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佳作

我把蛋殼變粉筆了!

粉筆是教學現場不可或缺的消耗品,由於使用簡便、限制性小,使得粉筆即使在現今多\r 元的教學媒材中,依然有著難以取代的地位;因此,粉筆在校園裡的用量非常大,如果能夠\r 將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加以利用,製成粉筆,將可兼顧環保及經濟效益。\r 而在偶然機會下,發現粉筆與蛋殼的成分是一樣的,於是便以「蛋殼變粉筆」作為本次\r 研究主題。首先我們嘗試以蛋殼粉為主原料,分別添加水、麵粉、膠水、粉筆灰等材料作成\r 四種粉筆,再以品質最好的一種作為後續改良重點;此外,我們也研究蛋膜及不同材質的蛋\r 殼對實驗的影響性,並試著用不同的色料製作有色粉筆,希望能以蛋殼作出最接近市面上販\r 售的粉筆。

炸開壁癌,攻堅水泥!

白華是生長於混凝土中孔隙的鹽類晶體,但確切影響其生成量及速率的機制仍未可知。為探討及分析不同因素影響晶析與實際上壁癌的晶體結構,我們以混凝土試片浸泡於漆料中常含的有機溶劑中,並測試市面上販售之多種防壁癌之漆料塗抹於混凝土試片上之效果。除此之外,更蒐集現實生活中所產生之壁癌,且針對上述有鹽類晶體生長之試片採集之壁癌進行顯微照相以及成分分析。結果發現,水泥比例造成的裂隙大小、有機溶劑的黏性會影響毛細作用與水泥析出,而防水漆料則能在短時間內抑制水分滲入。顯微照相顯示,在各種鹽類中,硫酸鹽的小顆粒較易析出至表面,是現實生活中的主要成分。我們期望將控制上述有利於白華生長之因素,應用於有效抑止壁癌的生長。

探討疏散星團年齡與視直徑大小之研究-以NGC2099為例

本研究針對疏散星團NGC2099的年齡與視直徑來進行探討,利用冷卻CCD進行恆星的UBV光度觀測,藉由拍攝到的照片進行雜訊移除、測量儀器星等及視星等修正等步驟後,繪出NGC2099星色-星等圖(CMD)並分析之,求得NGC2099的年齡約在108.5~108.6年之間,紅化值為0.1 ± 0.02,並利用距離模數公式求得該星團的距離為5433.21 ± 499.00pc,再以數星與統計方法求得該星團在赤經方向之視直徑為21 ± 0.5角分、赤緯方向之視直徑為13 ± 0.5角分後,再藉由弧長公式計算得到星團直徑在赤經方向為33.26 ± 3.84ly,赤緯方向為22.43 ±0.86ly。

氣墊船---輕功高手

我們選用了三組高轉速小馬達,一組是馬達車的,一組是氣墊船雛型的,另一組是氣墊船用的。 我們利用氣球來證明反作用力;而積木做成的小車,是從反作用力的運動中,讓車子持續因反作用力而前進。 從實驗中,我們發現雖然馬達車子跑得很快,氣墊船雛型卻跑得不快;於是我們有了分流的概念。我們想到可以讓氣墊船在水中上航行;所以我們把氣墊船的材料改成珍珠板。 原先我們並不知哪一個型式、高度的分流板是最好的,於是我們設計了實驗三。 因為有了划龍舟的印象,所以我們又設計出了方向舵,來控制船的方向。 為了減少接觸面之間的吸附力,我們在船的底部加裝橫桿。 因為原先柔性圍裙的底部開口是全開式的,所以柔性圍裙容易外掀,於是我們才改良柔性圍裙的底部開口成為長條式和多孔式,並將柔性圍裙的長寬比例做不同的比較。 氣墊船在水上比在陸地上的運動情形好,因為在水上多了水的浮力。

「可」不「可」以抗氧化-可可抗氧化力之研究

本研究從天然的蔬菜、水果,以及可可、咖啡、茶等沖泡飲品著手,確認可可具有絕佳的抗氧化能力,而天然可可豆需經發酵、烘焙等程序後,其抗氧化效果才顯著。 「無糖、無鹼化」之天然可可粉為主要實驗素材,並以間接碘滴定法測定其抗氧化能力,研究結果顯示,沖泡可可粉的濃度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以高溫水沖泡可可粉釋放出較多的可可多酚,亦能增加抗氧化力;在可可飲品中添加物質,常見的加糖、加奶皆無法增加其抗氧化能力;而市售可可飲品因含添加物較多,其抗氧化能力未如純可可粉來的顯著。 因此,寒冬中,自己動手泡一杯熱可可,以高溫沖泡純可可粉,不加糖、奶等添加物, 直接品嚐香純原始的可可風味,是個不錯的養生保健選擇。

無電力磁動車之研究

我們在自然課程電與磁的單元中,看到課本上對磁浮列車的介紹,激起我們的研究動力。在找尋適合的動力源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利用軌道兩旁交錯磁性的磁鐵,可以讓圓形磁鐵滾動;另外,我們更首次發現利用兩邊放置方形磁鐵,會產生強大斥力磁場,並將此裝置命名為「方形加速器」;為了減少摩擦力,在磁軌上加裝透明壓克力板,確實增加磁動車速度。我們抽絲剝繭的找出磁動車的運動原理和增進磁動車的運動速度;了解原來磁輪運動原理來自於磁軌對磁輪產生的『邊際效應』,也知道磁輪大小並不是影響磁輪運動的主要關鍵,而是磁輪的磁力大小影響最大。甚至,最後我們已經發展出磁輪換軌設計雛形。在研究過程我們不斷的思考、試驗、閱讀文獻、修正試驗方法,不斷的和時間賽跑,最後完成研究報告,真的受益匪淺,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未來有所貢獻。

魚的條件反射之探討

條件反射是什麼呢?條件反射為生理學中的一種行為過程。在特定環境中,因強化作用而使某種應答的出現頻率增加,且更為規律。所謂強化是指為求得預期的應答而提供一種天然刺激或人為獎賞。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欲探討「生物在不同環境中學習行為表現將有何不同」,於是觀察紅球魚、黑尾太陽魚與孔雀魚在接受餵食時的行為,並持續注意其長期所表現出的現象,最後結論是不論任何魚種條件反射之學習曲線相近,再學習情形皆明顯加快。

排笛 DIY 及其聲學原理

在管的開口端吹氣,不論他端為開啟或為閉塞,管內的空氣即會振動而發出聲音,這現象的解釋如下:如右圖為一端封閉的管,有一縱波由管的開口端進入管內。此縱波若為最簡單的正弦波。當波到達閉端時,即被反射,故管內會有兩方相反方向的進行波重疊。此兩進行波的振幅、頻率及波長均相等,此兩反向而行的波合成一駐波。 因閉端附近的空氣不能往閉端外移動,故其位移為零,即為縱波駐波的波節。而開口端附近的空氣,振動位移最大,故為波腹。由上圖得見,如管的一端封閉,管長為L,在管中形成駐波的條件為, L=λ/4、3λ/4、5λ/4 、、、或L=n λ/4(n=1、3、5、、、、)故閉管所產生的頻率f=V/λ=nV/4L(n=1、3、5、、、n=1 的頻率稱為基頻,n>1 的頻率稱為泛音),式中的V 乃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331+0.6t),測量L 及t,可得f。

樹上小霸王---斯文豪氏攀木蜥蜴的探究

本研究報告探討斯文豪氏攀木蜥蜴的外表構造及其行為,進行實驗了解其特性,再加以統整。在研究中發現攀蜥的領域性由食物的豐沛度決定;在低溫(10℃)中會蟄伏不動;喜歡且優先選擇的食物是長度2 ㎝左右的昆蟲;在突發狀況下的體色變化是由情緒決定,並非環境的顏色影響;攀蜥的奔跑速度會因受飼養影響而明顯減慢;攀蜥喜歡藏匿在茂盛的植披中。同時探討攀蜥的生存階級,天敵與外來種之間的關係,但本研究仍然以觀察攀蜥的生態行為和外部構造為主。

綠能小餅乾-太陽能染敏電池

本實驗主要研究如何提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電壓與電流。我們研究的項目有:改變染料種類、測試不同濃度的電解液、改變升溫速率、改變浸泡染料的時間。我們使用的染料主要以雜環為主,染料有茄子(主要含花青素)、薑黃素與葉綠素,去比較各種染料在上敘條件下,如何達到最高的發電效率?實驗發現染料為茄子時(1)低溫浸泡時24hr間最佳電壓0.59V、電流15uA;(2)電解液I2濃度以0.00025M電壓最穩定;(3)升溫速率以5℃/min最佳電壓0.547V、電流24uA。而為了加快TiO2薄膜的製程,以CVD化學氣相沉積製做TiO2薄膜,進而研究提升電壓的最佳方法,並觀察能否延長電壓在一個較大的數值或延緩電壓下降的速率,以延長電池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