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3屆--民國72年

五百公分以上各層面地中溫度曲線變化之分析

氣候學是研究對地表長時期氣象觀測數值所求得平均狀況的科學,在大氣科學的領域中自成一個體系,地中溫度為氣候學範圍內的一個環節,通常在氣候學中很少去討論,本研究試從地中各層面的溫度的逐日變化、季節變化及年變化等不同角度去探討分析,旨在發現地下各層面的特徵。本研究產生的動機是因為常我們觀測地中溫度時,對每個不同深度的溫度計所產生溫度的差別以及不同時問內的溫度升降變化發生興趣,經過初步研究的結果始發覺它們都有規律性與週期性,當我們把這個現象報告老師,老師才鼓勵我們對這個問題做更深一層的探討。本賓驗主要探討的目標是由地面到下層 500 公分深處之問各個層 面,地中溫度升降起伏的變化,並求得短時問的氣溫升降所能達到地下的深度,冬夏季節性的溫度變化對地下溫度所產生的影響。本校的氣候觀測站,因儀器簡陋,所得資料難免有誤差,所以本研究僅強調方法的進行和理論的證實。

鋼絨生銹問題的探討

我們對於國民小學自然科實驗教材第十二冊第二單元”鋼絨”感到很有興趣,同時也在科學研習月刊(第十九期第四卷第 3頁)中發現有關的研習題目,另外我們感到第十八屆科展初小組優勝作品”生銹金屬的探討”中關於’”鐵生銹研究”這方面的資料內容不完整,無法滿足我們的求知慾,所以我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實地做了一些實驗。

新社河階群的地形特徵及與大溪河階群之比較研究

林朝棨教授所細著的「台灣省通志地理篇」中對新社河階群有概括性的敘述,將之分為 LH 面:水井子台地, LT1面:七分階地,LT2:十分、上位金星面、公荖坪階地,LT3面:仙塘坪、下位金星面階地,LT4面:大南階地,LT5:水底寮階地,FT1 面:永居湖(月湖)、南眉階地,FT2面:下水底寮階地,FT3面:土牛階地。古兆禎( 1963 )在「台灣西北台地空照地質學的研究」中認為木河階群有六個紅土台地(LHS1~6 ) ,三個非紅土台地( NHS1~3 ) , 並假設有一條新社斷層通過河階群西部,造成水井子與大南面間陡流的斷崖,但是否為斷崖,還需找尋地形上的證據。本研究乃針對研究區內下列各點試加探討。(一)新社河階群的範圍如何,有何重要的地質構造背景?(二)新社河階群可分那幾階,各階界限如何劃分,海拔高度、比高及面積如伺?(三)由剖面圖觀之,各階地坡度有何差異?(四)各階地土壤粒度如何?屬何類型土壤?粒度大小和階面位置高低、上游或下游,同一剖面土層的深淺關係如何?(五)各階地剖面構成的物質如何?依此分類,各階坎應屬何種河階?(六)將新社河階群的諸地形特徵與大溪河階群做一比較,有何基本的異同點?如何造成的?

台灣七種樹蛙的酯電泳分析

在傳統的解剖學分類上,台灣地區樹蛙科(Rhacopboridae) 共有台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onus)、莫氏樹蚌(R.multrechtis ) 、裴翠樹蛙(R.sp.)、白領樹蛙(Polypedates leuco leucomystax)、褐樹蛙( R.robostus )日本樹蛙 ( R.japonicus)、艾氏樹蛙 ( R . eifingeri )等七種,其中除白頜樹蛙屬於 Polypedates 屬外,其餘六種均屬Rhacophorus 屬(呂, 1982 )。這七種樹 蛙除裴翠樹蛙族群較小外,其餘六種在台灣都有不小的族群分佈,裴翠樹蛙是師大呂光洋老師實驗室民國七十年五月間新發現,依其外部形態與傳統解剖學分類,將其哲時歸屬於 RhacoPhorus 屬, 很可能是世界新種;本實驗目的之一,在研究裴翠樹蛙基本生化資料,進而對其在分類上位置之確定提供參考”國內關於無尾類(Anu-ra)的生化方面研究甚少,國外有關蟾蜍科( Bufonidae )、樹蟾科( Hylidae )、赤蛙科 ( Raniidae )等的生化分析論文發表相當多,但卻很少看到樹蛙科(Rhacophoridae )的文獻,內此樹蛙科的研究有共必要;本實驗目的之二,在研究台灣本區鄉土的樹蛙 生化資料。根據 Matthews ( 1975 )對蟾蛛( Bufo )的研究, Lew-ontin and Hubby ( 1966 )對果蠅( Drosophila )的研究 , He-dgecock and Ayala ( 1974 )對山椒魚( Salamand ridae )的研 究, Adest ( 1977 )對蜥蜴( Iquanidae )的研究都顯示酯酶( Esterase )是多型性現象( Polymorphism )最明顯的一種酶,因此取酯酶做此研究甚為適合。

我對會運動的植物含羞草的探討

在四年級的暑假裹,老師帶我們去採集標本,雯玲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到草叢裏。「唉喲!好痛喔!」雯玲的叫聲把我引過去,原來是手被刺扎到了”我發現長刺的植物被她一碰,葉子竟然合了起來,還下垂呢,真有趣!大家爭著去碰它的葉子,孟宏大叫:「我知道!含羞草害羞了!」老師說;「不錯,這種植物叫含羞草,但是它並不是害羞,而是植物的一種運動。」奇怪,植物也能運動嗎?我怎麼沒聽說過?太陽下山後,我們順著原路回家,看到含羞草的葉子統統合起來,好像在睡覺一樣,我覺得更奇怪了,於是我下定決心,好好的去探討個究竟。

大小不同噴水孔噴水的比較

上自然科學「噴水遊戲」單元時,每位小朋友都做了一個噴水器到學校做噴水的實驗。在實驗噴水高度時,黃之怡同學噴得最高。同學都說:「她的噴水口最細,所以噴得最高。」我想做一個比她噴得更高的噴水口,於是請爸爸幫忙用針頭在筆套上戳了一個小孔。沒想到不但不能噴得更高,反而一點也噴不出來了。我就把這個奇怪的問題請教老師,老師就指導我們開始研究「大小不同噴水口噴水的比較」這個問題。

毛細現象

某天風和日麗數位同學相邀至河邊捉魚,在河中暢遊一番後發現個人於水面上的褲管沾濕的高度各有差異,而我們了解,不浸水部份之所以會濕乃毛細現象所致,但何以沾濕高度會因質料而異呢?於是引發我們對毛細現象作進一步的探討。

菸草花藥培養單倍體的形成

生物界升值以延續種族的生命,除有性生殖外,上常見行無性生殖,單雄升殖或孤雌生殖者。組織培養乃最新的科學技術,目前已被實際應用於育種上,並解決了許多細胞遺傳及生化方面的問題,故引起作者之注意。高中生物學第十八章:開花植物的生殖的發育,提到有些職務利用根、莖、葉營養器官來繁殖,而花葯乃植物形成雄性配子之器官,是否可用組織培養的方法,使其形單雄生殖,而產生出新個體呢?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幾何夾心餅

國中數學第五冊第五章最後一節中,談及有關四邊形的外接圓及內切圓部分(P133 ~137),提出兩個定理:1.四邊形中,若一組對角互補,則四邊形有一外接圓。2.四邊形中,若它的兩組對邊長的和相等,則四邊形有一內切圓。並推得以下結論:(l) 內角不是直角的菱形,有一內切圓,而沒有外接圓。 (2)長與寬不相等的矩形,有一外接圓,而沒有內切圓。 (3)正方形有一外接圓,也有一內切圓。由此我們引發了一個問題: 『 是否唯有正方形才同時擁有內切圓及外接圓? 』 它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為了證實起見,我們一起去請教老師,老師覺得這問題很有意義,因而鼓勵並指導我們著手探討。

鳶山上的小狩獵者-螳螂的生活習性和捕食的研究

上學期,有次全王到鳶山採昆蟲;當大家都正注意飛舞的蝴蝶時;忽然有位同學在喊叫「咦!快來看!這兒有一隻蟲在吃另一隻蟲」,大家不約而同的轉移目標,圍著這景象討論個不停。老師走過來同我們解釋說:「這是一隻螳螂正在吃一隻稻蝗;螳螂是肉食性動物,而且它只吃活的食物...。」老師的話,令我們產生疑問,也令大家對螳螂有了濃厚的與趣,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開使膛螂的研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