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數學科

三柱輪換之移動策略----雞尾酒法

本研究的三柱輪換,在文獻上尚查無資料。在研究的移動策略中,我們發現:1.對於在只能利用三柱移動的情況下,其移動皆須遵循「最佳移動原則」。由於此部分的移動模式一定,所以最少步數公式,較容易導出。2.對於可利用四柱的移動,其移動過程皆須透過變數(盤子數量)的選擇,本研究稱之為「雞尾酒法」,試圖從中尋找最佳組合,並利用「造群」的方式,完成最少步數的尋求。

有趣的移位遊戲

去年暑假我們參加學校舉辦的少年科學研習營,老師出了一個數學問題,很有趣,叫做移位遊戲。遊戲內容如下:你能不能動腦筋將左下方棋盤上的棋子,在下面的兩個條件限制下變換成右下方棋盤的情形(也就是將空格兩旁的黑白棋子換位)。

國小學生數學科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之分析

依據學習理論,興趣乃學習之動力,如果學生數學科學習興趣低落,必然影響其數學成就,因果循環,日積月累,數學科低成就者當然與日俱增。然而因小學生是否有此現象,尚未有系統之研究。根據 Show 與 Mclucn 二氏( 1960 )的研究指出:低成就現象在小學低年級即已開始,隨年齡增加而漸趨顯著”又據Goldberg 氏( 1959 )的研究以為初中階段更為明顯;高中階段形成的數量又較前增加。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可推知國中高中生數學成就低落原因,很可能自國小起已種下。若對國小學生數學科學習興趣之現況加以探討,究竟有那些因素影響其數學科學習興趣,將結果與國中高中生對照比較,以探討其影響之關鍵所在,進一步研究如何掌振這些因素,此透過科學的,有效的方法,從事學習指導,使學生自國小起便培養其數學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奠定良好之基礎,俾便將來進國中乃至高中,對數學科仍能興趣盎然地學習,而完全消除害怕厭惡學習之心理障礙,已達到提高數學能力,培養科學人才之目的。

一直乘以2

這個遊戲是個層層堆疊的數列,代表了一種有趣的乘法結果記錄:某一層的數列是將上一層的每一碼乘以2的乘積,依序排列起來。我們要求的是在第幾層時數列的長度會超過1000位? 我們還研究了乘數是3、4、5、…、10的情形。 本作品使用的方法為直觀觀察、樹狀圖和有向圖,去找到遞迴式。很遺憾,一直乘以7沒有找到一般式。然而,我們可以利用有向圖求得:給定某次運算後,知道其數字分佈後,透過「矩陣運算」得到下次運算後的長度。

凹凸有致---多邊形的重心

課堂上所學得的重心僅止於三角形,並未提及四邊以上的多邊形或是凹多邊形的重心。於是我們利用網路及圖書館查閱多邊形的重心相關資料,找到以前科展的兩篇作品,及數學辭典中相關的幾何學知識。在了解資料的內容並試著自己作圖尋找多邊形重心時,我們發現以往科展作品中有錯及某些問題未曾解決。於是我們利用了【面積交換性質】找到修正的方法後,便可用【槓桿原理】求得正確之重心。並且此方法可推廣到凹、凸N多邊形。之後,我們也發現凹四邊形的重心隨著圖形的不同而存在於形內、形外、邊線等不同位置,進一步的我們研究出判斷式。至於凹N(N≧5)邊形之重心位置,是否存在判斷式?我們仍在努力尋找中。

如何有效餵食流浪狗-機率、期望值的應用

本作品首先探討流浪狗於正m邊形中,設定一些假設條件後,以尋找已知數值之間相關性的方式,看能否找出n天後其移動的機率通式,並且證明,然後套入台東市區分割圖中,則當狗符合假設之條件時,便可輕易求出n天後某點的狗數期望值或某狗的移動到某點的機率,還有尋找不同方法(如高三上第四章矩陣)套用以化簡計算,最後推廣至很多狗很多天及複雜地圖的情形,並嘗試實際測試結果是否相符。

Lissajous的神祕面紗

兩個互相垂直的簡諧運動所構成的圖形即為Lissajous曲線,可寫成{x=p1cos(α1t+c1) y=p2cos(α2t+c2) 的形式,而當且僅當頻率比α1/α2為有理數時,圖形會形成一個封閉曲線,且會有重合與不重合兩種情況,將兩種情況分開討論,對於任意給定的頻率和相位差,我們求出了Lissajous曲線的二重點(double point,指曲線與其本身相交的點且曲線在該點的兩條切線斜率是相異的)參數值及其個數公式以及判別其重合與否的充要條件,也對Lissajous曲線的連續性質做了一些研究,包括切線斜率、反曲點個數等。並將Lissajous曲線拓展到三維的情況,發現大部分的情況下圖形是沒有二重點的封閉曲線,也得到了在固定頻率比的情況下,二維Lissajous曲線相位差的改變即為三維Lissajous曲線在空間中旋轉的投影這一有趣結果。

原理淺顯易懂的環形面積簡單算法

我們檢討數學課本十一冊,練習十五,第四題:「圓池一個,直徑 10 公尺,在池的外圍築寬l 公尺的路,算出路的面積是多少?」時,大家都願用大圓面積減去小圓面積的算法: 62 × 3.14 -52× 3.14= 34.54 或(62-52)X 3.14來做。這時我問老師:「是不是可以用(10+1)× 3.14=34.54 來做?」不等老師的回答,王同學搶先說:「老師,我認為這樣做只是一種巧合,因為我用別的數字試過了,結果答案不同,況且也無法解釋它的理由!」老師聽了,告訴我們:「凡事在沒有得到充份理由來解釋以前,不要冒然就下斷語。這個問題既能造成巧合,必定有它的道理在。」於是我們幾個喜歡數學的同學,便聚在一起研究到底能不能用(10+1)X3.14= 34.54,這種方式來做?又怎麼來解釋它的道理呢?

奇妙的骨牌世界

去年在數學競試講習的某次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用骨牌鋪砌”的益智問題,引起不小的迴響。這個問題乍看之下不甚起眼;然而實地動手去作,才發覺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而這分報告,將呈現我們思考的過程與研究的成果,尚祈不吝賜教。

錐線的直徑求法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