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數學科

多邊形形上點面積等分線探討

一年級下學期,老師在講授平行線尺規作圓的運用時,曾補充過三角形面積平分線的作法,數月前我們在科展優勝專輯裡看到“多邊形面積平分研究”作品內客時,對相關的作圓問題再度引起深入研究的興趣。本文是我們參考過有關作品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多邊形形上點面積等分線作圖所獲得幾點研究心得,敬請大家多多指教!

24 點球面

我們證明了,四面體的四個面上的四個九點圓共球面的充要條件是此四面體為「對直四面體」。此球面我們稱為對直四面體的「24 點球面」。並發現在對直四面體的條件下,九點圓的一些相關性質亦可以類推至三維空間。我們也試著將此結果推廣到其他的多面體上。

萬數歸一-圖形上點邊數字和為定值之研究

在(正)n邊形的每個頂點填入一個任意數,形成「n邊形數字盤」,以[n]表示。然後探討是否能在邊上填入一個任意數,使得頂點與相鄰邊上數字的和均相等。若能做到,則稱作「[n]有解」,而且所有邊上的數字稱作「[n]的一組解」,並以S[n]表示點邊數字和。我們嘗試找出[n]有解的條件、解的值、S[n]的值,與N(S[n])的值(有相同的解的組數),如下例。接著探討,將n邊形加上k條對角線(1≤k≤n(n-3)/2,以[n,k]表示)或拿掉1條邊(數字線),n邊放射狀圖形,與2個多邊形有1共同頂點時的相關問題,並比較與[n]的不同之處。

條條矩矩法-探討級數的奧妙

本研究探討「小高斯速算」的推廣。主要往三個方面發展:(1)自然數一到七次方的和。(2)三角形數列的變形。(3)自然數兩兩連乘積數列、三連乘積數列等的總和。研究過程當中,主要利用三種方法求解:(1)條條矩矩法:用不同的矩形、不同的排列方法表示各數列,再運用直行或橫列觀察,便可將原式變形。這是我們研究出的方法,以下稱為「條條矩矩法」。(2)三角形法:先將數列排成一個三角形,再將其往不同的方向旋轉,得三個三角形,再將這三個三角形中每個相對應位置上的數字加起來。這些數值會相等。把這些數加起來後除以3,即得原式的總和。(3)數型關係法:運用數的拆解將式子變成較易運算的形式。藉由這三種想法,將高次的級數變成較低次的級數,得到本研究的答案。其中「條條矩矩法」可作為一般計算級數,或是找規律的工具。

極近值數列

數學上常有難題,係出自於學者對於難度的誤估,像 Fermat 最後問題、四色問題,起先都是當人們憑直覺就宣稱他們發現了什麼?直到後來有人想真正證明時,而發現邏輯上困難重重,一旦無法很快解決,這些問題反而輾轉成名,此種現象顯示一個事實,也就是數學上許多問題,常有似易實難者存在。作者有位研究工程設計的朋友,提出一個問題,他希望能夠不經過逐次試驗,僅憑藉著公式之推演,使分母在限制之區問內,而找出一個最接近已知數的分數;事實上逐次試驗在做法上也的確不切實際。學過連分數的人,有可能很快聯想到利用漸近分數的理論,最多稍加以推廣,應可很快得到結果,可是一旦到發現漸近分數所能適用之區間與給定之區間大不相同,而且問題的結果也隨著區間的變化,而幾乎無法統計出一條規律時,就會發現此問題決非想像之容易。此問題給人感觸良多,作者以有不畏艱難全力以赴。

四邊形上的『等角分點』

我們的問題是:給一任意四邊形ABCD,要在BC 上找出一點P 使得∠ PAB= ∠ PDC,而我們證明可用尺規作圖找出此點P。從此題目我們延伸出其他子題:(i)將在平面上滿足∠ PAB= ∠ PDC 的所有P 點找出來,並且探討出於此條件下之P 點軌跡為一雙曲線。(ii)將在平面之上使得∠ PAB=k ∠ PDC(k=2,3,4,…)的P 點找出來,我們亦研究出此圖形以極坐標表示之方程式。然而,於此時我們改以方向角重新探討原先的問題。原來二角以AB 和CD 作為始邊,此二角∠ PAB, ∠ PDC 為「反向」。我們改以「同向」作為探討之目標,亦找出P 點的尺規作圖方法與軌跡方程式。

柯西不等式之推廣

本次科展由一個高中關於柯西不等式的題目『設0

翻滾吧!正方形—探討正方形網格邊上網點構成正方形所生成的相似合法直角三角形數量之最大值。

本研究在探討n×n正方形網格邊上網點構成正方形所生成的相似合法直角三角形數量之最大值及計數方法,藉由觀察、尋找關係與樣式、猜測、檢驗與論證的探究過程,發現透過插旗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正方形網格的奇偶性及網點構成正方形邊長長度的最大公因數,可發展出n×n正方形網格邊上網點構成正方形所生成的相似合法直角三角形數量最大值之計數方法,並發展出計數公式如下: 一、當n為偶數(2k),其計數公式分為三類: 1.2×2、4×4和6×6 (2k×2k,k=1,2,3時):[(k+1)×(k+1)-(k+1)]×4+k×4。 2.8×8以上(2k×2k,且k為偶數):{[(k-1)+1]×[(k+1)+1]-2}×4+(k-1)×4。 3.8×8以上(2k×2k,且k為奇數):{[(k-1)+1]×[(k+1)+1]-3}×4+(k-1)×4。 二、當n為奇數(2k+1),其計數公式為:{(k+1)×[(k+1)+1]-2}×4+k×4。

披薩西瓜怎麼切

圖(一)中,在半徑r的圓形披薩上選一個任意點P,過此點畫四條線將披薩切成八份,要求這四條線中,任兩相鄰的線必須夾45?,圖中四塊黃色披薩與四塊白色披薩的面積相等,這就是有名的披薩定理。 這是台灣師大數學系教授許志農在「龍騰數亦優」中所撰寫的,但其處理的手法涉及微積分,本文將以更初等的數學方法加以證明,並推廣出下列結果: 一、 在圖(二)中,半徑r的圓形披薩內任一點P,過此點畫四條直線,四塊黃色披薩的夾角皆為θ,四塊白色披薩的夾角皆為90?-θ,則四塊黃色披薩的面積為r2(2θ) 二、 在橢圓形披薩,正2n邊形的披薩及球體,我們亦有相似的結果 另一部份,我們將用組合的手法,證明並推廣一個古典問題:「一個西瓜切n刀最多可以切多少塊,其中有幾塊不含西瓜皮」。

多面體之外接球

研究各多面體在哪些條件下才會有外接球。我們探討出以下三種類型:一、不需要檢驗法的,某些多面體是全部皆有外接球,如:四面體、圓錐、類圓錐(請參考:肆、研究過程中的定義)、圓柱。二、有些是有兩種檢驗法,檢驗它是否有外接球,二種檢驗法,只須取其中一個檢驗即可,因為一個成立,另一個也就成立,只須選擇較易檢驗的即可,此種的有:a-類三角柱(請參考:肆、研究過程中的定義)、a-六面體。三、還有一類是我們目前只找出一種檢驗法的,如:b-類三角柱(請參考:肆、研究過程中的定義)、類圓柱、b-六面體、四角錐。以上的檢驗法,在數學上是屬於充分且必要的,若不滿足任一檢驗法,此多面體即沒有外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