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費玻納西數列末k位均為{ 0 }的項是第幾項?(k為正整數)

在老師教完數列這一章後,也順便把Fibonacci數列及Lucas數列介紹始我們,而引發了好奇心與興趣去探索它。我們首先發現Fibonacci數列的第十五項末位有一個“0”,那兩個“0”呢?或許我們將表列得多一點,可找出末兩位為“0”的項,但三個、四個、…… “0”呢?若有,又是第幾項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因此展開了底下的研究!

拍攝自然科學教學幻燈片的研究

多年來,視聽教具在教學上的成效,一直被從事教學活動的教師們,或研究教學級的專家們所認定。由於科技的發展,使視聽教其的重心,由原始的書本、粉筆、黑板等移向影片、幻燈片、反射投影器、錄音帶等電化的視聽教具。作者平時教學時,對於其中的幻燈片一項較常接觸,並認為利用教學幻燈片,其有很多優點。但因為在市面上不易找到合意的幻燈片,要不然就是價錢太貴,學校買不起。由於教學的需要與個人對攝影有興趣,也就有了自己動手製作教學幻燈片的意念,並著手研究。

稻田消失水何在?\n~ 我國加入 GATT 後,稻米開放進口,水稻田減少後對地下水資源影響初探。

(一)82 年 12 月 9 口聯合報 11 版報導: 『 環保─或許可作美國米的擋箭牌 』 ,我們覺得很有道理,也感到很有興趣,因為它有關環保、水資源等,和我們生活有密切關係,更重要的,也許我們真的可以提出一些研究的結果,來作為美國米的檔箭牌。 (二)82 年 12 月 6 日聯合報 3 版報導: 『 如果水田消失─我們無法承受 』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陳宗憲先生也說明了水田對台灣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更使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星球質量年齡與光譜關係之探討

在無垠蒼穹中發亮的星星,有如一顆顆晶瑩的寶石,鑲嵌在深黝的夜空中,自古以來便為人們所感興趣。從小,我們亦對那些閃閃發光的星星充滿了好奇心,常常想到探索其中的奧秘,到了高中一年時,「基礎地球科學」教科書中曾經提到「質量愈大的星球,為了抵抗較大的重力,故熱壓力較大,溫度較高。」;而我們也在國外的雜誌及國內若干書籍中看到「星球年齡愈輕,溫度愈高;年齡愈老,溫度愈低」的記載。因此,引發我們想要進一步探討星球質量、年齡和光譜間相互關係的興趣。

理光頭真難看

上次遠足,我們到東甫溫泉野餐,走呀走的,砰的一聲,溪流的對岸正在炸山,抬頭一看,好多的沙石滾到溪底,還有好多的泥土堆積在半山腰,原來美麗青翠的山坡,早已變成一片枯黃,同學們喊著光頭!光頭!真難看!老師說:「這不只難看,以後大家還得有罪受。」為了想了解為什慶有罪受,我們和老師爬了很多山,拍了很多相片,也做了一些實驗。在活動和實驗中,我們得到的結果,都令人非常難過。以下是我們一年來所做的活動。

天外飛來的體重

愛漂亮的姊姊又在量體重了,忽然間!她發現自己又變重了,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使她幾乎不敢相信,於是就請我這位萬能大師來幫忙看看,這時我發現她是在地毯上測量體重,於是我將體重計搬到水泥地上來量,這下姊姊可眉開眼笑了,因為體重減輕了,雖然姊姊非常高興,我心裡卻覺得十分奇怪,原來只是想換個地方重量而已,沒想到水泥地上的體重和地毯上的體重,竟有如此大的差別,於是我找了最要好的朋友,同時請老師指導,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攔截聲音

通風和隔音,是互相衝突的。在生活中,存在各種噪音,若要新鮮空氣,就得打開門窗,但噪音就傳進來,使我們不能得到安寧的生活和讀書環境。故要做此研究,解決通風和隔音的兩難問題。

以彈性體模型評估心血管疾病之新方法初探

我的研究工作有三項重要成果:第一,根據物理學的彈性體振動模型發現:主動脈硬化的定量分析可由測量主動脈相對於心臟運動的延遲時間明確得知,且可用臨床使用的心臟超音波儀器直接進行測量,同時上述之延遲時間確定可由體外的胸前超音波掃描(TTE)準確測得,免除受測者的不適,及避免副作用,使得此一新方法更具方便、普遍的優點。第二,由自製的「彈性體模型」所得數據與由超音波影像所得結果相吻合,且流體的黏度不影響延遲時間,印證此新方法是可靠的。第三,本方法與臨床用的血管造影術、血管脹縮速度測量;及醫學研究用的 WK Model做比較,發現此新方法具非侵入性、能早期診斷、能定量分析、不需接觸病人、鑑別度高、可分辨性等優點,值得推廣。

在植物體內分佈的研究

(一)澱粉是植物體內的重要養分,但澱粉必須轉變為小分子的糖方可透過細胞膜,轉運植物體各部。(二)瞭解澱粉酶在植物各部器官的分布。

黃臘石的前世今世

前年暑假,爸爸和我去參觀基隆市的文化中心,看到了一種很有光澤的岩石,詳細閱讀了簡介以後,才知道這是一種價值不菲且稀有的台灣雅石─「黃臘石」。我對這個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到底是三大岩石種類中的那一種?組成這石頭的主要礦物有那些呢?這種種皆值得我去深人探討,藉著研究黃臘石的真正面目來體驗當地質學家的滋味。於是便展開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