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野柳岬奇岩成因的研究

地表的生成係歷經漫長的歲月,逐漸侵蝕、堆積而成的。其形成的歷程中,岩質、營力的不同以及環境因素的迴異或驟變,往往造成特殊的地形景觀。野柳岬位於基隆西北方約十五公里的地方,岬上海蝕地形十分發達,奇岩怪石,觸目皆是,面對此般大地的美景,穿梭玩賞之餘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激與神妙的情懷,本研究活動的目的,係藉著簡單可行的科學方法探討野柳岬上奇岩怪石生成的原因,期望能寓教育於玩賞之中,進而藉此細微的成果,激起人們對於鄉土的認識及親切的情感”而能善加珍惜,開拓與利用。

從砂的粗細和顏色所得的啟示-恆春半島南部海濱砂之探討

在上完沉積作用的課程後,我們舉行一次野外地質活動,沿恆春半島海岸觀察和採集,在整個珊瑚礁海岸線當中,夾雜了幾處砂灘,同學們發現隨著地點的不同,砂粒的粗細漢顏色也不盡相同,但究竟有何差異?這些差別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還原劑種類與pH值對kM nO4 產物之相關研究

錳的化學,在各國的文獻中,討論頗多,眾說紛紜。我們在屢經試驗之後,發現並沒有一套理論可以完整充分地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故生研究動機。

個人電腦地震儀的製作及其研究

(一)地震是人類生存的天然災害之一,墨西哥的大地震,哥倫比亞的火山爆發,所造成的傷亡驚動了世界,激起了人類對於地震的恐懼,地震頻繁的國家,紛紛採取地震發生災害的預防措施。台灣地理位置屬地震頻繁地帶,且大部分是中強地震帶,所以地震災害的預防更不容忽視,據報載,地質專家預測台灣十年內將有大地震發生,地震可以如氣象一樣可以預測嗎?或許它是賴於過去以往建立之地震資料吧! (二)有一天,當我搖晃著搖桿在利用電腦玩電動玩具時,搖晃的搖桿竟能繪出不同的曲線,我想能利用電腦來記錄地震資料不是非常好嗎?如果能進一步將其儲存的資料做出預測,那確實太棒了。

新式電腦音樂合成器

電子合成器在今日月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惜操作繁雜,而電腦音樂所用的音樂合成器之功能大都稍嫌簡單,故雖然式電腦控制,但其音色因受到硬體之限制,不能有多大的伸展度。基於以上兩項缺點,加上今日電腦科技的發達,於是設計了這部新式電腦音樂合成器。

玻璃片中的彩虹─7.6cm×2.6cm 大尺寸單晶薄膜之製作

上自然課時,老師曾教過我們由明礬的過飽和溶液降溫得到明礬結晶的實驗,激發了我們進一步研究晶體成長的興趣。我們發現:當晶體的體積很小時(大約 2 mm 左右),外型規則、形狀很漂亮、顏色很透明、晶瑩,像鑽石一樣美麗。老師告訴我們:這時候, 〝 整塊晶體 〞 中只有單一種物質排列的方式,這種狀態稱為 〝 單晶 〞 。可是當我們繼續讓晶體逐漸長大時(大約 5mm 以上),就會有顏色不清澈(呈現白色),形狀雜亂、不規則的情形發生,就不再是單晶了。 我們希望能長出 〝 一大塊的單晶 〞 ,可是都沒有成功。所以我們想換一個方式,先研究長出 〝 一大片單晶 〞 ──〝 一大片薄薄的單晶 〞 的方法,也就是研究製作大尺寸的單晶薄膜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薄膜,就是肥皂泡和水上浮著的油膜,它們都會顯示出七彩的顏色和條紋,這是光干涉的現象,因此我們想利用薄膜的光干涉現象,研究如何製作大尺寸的明礬單晶薄膜。

奇妙的晶體

在上一屆的全國科展活動中,得蒙幾位教授細心的指導與鼓勵,並提供一些良好的研究路徑,引發了我深入研究探討的勇氣和決心,再做更大膽的假設,並動手實驗以求應證。

早安!黑翅木蜂

黑翅木蜂又稱花蜂,多出現在植物的花上,採集花粉、花蜜。牠的外觀體型較肥胖,身體大部分是黑色的,體長約 22-23 mm,腹部較扁且顏色較深絨毛較少,有 2 對翅,成深咖啡色有金屬光澤,翅後緣有波浪狀。複眼發達,有三個單眼,頭前有又像吸管又像嘴唇的口器,腹部、腳上佈滿長毛,後腳不具花粉籃構造。我們從 94 年 7 月開始,至 95 年 5 月,在花蓮市附近的四個鄉鎮,針對黑翅木蜂的覓食、築巢等行為,進行了三階段的田野調查。我們發現黑翅木蜂覓食的時間,出奇的早,夏季清晨 5 點多,就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黑翅木蜂,在絲瓜棚上飛翔“用餐”,正午後在絲瓜棚附近活動的黑翅木蜂則明顯減少。其次黑翅木蜂的巢室大部分構築在竹子上,咬痕大都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巢材的選擇以桂竹為主但不限於桂竹,在麻竹、印度?竹、綠竹上也可以發現牠們的咬痕。調查區在去年遭受三次颱風的侵襲,絲瓜田嚴重受損,自 2005 年秋末至 2006年初春,隨機抽樣觀察都沒有發現黑翅木蜂的蹤跡,直到 2006 年 5 月才在吉安鄉住宅區的絲瓜棚上再看到牠的芳蹤。今年絲瓜花盛開的 7、8 月即將來臨,希望黑翅木蜂能和去年一樣,“蜂湧”而來。

虛實不定的像

在整個研究中主要是利用自製儀器來完成實驗,並運用光在三稜鏡中的折射情形,來推論凸(凹)透鏡的聚光情形。在研究一中,利用回收的環保材料重新改良理化課本中凸透鏡成像實驗。使學習者清楚瞭解實像的觀念,即使外界光源較強時均可清晰成像。並利用國中數學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推導出 1/p+1/q=1/f 之成像公式。接著運用研究一的儀器加上多次改良的自製凸透鏡,並改變透鏡內水量的多寡,藉以改變凸透鏡的凸出程度,結果發現焦距愈小時像距愈小。實驗過程中對於漏水及薄膜材質的處理使我們得到很大的成就感。最後研究三的構想源自在進行理化第六章水壓觀測器時,無意間所看到的正立放大的像。我們改變凹透鏡內外的介質,進行水中中空凹透鏡能成實像的實驗。在儀器改良上我們運用注射筒抽氣,並利用滑輪設計出在水中能平穩且緩慢移動的紙屏,尋找成像位置。

迷你噴泉

前一陣子,某家可樂公司的可樂發生“ 氣爆” ,當時引起了不少事端,後來雖經証實是瓶罐出了問題,但我們一直納悶不已的是,如果瓶罐不出問題,難道就不會發生“氣爆”了嗎?或者還會照樣發生呢?如果會,又有那些因素會導致可樂“氣爆”或噴灑呢?……一連串的問題,引起了我們研究的興趣,便去請教老師,老師認為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終於在老師的鼓勵、指導下,利用課餘時間完成了整個實驗,了解了另一種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