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45屆--民國94年

扶搖直上─固態粒子的流體化現象

本實驗是探討振動方式、振動的頻率、大小顆粒的直徑比、不同材質大顆粒、不同直徑的背景顆粒等對大顆粒被推到表面的時間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垂直振動時,大顆粒與背景顆粒之直徑比愈大,大顆粒上升所需時間愈短;而水平振動時則與垂直振動之發現相反。垂直振動時,不論在固定頻率或變動頻率情況下,大小顆粒的直徑比愈大(ξ 愈大),大顆粒露出表面的時間愈短。當ξ 從3 增至3.5 時,大顆粒露出表面的時間變化最明顯。而大顆粒的密度愈大,露出表面所需的時間愈長。背景顆粒愈小,大顆粒上升至表面的時間愈短。

天然ㄟ尚水~香草水溶液對玫瑰與非洲菊切花保鮮及環境保護之影響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甜薰衣草、口香糖薄荷、檸檬香茅、玫瑰天竺葵、鳳梨鼠尾草、艾草、到手香、直立型迷迭香、芸香等九種不同香草並加上備長炭、麥飯石等天然材料之複合配方,對玫瑰及非洲菊常用切花之瓶插壽命影響評估研究。\r 針對複因子評估香草之不同處理方式對切花瓶插壽命並無一致性,固歸納出改良配方,即針對不同香草種類建議最佳選擇處理方式,採香草整片處理為檸檬香茅;直立型迷迭香;芸香;艾草;到手香、香草撕裂狀者為鳳梨鼠尾草、粉末狀者為甜薰衣草;口香糖薄荷及玫瑰天竺葵方式為佳,均能有效延長切花瓶插壽命,花徑綻放度甚佳。\r 本組繼續改良研發結合家庭用品(紅糖、酒精)、有機香草及環保淨化之備長炭及麥飯石等複合式配方,改良實驗1證明:玫瑰浸漬不同香草保鮮處理液實驗中以玫瑰天竺葵(粉末狀)及甜薰衣草(粉末狀)處理組在吸水量表現較佳。非洲菊浸漬不同香草保鮮處理液實驗中,口香糖薄荷(粉末狀)及檸檬香茅(整片狀)無論在吸水量及花徑量表現最佳,瓶插壽命更達13天,遠超過文獻上之瓶插壽命8天以下,另以更簡便之香草精油改良替代實驗2瓶插壽命得知:玫瑰切花保鮮以迷迭香精油最佳(達9天),比對照組(自來水)7天為佳。非洲菊切花保鮮方面以薄荷精油處理最佳(達10天以上),比對照組(自來水)3天有顯著性差異。並且發現平均吸水量表現與瓶插壽命優劣呈一致性。若能將上述適用方法加以推廣,當更能改善一般業者及消費者所普遍採用之化學保鮮劑無形中所製造出重金屬污染水質及環境問題。

落塵量與高度間的相關性研究

本研究以自行研發設計的「微量天平」及自製「不同高度的落塵量收集架」來測量每天24小時的落塵量,並置於車道上、市場內、小巷中及校園內等四個不同特性的環境,藉此測量數據以分析落塵量與高度間的相關性。本組研究同學只是國二學生,對於微小質量的測量,我們只能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來設計儀器測量,但由於所學的東西有限。所以我們希望能藉由觀察、發現、研究…等過程來探討「落塵量與高度間的相關性」來做研究,期望藉此次科學展覽發表研究結果的過程,能培養研究科學的正確態度,並將研究結果發表,接受批評指教。本研究內容以九年一貫八年級生自然與生活科技所學相關知識為主,其中包括有質量的測量、槓桿原理、有效數字的處理等相關知識。

放了24 天的鬆餅還能吃嗎

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引發可延長鬆餅保存期限的研究動機,透過資料收集和文獻紀錄,我們挑出數種具有抗菌(殺菌)效果且經濟實惠易購得的添加物進行實驗,透過顯微鏡觀察及日常詳實的紀錄。實驗結果顯示:當添加一種添加物時,鹽和醋效果最好、肉桂次之;當添加二種添加物時,洋蔥+醋、洋蔥+鹽、肉桂+醋、肉桂+鹽、青辣椒+醋、青辣椒+鹽、蒜仁+醋、蒜仁+鹽都可存放超過24 天。建議麵包業者開發新口味之餘,也能善用天然抗菌(殺菌)的添加物去取代化學性防腐劑。

雙軸阻尼振盪及其在電學光學和力學上的應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發展出一套簡單可靠的方法和廉價自製的器材,在實驗台上即能有效觀測和分析雙軸阻尼諧振。我們小組研究阻尼諧振配合李沙育雙軸振動理論發現其無論在力學上、光學上、電學上、工程上皆有許多應用價值。

點油成金—生化柴油的妙用

在不斷的嘗試之中, 我們尋找到了合成生化柴油時的最佳比例, 也就是若以2 5 0ml 的回鍋油製作生化柴油時, 建議加入的酒精在2 5~ 4 0ml 之間為宜(回鍋油與酒精的比例在6 . 2 5 ~ 1 0 之間), 且氫氧化鈉僅需1 g 即可。另外, 在生化柴油的生活應用上, 可將製作出的生化柴油當作油燈的燃料; 在燈芯方面, 需要選擇吸油性較好的物質來製作, 才能吸上足夠的油來燃燒。也可以將柴油混和蠟油, 做成各式各樣的蠟燭喔!

化『錐』為『球』

正多面體有五種,而阿基米德多面體有 21 種之多,其中有些阿基米德多面體可以由正多面體切除「角」而產生;亦即把正多面體的每稜邊取中點後連線,然後去除各頂點的角。 以正四面體開始,截角可以得到正八面體,再截角可得 3,3,4,4 多面體。如果繼續截角,當步驟趨近於無限大時,會得到何種立體圖形?是球嗎? 本研究先觀察此系列多面體的特性,以計算體積法、導出頂點之坐標來求得其極限值,但因體積變化無規律、頂點坐標有多餘解而無法直接求得結果。進而將此系列多面體投影於xy平面上,發現其具有4×2 k 邊形的投影形狀,並且上下左右對稱。故將此投影形狀坐標化後,可求出各點之坐標,代入二次曲線一般式中,得拋物線,即極限之形狀並不是球。

外觀微變

透過簡易的實驗裝置1、2 的操作﹐觀察紅色毛細水柱移動及U 型管澄清石灰水液面高低變動等外顯性的訊號﹐配合顯微鏡檢視酵母菌數的微變觀察﹐經由實驗裝置1、2 觀察結果﹐進行交叉比對、分析﹐間接瞭解、認識酵母菌與環境間互動的面貌。

霧裡看「發」-模糊方法對蒸發量的探討

蒸發為水吸收熱能而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是一種水量的損失,對於水資源開發計畫;或是乾旱地區的水量控制均相當重要。蒸發的過程相當複雜,且受到甚多因子的交互影響,因此不容易估算蒸發量,通常採用經驗公式加以推估,例如道耳吞(Dalton)式,梅耶爾(Mayer)式等,其精確度通常較差;或者採用能量平衡法估算,其精確度較高,例如安德生(Anderson)式,但由於數據不易量測,故不常使用。

茶言觀色-不同茶種之茶液在不同環境下的酸鹼性與顏色變化及氧化性研究

為了研究各種茶種間的不同,以及在不同環境下對其的影響,本研究進行五項實驗,研究八種不同茶種、熱水沖泡室溫保存與冰水沖泡低溫冷藏、通入二氧化碳與通入氧氣之茶液之酸鹼值還有顏色變化的不同,發現完全發酵茶酸於部分發酵茶,更酸於未發酵茶,而顏色部分,完全發酵茶較部分發酵茶深,更較未發酵茶深。 若比較以熱水沖泡常溫保存或以冷水沖泡低溫冷藏所得之茶液比較,發現熱水沖泡常溫保存之茶液較偏鹼性且顏色較深,並且以鋼絲絨生鏽的速度驗證了茶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而本組意外發現二氧化碳也能夠減緩氧化的速度,經由多次的比較結果更證實了其結果之正確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