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0屆--民國69年

國內首創的可變程式計算機

我家是電子計算機的經銷商,經常接觸使用電子計算機的客戶。在他們談話中,時常抱怨對一些固定公式的計算:公式是固定你卻得一次又一次重複的按鍵。他們認為:如果能夠將公式記憶到計算機裡面,然後每次只需將數據打進去,即可自動完成任何冗長的計算,那該有多好!

淡水河畔紅斑蝶的研究

我家後面就是淡水河,我們經常到淡水邊玩、寫生;十月十五日我發現有很多蝴蝶、幼蟲及蛹,其中有三種不同的蝴蝶在上面飛,而蛹的形狀都一樣,只是顏色有兩種,但是幼蟲卻只有一種。我想知道這些蝶、蛹、幼蟲的關係,便帶回兩種蛹和幼蟲回家飼養,看看這些幼蟲和蛹到底是屬於那一種蝴蝶的幼蟲和蛹。

北極星為什麼能夠指示方向

有一天傅同學很得意的說:「我前兩天用爸爸的照相機向著天空拍十張彩色照片,真過癮!」班長不解的問: 『 你向著天空拍照片做什麼?」 他神氣的說:『 研究北毬星。 』 三天過後傅同學神色沮喪的告訴大家:『底片上什麼也投拍到,因為距離太遠了,所以照不到天上的星星。』『那怎麼辦呢?當晚大家都用眼睛觀察。』第二天,同學都覺得天上的星星太多了,沒有一個範圍,用眼睛去找,不容易找到。班長忽然想到一個妙計:『我們應該先研究設計一種類似照相機作用的工具,才方便研究北極星為什麼能夠指示方向?」邱同學拍了一掌說: 『 有道理。』 於是積極展開了研究工作。

植物吸收水分的量都一樣嗎?

校園中的紫陽花,放寒假以後都沒有澆過水,所以葉子都快乾枯了。我們趕緊為它澆了一些水。忽然想起一個問題,花木不能沒有水。可是它們吸收的水分,是不是都一樣多呢?我們對這個疑問感到興趣,就請教老師,開始作實驗觀察。

小玩意解決大問題

一次回鄉下外婆家,見舅舅在灌溉農田時,用一構造極簡單之機械,接於溪床上或溪岸邊來打溪水灌溉,此種簡單機械是用三根竹竿,上端交足於一點”在交叉點繫二根粗蠅,繩子下端綁一有手柄之竹簍以便擔水(如圖),而人立於溪流中用力將水滔上岸,甚為辛苦。我看後突然想起在地下街曾見過一種喝水會擺動之”醉鴨”,此種玩具不須燃料或電力等而能運動不休,故能否應用此種玩意來代替人顯或其他機械工作,非但可節省寶貴的”人力”,亦可節省”能源”,於是回到學校跟老師討論此問題,於是在理化老師指導下開始了我們主題之研究探討。

閃光攝影簡諧運動求證儀

在物理課中,我們學習到簡諧運動是一種變加速運動,而變加速度運動甚難求出其任意位置之物理量。因此,老師提到「取一週期振幅與簡諧運動相同之參考圓之投影即代表此簡諧運動」。對此我們除了從課本理論中吸取觀念外,並希望得一實驗之驗證,以達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於是我們設計下面的儀器和實驗。

市內兩十字路的間隔多長最好

有時為了急事,想要很快到達某地,叫了計程車,司機按規定速度前行,這時卻偏偏連續遇上幾個紅燈,行行又停停,終於到不了目的地,這是因為現有市內道路忽長忽短,所以雖然有紅綠燈控制,仍不能暢行無阻,因此與起研究此標題的動機,希望車在第一次被紅燈所阻以後,便一路無阻不再遇到第二次紅燈。

土壤中施用廢水污泥對土壤重金屬之影響

噸以上施用於酸性土壤則因銅、鋅之毒害而抑制大豆及燕麥生長。 Mery在 1959 年則發現 224 噸/公噸的污泥施用量尚無毒害大麥的現象。 Kelling等人在 1977 年以低於 60噸/公噸的污泥施用量進行刻田間實驗,發現污泥的施用,增加土壤中 DTPA 一抽取的鋼、鋅、鎘和鎳,且這四種金場在裸麥、玉米、芻秣和玉蜀泰四種作物植護內的濃度也都增加,但都還低於對作物產生毒害的濃度範圍。可見污泥雖產生多量重金屬,只要施用量適當,加以妥善管理以減低金屬的有效性,則可避免重金屬的堆積毒害現象。本責驗即在探討土壤在水田與早田之不同水分狀況下,施用廢水污泥後,士壤中重金屬之形態和有效性濃度的變化,此項探討結果,可做為污泥施用於農地時之施用量與管理上之參考,並期待能利用此廢水污泥在減低其重金屬毒害作用下,發揮其氮肥效果將有助於農產成本之降低。

取點機率

怎樣才能做得最好

有一天中午,大家在教室裡吃便當,頑皮的同學拿起牛奶瓶、墨水并吹出許多怪聲音,劉揚蕙盼”噪音,噪音,真難聽!看我表演一段美妙的昔給你們欣賞”,說完,從書包裡拿出一支直笛,自顧自的吹起來。我突然發覺有幾個聲音和直笛的聲音很接近,這個發現,使我覺得很興奮,找了幾個同學一起注意來聽,大家都有相同的感覺,於是引起我們研究的興趣,也許,我們可以做成一件簡單的樂器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