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變大變小,一付搞定--可變倍率透鏡及其應用

顯微鏡、望遠鏡、相機等所使用的每個光學玻璃透鏡,只有固定的焦距,無法靠單一透鏡做到倍率的改變,必須靠拉長或縮短多個透鏡之間的距離。因此鏡頭的長度、系統的體積、和成本上都不是最佳的選擇。我進行可改變倍率透鏡之研究,將傳統光學玻璃透鏡改為高彈性薄膜和高折射率液體所組成的液體透鏡,透過控制透鏡內層的液體填充量,可讓彈性膜有不同的表面曲度,形成具多重倍率的液體透鏡。在這個研究中,我進行許多研究工作,包括透鏡的設計、彈性膜和填充液的特性研究、填充液改變量的影響分析及調整方法、透鏡相關理論、透鏡教學教具、非接觸式測距等,完成了可變倍率透鏡,在物理的透鏡成像教學和生物觀察,以及實際應用上,都提供很多的幫助。

金屬導線或面板上交流電產生怪現象之研究及計時應用

白紙上的硫粉,不經意地用手去擦拭意外地發現硫粉產生疏密條紋 〝 是不是實驗室交流電壓 220電場內所引起的“展開研究。

水塔超人震得住-液體阻尼器的防震研究

本實驗研究結果發現:(1)以不同形狀容器來實驗,以圓柱體容器阻尼效果最好。當容器固定為圓柱體且改變容器內液體高度來實驗則發現,有控制重量時以液面高度6.5公分阻尼效果最好,當無控制重量時以液面高度為8公分阻尼效果最好;若以不同直徑且液面高度相同圓柱體來實驗,則直徑15公分阻尼效果最好。(2)以不同大小孔洞及不同層次來實驗,即在圓柱體容器內加裝不同層次的孔洞隔間,則以孔洞0.2公分×0.2公分的三層隔間阻尼效果最好。(3)若在建物上方懸吊不同長度,相同重量的懸吊質塊來實驗,擺長的週期越接近震盪器的週期阻尼效果最好;但若擺長固定,改變懸吊質塊的重量,則以質塊越重的阻尼效果最好。

蜂窩染色問題的探討

本文探討的問題是相同的正六邊形(蜂窩)所構成平面之染色問題,在同色不相鄰與相同顏色中心點距離皆相同的條件下,探討可用幾種顏色將蜂窩圖塗滿,其中運用「骨架」的概念並引入斜角座標解決問題,並將其推廣至地磚圖形的染色問題上。

能使車輛暢通無阻的號誌燈連接法

我國由於經濟快速生長,現有公路不敷需要形成各地區交通壅塞狀態。政府為解決公路運輸之阻塞,自民國五十九年開始設計興築南北高速公路,並於民國六十二年分十三段分別施工,預定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全線完工通車。(註一)在高速公路全線未完工前,為加強疏導已完工路段之交通,分段提前通車,但每分段提前通車均造成該地區之交通擁擠(註二)。由此可知高速公路縮短了都市間之交通距離,但造成臨近交流道都市之交通阻塞問題。再者社會繁榮,國民所得提高,車輛急速增加,易造成交通擁擠。高速公路定於六十七年十二月全線完工通車。為使各交流路臨近都市未雨綢繆,設法疏導進出交流道車輛暢通而引起本研究之動機。

颶風來嚕-對角線與方格圖之關係探討與推廣

在數學思考這本書中,提到一個關於矩形對角線的問題:「方格紙上畫一個三格乘五格的長方形,並且連起一條對角線,有多少方格和對角線接觸﹖」本篇研究除了將邊長為正整數之矩形的情形一般化外,同時也將結論推廣至邊長為實數之矩形,更近一步地將對角線推廣至有寬度的「線」,並導出有系統且漂亮的規則與一般式。除此之外,我們更利用將立體空間問題轉換成平面模式的方式,將二維的情形推廣到三維空間之情形,並且由對角直線延伸出任意曲線的解題原理。

騷擾府上的啡蠊

一天夜半,我從睡夢中醒來,覺得口好渴,走到廚房打開燈光,哇!滿地的蟑螂,它們就像在開運動大會般各顯身手,見到我來了,各個四處奔竄;我拿起茶杯來,哇!好臭的味道,於是我想起了雜貨店各種品牌之滅蟑劑,電視機裏"晚上噴克蟑,早上掃蟑螂"支廣告詞語,引起我們開始研究這惹人厭煩的蟑螂!

土壤之粒度分析與研究

大地孕育著萬物,「有土地就有生命」。對於這樣一片浩無邊際的萬物之母一一大地,我們總是充滿著感激與神妙的情懷。大地的生成,係經由無數細微顆粒,歷經漫長的歲月,逐慚沉積而成的。當其沉積的歷程中,由於粒子本身大小、質地的不同,以及環境因素的迥異或驟變,地層中的顆粒排列情形往往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於是,造成了形形色色對生命有著不同貢獻的土地。本研究活動的目的,係藉著簡單的科學方法,分析土壤中顆粒粒度及排列的狀況,以窺探土地之生成與環境的關係。進而藉此一細微的成果,激起人們對於土地的認識及親切的情感,而能善加珍惜利用。

從1到2

在上美勞課時,老師要我們用紙黏成「?球」,我黏了好幾次,發現面都不夠,一再重做,浪費了很多時間。因此,到下課我始終沒有做好一個漂亮的,我很急但是沒有辦法。\r 回到家我想起來,去年我做科展時,發現任何一種平面的形狀,它「頂點的數加面的數減邊的數都等於1」。這種情形,不知道能不能用在做「?球」上,而它會有不同的變化嗎?我向老師提出這個想法,繼續我的研究。

度裡乾坤──圓形傾角指示器的研究

在學校上課時,班上小朋友帶了一樣玩具,玩具是由一個 U 型鋼條及一個帶有磁性的輪子結合而成,輪子可以在鋼條上滾動自如,不論我們怎麼翻轉都不會掉下來,真是既有趣又好玩。我心想:利用磁性可以製成有趣的玩具,那麼是否也可以利用磁性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於是拿著玩具和幾位同學向老師請教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