析中得知,懸浮顆粒高峰期的變化有1 年期及6 個月變化趨勢,懸浮顆粒低峰期的週期變化有2.2 年與7 個月的變化趨勢,顯示短週期大氣懸浮顆粒變化應與季節變化有關,長期性變化或許與聖嬰反聖嬰週期有關連。

星星的秘密

將一個正五邊形的每一個邊延長,就可以圍成一個五角星行(Pentagram)。如果在五角星形的十個點上,把它填入十個整數,使得一條邊上的四個數字總和等於一個定數,則符合這樣規則的圖形,我們把它稱作幻五角星形(Magic Pentagrams)或五階魔星陣(Order-5 Magic Stars)。本研究主要在探索五階魔星陣之各種變形的規律及尋找最佳的解答,並提出新的建構方法改進趙文敏教授所提供之五階魔星陣的建構方法。

神奇線條魔法秀

去年,我們以《女生來做數學》一書中的拓荒遊戲分析致勝的關鍵;今年,老師又教大家研究另一個題目--線條遊戲,當線條數目一樣時,會有各種的選擇方式;當線條數目不一樣,會有不同的輸贏結果。要如何從繁雜的過程中找到相同點呢?先下手為強?還是禮讓對方呢?這些疑問引起大家熱烈地討論,決定要再次攜手合作進行這項任務。

杯子裡的吸管是怎麼折斷的?

我們發現水中的吸管會受到容器的形狀,和吸管放置的位置所影響,為了進一步瞭解光的偏折,我們利用吸管、螢光棒、雷射筆在不同容器的觀察實驗,和透過不同容器觀察小豆子的變化,瞭解吸管在水中是怎樣偏折,也從中知道了吸管會在水中偏折的原因。

我擦、我擦、我擦擦擦 –摩擦力與滑動速度對摩擦帶電之影響

為了瞭解物體互相摩擦後的帶電情形,本實驗使用摩擦力實驗裝置及量測系統,以鐵金屬(Fe)及鐵氟龍(PTFE)為試片材料,在乾摩擦條件下探討摩擦力、滑動速度對摩擦帶電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PTFE/Fe 的配對下PTFE 的表面電位極高,而Fe 的表面電位幾乎量測不到。此外,在相同的滑動速度下,摩擦力愈大帶電量亦會隨著變大,表面電位約與摩擦力的1.65 次方成正相關。而在摩擦力固定下,帶電量也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表面電位約與滑動速度的0.77 次方成正相關。根據實驗結果,我們提出摩擦帶電與試片表面摩擦溫度有關,表面溫度愈高,對電子吸附能力愈強,可以試片得到較大的表面電位。

天然小燒包

文明和科技為人類帶來便利的生活,相對的也製造許多污染。設法找出最反璞歸真的暖包,就成為驅使我們進行這個實驗的最大動力。要做出最反璞歸真的暖包,需要的材料必須容易取得、保溫效果要好,還能重複使用。我們找出使用適量的黃豆,加上保暖性高的布料,配合家庭必備的微波爐,就可以簡單的製作出好用的暖包。這個實驗包括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南一版第一冊第二單元「物體受熱的變化」、第八冊第一單元「熱與我們的生活」,以及國立編譯館第十冊第二單元「物質受熱的影響」,還有南一版第八冊第四單元「永續家園」的內容,也讓我們將所學實際從實驗中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