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佳作

苦茶粉堵塞快易通

家中廚房的水管堵塞了,我們懷疑是因為使用苦茶粉洗碗造成的,上網搜尋解決方法,原來不少人深受苦茶粉堵塞水管之苦,經過許多測試,我們發現熱的飽和小蘇打水溶液可以有效的分解苦茶粉凝塊。網路資料建議大家用苦茶粉洗滌水來澆花,但是,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發現苦茶粉水溶液對水生生物及種子發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雖然對陸生植物的生長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對土中的蚯蚓有很大的殺傷力,因此我們建議不要用苦茶粉水溶液來澆花!為避免苦茶粉堵塞的問題,建議大家不妨利用簡易的自製過濾器將較粗的顆粒濾出,這樣就可以安心的使用這種天然的環保清潔劑囉!我們還發現有特殊香氣的苦茶粉具有除臭的功能,用不完的苦茶粉可以放入冰箱中,有助除臭。

氣語非凡—植物的攻防策略

我們過去發現植物氣味會抑制他種植物發芽,在這次實驗我們利用顯微鏡與自動觀察箱探討植物間氣體的對話,並記錄氣味對小麥(單子葉植物)、綠豆(雙子葉植物)莖的長度,莖、葉重量,向光性及氣孔大小的影響。我們發現九層塔的氣味不影響綠豆生長和莖、葉重量,只輕微抑制小麥生長和植株的重量。而檸檬桉氣味促進綠豆莖的生長,卻減少葉重,並能抑制小麥的生長。野薄荷與樟葉的氣味則對這兩種植物生長與重量都有顯著抑制甚至完全不發芽。向光性方面,野薄荷氣味明顯抑制綠豆向光。小麥氣孔狹長不易觀察其開合,綠豆氣孔開口卻明顯受氣味影響而變小,可能是植物用來對抗外來氣體的招數吧!真奇妙,利用散發氣味,植物間正進行著一種無形的攻防戰呢!

紅葉小巨人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沸點 150℃,對有機物有很強的氧化作用,一般作為漂白劑使用。攝取過量的過氧化氫會對人體組織有傷害。實驗室裡是利用二氧化錳分解過氧化氫,但一般家庭食品不適合使用化學法,我們的實驗就是要找出方便快速且無毒性的物品當催化劑來加快過氧化氫分解。於是我們選定幾種蔬果實驗,並改變不同的條件做對照,希望能找出分解過氧化氫最佳蔬果及條件。本實驗的結論有幾點: (1) 紅葉之分解效能為蔬果中最佳(2)紅菜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高,但受溫度限制,其在實驗中溫度為 40℃下分解效率最佳,在 pH8 分解過氧化氫效果最佳。(3) 利用紅菜葉室溫下或冷藏溫度下與豆類製品浸泡十二小時,即能去除豆類食物中的雙氧水。紅菜生命力強,且價格低廉。所以稱紅菜為「紅葉小巨人」。

潮汐來電

雖然由水壓公式,可以由水位,計算底部的水壓,但是我們經由實驗,以針筒製作活塞,以及減重法方式來測量水壓,成功地直接量測到不同水位時,底部的壓力。由截面積不同的活塞水壓量測實驗,證明壓力與水位為線性關係,分析實驗數據證明,相同水位,有相同壓力,但是底部承受總壓力與受壓面積成正比。經由實驗證明,水壓並無方向性,垂直向下及轉彎橫向所測得壓力,結果幾乎相同。 依照我們的構想,成功製作自動虹吸管裝置,模擬潮汐變化,可以充分應用水位差產生的能量,而且漲潮與退潮皆可利用來發電。規劃潮汐發電應用,經由發電量計算,將可提供675 公尺碼頭岸邊的安全照明,只要1?2 座發電蓄水池,就能達成漁港保護人車安全的目的。

「堆」出生機-落葉變黃金

落葉幾乎是大部分學校都難以處理的問題,馬祖地區除了落葉外,還有酒廠製酒的廢料-高粱酒粕與廚餘,在強調環保的21世紀,如果能將垃圾變成有價值的黃金,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努力方向,運用科學實驗方法找出製作落葉堆肥的便利方法,讓地球環境更美好。

雨滴直徑最大值的探討

在國中翰林版自然第五冊第二章的內容中,有介紹力的平衡觀念,而落下的雨滴是最好的例子,對於雨滴的各種現象充滿好奇,因此設計一連串的實驗,首先是不同直徑液滴的分裂探討,我們發現液滴越大其終端速度也越快,也會比較容易分裂。之後,我們進行不同液體表面張力的實驗,得知表面張力越小時液滴越容易分裂。\r 我們用滴管可以製造出直徑較大的水滴,但是自然界的雨滴卻無法達到這種大小,此極限值與雨滴的終端速度有關,當雨滴分裂的臨界速度小於終端速度時,雨滴就會分裂,當雨滴分裂的臨界速度接近終端速度時,雨滴正處於是否分裂的臨界點,因此我們認為此時雨滴的直徑,就是自然界雨滴的最大值,根據我們實驗的結果:其最大值約在6.1mm 到6.9mm 之間。

高空蛋跳── google面試的丟雞蛋問題

本作品對於2016年丘成桐中瘸數學獎作品(蛋破魂飛一個Google的雞蛋問題),給出完整解答。該問題尋找「最佳的最糟情況策略」,也就是將最大值最小化(min-max)的最佳策略。我們從特例出發:每d層樓檢測一次著手,證明出兩個定理(定理(壹)、(貳))來解答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最佳的最糟情況策略」的完整公式解。再將這種固定d層樓檢測一次的策略放寬,求得一個巧解Google原題的方法。我們的解法具一般性,定理(參)解答任意總樓層的「最佳的最糟情況策略」(原題限制100層樓),而且刻畫「所有」的「最佳的最糟情況策略」,而不是只得到源解答所提供的其中一組解。本作品主要工具是高斯符號、算幾不等式、除法原理,佐以縝密分析手法,完全解答該問題。

乙烯吸收劑

我們利用化學課本介紹的反應方程式,設計製造及收集乙烯的方法。再依化學課本所列會與乙烯反應的物質如過錳酸鉀等,加上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等物質,測試其吸收乙烯的能力。結果以活性炭及過錳酸鉀水溶液效果最好。因此選擇這兩種製作乙烯吸收劑,我們由實際測試,證實切的蘋果會釋放乙烯,且只要極微量的乙烯就對植物有重大影響。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應用自製的乙烯吸收劑,配合嚴密的攔阻設計,可有效減弱乙烯對植物的影響,若控制得當,可進一步影響綠豆芽的長短與粗細,也能有效操控綠色香蕉的成熟速率。

Sinker的秘密

我們因被伸卡球吸引著,而開始這次的研究,它的偏向原理,可由翰林版自然與生活科\r 技第五冊9-1 節的白努利原理解釋,首先我們從影片中分析王建民的投球動作、風格及各種\r 球路的特性,我們也量出球體的偏向距離,並估算出偏向力的大小,接著進行了下列三個研\r 究。一是球體旋轉方向和飛行偏向的關係,我們將球體和小馬達結合,並固定在彈簧上,讓\r 旋轉球體在有風流動的風洞中,即可看出球體的偏向。二是簡易發球器的製作,我們利用波\r 蜜果菜汁鐵罐、強力馬達及轉盤,讓快速旋轉的轉盤摩擦保麗龍球體的邊緣,球體可以快速\r 飛行並旋轉著,改變旋轉方向的角度,即可模擬各種球路。三是偏向力的測量,我們利用風\r 洞、電子秤、棒球和強力馬達結合及鐵架,可以找到偏向力的大小和風速及球體旋轉速度有\r 關,最後用得到的數據進行伸卡球進壘位置的分析。

混不混有關係!-用混合自製天然指示劑來精細檢測酸鹼值的探討

老師要我們自製指示劑時,有人煮十幾分鐘,有人用熱水浸泡個一、二小時,又燙又花時間,於是我們想透過實驗找到最佳的時間點,使大家省時又省力。此外熱水的高溫,常讓我們心驚膽顫,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被燙到,如果自製指示劑也能像茶葉用「冷泡」的泡出色來,不是更安全更節省能源嗎?最後我們驚喜的發現「紫色高麗菜」的確是冷熱皆宜,而且只要花費10分鐘,難怪教科書都愛用它來製作指示劑。我們還發現用單一材料自製而成的天然指示劑,不像廣用指示劑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可分辨出不同的酸鹼值,因此我們更進一步的將課本中提到的材料互相「混搭」,竟然能製作出更好,更精細的酸鹼指示劑,可以清楚分辨pH1.0~12.0(如封面圖),真是讓我們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