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物科

美崙山結網性蜘蛛之初步研究

上生物課時,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到美崙山觀察黏菌和真菌,那是一次難忘的經驗,我們看到美崙山上豐富的動、植物,是一塊物種豐富的丘陵,加上有多所學校環繞在四週。且有遊樂設備及羽球場,不但是學生的戶外教室,也是市民們的露天運動場。根據最新消息,明年縣政府要將成片的西坡土地開放給市民利用,屆時許多人工設施的出現,生態景觀可能受改變。 了解這項開發的壓力之後,認為有必要對美崙山作一番基礎調查,以作為日後研究的比對基礎。所以,自 84 年 10 月起,以四個月為期,以蜘蛛為對像,作一份基本調查。因時間的限制,遂把目標限制在結網性蜘蛛。不過我們的調查比預期的困難多了;因為國內研究蜘蛛的專家學者不多,可用的參考資料更是少之又少,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實是困難重重。不過我們仍企圖以有限的知識及時間,盡已所能的做出一份基本但詳實的調查資料,以期對鄉吐生態提供一些貢獻。

?仙花的彈子神功

鳳仙花是一種果實會爆開的植物,它的英文名字叫「touch-me-not」,意思是「別碰我」,因為只要我們碰觸到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它就會立刻彈出種子,真是「急性子」!這是它的中文別稱。這篇報告就是要研究鳳仙花果實的成長和爆開的過程,了解鳳仙花要爆開種子,是為了讓種子彈得比較遠,分散開來發芽,以便攝取足夠的陽光、水、空氣和養分,繁殖健康的下一代。鳳仙花因為內外果皮有不同的結構,導致鳳仙花果實在成熟的時候,果皮急速的捲曲,把裡面的種子,刮下來飛彈出去,這就是鳳仙花有「彈子神功」的奧妙。植物為了繁殖下一代,演化出各種不同的散播方法,鳳仙花靠自己的力量散播種子,方法真是獨特又有趣啊!

另類椰子的加工製品

檳榔在我從小的記憶裡,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亭亭玉立的檳榔樹,圍繞住家四周,散發出淡淡清香??尤其是一些喜慶的場合,檳榔子更是親友們交際應酬的必備禮品。每次看到綠色黃金在眨眼間變成了紅紅的汁液,好像魔法一般??。老師說,那就是課本所提到的「化學變化」了,我覺得很有意思,到底這個顏色變化是怎麼產生的?還有,曾看過叔叔在嚼食檳榔時,邊吃花生米,結果吐出的汁液顏色卻沒那麼紅,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另外,檳榔裡頭所添加的成分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有沒有方法可以驗證課本裡頭的知識?經過和老師的商量,訪問了檳榔的相關業者,便開始了一連串的探究活動。

獅龍溪的小主人──草履蟲

第一次的野外採集去獅龍溪是為了要幫化學組的同學取樣並且測量獅龍溪的水質,看到那汙黑的溪水以及惡臭,儘管是帶了口罩,臭味卻絲毫不減半分,在這種環境之下除了紅蟲之外,還有其它生物嗎?\r 想不到經過顯微鏡的觀察,卻發現了好多好多會游動的小生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活潑好動,又佔多數的草履蟲,每一滴都有十幾隻,甚至三四十隻,就好像是獅龍溪的小主人,所以我們就立刻決定以草履蟲當做我們研究實驗的目標,以下就是我們研究草履蟲的整個實驗報告。

麻醉大師--壺蜂麻醉獵物的策略與幼蟲捕食間關係

本研究在探討棕泥壺蜂的生殖行為,包括牠尋找、捕捉、保鮮獵物等策略與幼蟲捕食間 的關係。結果一在尋找獵物上:壺蜂為了讓下一代能順利成長,會有①壺蜂找到適合竹管並清潔乾淨。②壺蜂產下卵就離開。③再去捉捲葉蛾幼蟲回來竹管。④然後啣泥球將洞口封住。等複雜的繁殖行為。結果二在獵捕上:壺蜂會找尋6.57±0.68cm~9.28±0.66cm大小的捲葉、與葉柄呈45˚~125˚間夾角上捲葉葉片作上記號。捕捉體長13.0±0.78mm~15.1±0.76mm、體重0.032±0.01g~0.058±0.01g的獵物。結果三在獵物保鮮上: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讓原本心跳每分鐘平均105下的獵物,降到每分鐘平均50下的緩慢跳動,直到第七天才停止。結果四:壺蜂的幼蟲在獵物心跳停止前可以吃到新鮮活的的獵物,以順利成長。

可愛的小嫩芽,我們來幫助你

學校舉辦習作園栽培和花卉競賽,我們班上只看到稀稀疏疏的小嫩芽。同學們辛勤開闢的苗圃勤奮的照顧,大家意見紛紛,一位同學說:「老師平常教我們做實驗,再三叮嚀“可能影響的因素有那些? 〞 」大家熱烈討論,我們何不找尋它的變因,再控制幫助她。引起了我們熱切的願望,老師指導下做了些實驗,期望能增產報國。

白面白鶺鴒的育雛行為

每當早上升旗時,旗桿後面的三樓頂上總是會飛來一隻「黑白鳥」,在頂樓上快速的追逐覓食,捕獲獵物後,用嘴銜住;迅即飛向北方,牠總是停在北邊大樓的三樓頂上。進教室後,迫不及待的請教對研究鳥類很有興趣的導師;我們登臨北邊的三樓頂上,只見廢桌椅雜陳,突然飛來兩隻「黑白鳥」,在附近哀哀鳴啼。導師說:「這是白面白鶺鴒,正在育雛中,附近定有鳥巢。」沒想到竟在最顯眼的一張廢課桌抽屜內,找到了四隻約一週大的雛鳥蹲伏在木麻黃枯葉所築成的窩裡,為了瞭解白面白鶺鴒的育雛行為,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幾項觀察和實驗。

追根究柢造新奇

我們在七十八年三月份,上完四年級自然科舉第三單元「植物的繁殖」。老師要全班同學分組做各種的栽培實驗,而我們分配到的是做莖和葉的繁殖。我們便利用家裏所種的鑲有金色邊的虎尾蘭,取莖和葉分別栽培在盆裡,老師並要我們把栽培後的生長情形注重觀察,並要記錄起來,期末要交,到了期末,我們把栽培後長出的幼苗做詳細的觀察,結果意外的發現,同樣是鑲金色邊的虎尾蘭,用莖栽培長出的幼苗和母株一樣,葉片也是鑲有金色邊。但用葉片栽培長出的幼苗卻和母株不同,葉片的金色邊消失了,成為純綠色葉片,引起了我們的好奇,便把這種不一樣的情形請教老師。老師還誇獎我們發現了奧妙的問題,真是難能可貴。並要全班同學對這奧妙的問題做實際的觀察,研究不一樣原因所在,並做不一樣的栽培。促使我們探討的興趣,為什麼葉面鑲有金色邊的虎尾蘭,繁殖出來的後代,成為純綠色的葉片。

藤本植物的傳奇 -川七生活史及其向觸性與植物生長素(IAA)關係之探討

川七中文名稱為洋洛葵,學名Anrederacordifolia,洛葵科(Basellaceae)洋洛葵屬之多年生藤本植物。本研究重點為攀附物體對川七生長速率的影響以及向觸性的形成機制探討。攀附物體前川七莖生長速度較緩慢且莖有日趨木質化的現象,攀附物體之後主莖生長速率是攀附前的7.1倍。本實驗以X光繞射、吸收光譜、表面增益拉曼射線,以及顯微照相的技術進行實驗,結果顯示,IAA於川七莖部的分布並不平均,捲曲莖接觸面的IAA含量高於非接觸面IAA含量。由於植物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只有奈克(ng)的量且萃取不易,因此在向觸性與IAA關係研究方面,一直是未解之謎。本研究開啟了向觸性研究的新契機,也成功以物理的方法證實了IAA濃度在川七莖接觸面與非接觸面確實有分布、量及結構上的差異。

汗孔、氣孔知多少

有些人每天喝很多水,有些人除了三餐之外,幾乎就很少再喝水了,剛好生物課上到氣孔具有蒸散作用的功能,於是我們就聯想到,人類的汗孔亦具有蒸散水分的功能,於是我們就針對汗孔、氣孔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