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告訴您黏土的秘密

玩泥巴是我們兒童最喜歡的遊戲。尤其在農村長大的我們更是樂此不疲。黏土在地球上到處均可見到,是一種既廉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 老師說:「既然你們愛玩,老師就帶你們到工地、田裡、河溝邊、溪畔挖掘,或你們回家,請父母幫你們採集黏土,我們來研究、探討黏土的一切。」我們很高興,就利用閒暇課餘時間採取一包包的黏土到學校來。老師先在課堂上講解,並且鼓勵我們對大自然的種種事物,要多觀察探討,恰好這次的科學展覽,老師叫我們去參加研究,我們全體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我們的研究工作。

有球必淨-探討液態皂球製作

自2019冠狀病毒在全球大爆發後,「戴口罩、勤洗手」成為個人防疫的重點。因此,讓我們對洗手產品產生了興趣,本研究將探討如何自製環保洗手皂球。 我們先用市售洗手產品訂定檢測洗手液的方法,並以椰子油做基礎皂基再添加橄欖油、蓖麻油與棕櫚油做出不同比例的液態皂基,實驗結果中顯示:添加橄欖油比例越高時,起泡力與去油力都會增加,但皂基會變濕軟且較難溶解。添加蓖麻油皂基Trace速度快,皂基不會因為添加量過多而變濕軟。添加棕櫚油可增加皂基硬度,且添加量越多去油力越好。最後抗菌皂球製作中發現利用薄荷萃取液以6%海藻酸鈉溶解含棕櫚油皂基與3%乳酸鈣水溶液作用3分鐘所產生的皂球能成功包覆皂液、形狀結構完整、抗菌力佳,最適合用來洗手。

有膜有漾-幾丁聚醣&聚乙烯醇薄膜探討

我們的研究主要是將身邊隨處可見的蝦殼,取蝦殼中的幾丁聚醣,將幾丁聚醣與聚乙烯醇混合製成薄膜,探討薄膜不同面向的特性,發現就薄膜表面結構來看,在打過氮氣電漿後,出現-NH及-CN基,且PVA比例越高,差異越明顯。混合薄膜中幾丁聚醣比例越高,越疏水。純PVA薄膜經高溫處理後變得親水性增加,若應用於製作塑膠品,在使用後的回收程序,只要加熱即可輕易溶於水。純PVA的應變(延展性)最佳,而PVA與幾丁聚醣比例1:1混合的薄膜可承受的力最大,可運用於抗形變及耐重的材料。有薄膜的不鏽鋼表面,比單純的不鏽鋼表面有更佳的抗腐蝕性,應用於人體內做生醫用途有其潛力。藉由此薄膜的抗腐蝕性和抗張性,或許可應用於改善血管支架外膜的材料性能。

唧!唧!唧!蟀歌知多少?

「唧唧!唧!」多麼令人熟悉的聲音呀!小時後每次回到鄉下的老家,總會聽到陣陣悅耳的唧唧聲從寂靜草叢中傳來,彷彿是一群琴藝高超小提琴手所奏出的樂章。心中總會有股想尋找其芳蹤探其究竟的衝動,於是為揭開心中那股迷惑,為瞭解其為何鳴叫,又如何發聲等問題,因此從資料的收集、整理、飼養、觀察、實驗、紀錄、攝影、錄音、分析...等過程,展開一連的蟀歌之旅。

化腐朽為神奇

有一次,我陪媽媽去北投農禪寺去學打坐,到了晚上在農禪寺中吃飯。服務員要我們自己洗碗,我們向服務員要洗碗精,可是服務員說:「這裡用黃豆粉洗碗。」我們就拿黃豆粉洗,效果很好,碗洗得很乾淨。 有一天,媽媽打完豆漿,要把黃豆渣丟掉,我急忙阻止,對媽媽說:「我們用過黃豆粉洗碗,效果很好,可不可以用黃豆渣來洗洗看,看它的效果是不是和黃豆粉一樣好?」 後來媽媽突然又想到什麼似的,說從前曾經有人將黃豆渣拿來食用,當飼料肥料的。

固態結構的導熱性質之探討

實驗動機與目的 熱是能的一種形式,在固態的物質中,原子的振盪表現了熱,振盪能量的轉移造成了熱能的傳導。在電的非導體中,熱能的傳遞全靠聲子的傳遞,如果分子的固態結構諧和,依聲子的速度,固態結構的導熱率應該相當大。但是因為分子的排列非完美,及聲子的碰撞的反跳過程,所以固態結構的導熱率非常有限。不同的固熊結構對聲子的散射也不同,所以各種固體的導熱率也不同。因此我們做了一系列的推論與實驗,來了解電的非導體中,固態結構如何影響導熱率。另外,對電的導體來說,自由電子與聲子的碰撞造成能量的轉移,自由電子的運動使導體的導熱率增加。我們也設計了實驗,來了解自由電子的運動對增加導熱率的貢獻。

點到為止─由西姆松定理所衍生的極值與定值探討

本研究在探討圓上一動點P與其內接正n邊形及外切正n邊形的關係,其所衍生的極值與定值問題,是本研究討論的主要方向。 為了敘述的方便,本研究將過圓內接正n邊形各頂點的外切正n邊形稱為其相關外切正n邊形。針對圓上一動點P,本作品分為以下幾項研究: 一、探討點P到其內接正n邊形各頂點距離之一次方和、平方和、四次方和。 二、探討點P到其內接正n邊形各邊距離乘積。 三、探討點P到其內接正n邊形及其外切正n邊形各邊距離一次方和、平方和。 四、由點P,對其外切正三角形各邊作投影點C1, C2, C3,探討□C1C2C3的面積。 五、探討點P到其外切正n邊形各頂點距離平方和。 六、作過點P的切線L,探討其內接正n邊形各頂點到L的距離乘積。

噼趴噼趴的精靈─小放電的探討

電的正負極靠近至某一程度時,會有放電現象,產生有光芒的閃光線條,且帶有?趴?趴的聲音,令人覺得好看又好奇,本研究利用瓦斯點火槍的設備和自己設計的實驗,對小放電做探討,以解答心中的疑問。

獻給喜好大自然的小朋友──北投區的生態樂園──關渡沼澤區地理環境調查

我們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我們北投區的生態樂園─關渡沼澤的地理環境,特地利用團體活動時間,作了以下的研究。(如圖一)

利用異位表現研究果蠅複眼發育相關基因之作用

眼睛是生物演化過程發展出的一精密器官,其發育過程必有許多基因參與作用。然而,那些基因與眼睛發育有關?這些基因有什麼相互關係?它們的作用方式又是如何?這些都是有趣而亟待探討的問題。\r 為了探討眼睛發育的基因調控,本實驗選用了果蠅為材料,利用異位表現(使基因表現於原本不表現的地方)的方式,研究與果蠅複眼發育有關基因的作用。選用果蠅為材料的原因有三:\r (一)複眼雖精密,卻非實驗室飼養條件下生存所必須,即使很嚴重的突變種都可以有一定的存活率。\r (二)果蠅幼蟲時期有器官芽( disc,以後發育為果蠅成蟲的各器官),由 X - gal 染色技術,可以清楚的看出器官芽的變異情形,藉此可以追蹤基因在發育極早期的表現情形。\r (三)許多果蠅的基因,在高等動物(包括人類)中,都有 DNA 序列極相近的同源基因發現,本實驗希望由較簡單較易實驗的節肢動物著手,期能為生物眼睛發育提供一相通的基因調控模式。\r 目前, ey , eyg , dac , dpp pathway (包括 dpp , tkv , Mad )與 wg 等基因被認為可能與果蠅複眼早期發育與形成密切相關,本實驗即針對這些基因,探討它們的功能與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