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數學科

“蜂“雲在“棋“─蜂巢棋盤遊戲與階梯三角立方體的聯想

在「葛老爹數學推理遊戲叢書」中發現,蜜蜂們下棋的棋盤很特別,棋盤中每個格子的形狀像極了蜂巢的六邊形,我們就稱它為「蜂巢棋盤」。針對葛老爹的遊戲玩法,我們發現只要知道蜂巢棋盤的層數,就可以很快算出正六邊形個數總和;知道城堡數(棋子),可以很快算出擺法總數。我們又發現其擺法總數與排列組合的計算結果不謀而合。因為我們喜歡下棋,於是就嘗試著發明出一種可以兩人對抗的蜂巢棋遊戲,並從各種棋步的紀錄裡,找出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同學無意間在正六邊形中加上Y 字,使得平面的蜂巢棋盤成了擬似立方體的圖形,這個新發現,激起我們再探討「階梯三角立方體」圖形,最後找到了立方體個數總和可由階差級數求和的方法中得到快速的計算式子。

益智積木的設計及應用

數學本身乃是屬於抽象的東西,教兒童時非有實物或圖形來說明小可。尤其是關於「圖形的認識與計算」更是如此。故教師每於教此單元時為收集教具資料或臨時繪圖於黑板上,這樣不但浪費時間也甚為不便。為方便教學及加強學生之印象,利用兒童喜愛各種色彩及玩積木之心理而研究設計此積木,常教具不但美觀大方,要當玩具也共為理想。因市面所售之各式積木其功能除堆積排列成房屋外、車子或動物園外,缺乏圖案之造形和色彩之變化,以益智來說吏缺少數字之比較和認識。而此積木除兼有他種積木之優點外更循此多種用途而研究設計之。

拿破崙三角形與畢氏定理的聯想

以任意△三邊為直徑的半圓,依相同圓心角所畫出來的三切線相交所成的△必與原△相似,不論這些半圓同時向外畫或同時向內畫或內外混雜著畫,所作出來的△一定都與原△相似。對任一直角△,若兩股的半圓往外畫,斜邊的半圓向內畫,取圓心角為30°時,所作出來的切線△與原△的邊長比值恆為 ? ,本文掌握它的逆向作圖法,因此對任一直角△,若按此法連續作n 次,即可得2n 倍的相似△,反之可得(? )n 倍的相似△。 外拿破崙△與內拿破崙△ 的面積差恆與原△的面積相等,這是一個著名的拿破崙△性質,本文發現了一個同樣有趣的性質:在同圓心角的條件下,向外與向內切線△的對應邊長和,恆為圓心角是0°時的邊長的兩倍。

大家一起來省錢 ~ 稅收遊戲的最佳策略探討

五年級上學期數學課,我們學習到因數,倍數,質數等觀念,老師為了讓我們有較清楚的觀念,找了一些數學遊戲讓我們玩,其中有一個遊戲「徵稅」難度最高,也最不具規律性,全班都被困住了。這個遊戲一直放在我們心上,從五年級的寒假開始,我們決定投入較大的心思去挑戰它。經過一年多的苦戰,到現在已快是六年級下學期了,我們總算研究出一些結果。

數學與智慧盤

大概每個人都玩過,至少看過或聽過智慧盤這種遊戲,也許你甚至有過「絞盡腦汁,苦思不得其解」的經驗。這種遊戲是舶來品,據說在十九世紀時,歐洲商店的老闆曾經明令規定,不許店員在上班時玩智慧盤,因為這些店員太沉迷於智慧盤遊戲,而疏忽了他們的工作。由此可見,這種遊戲是很吸引人的。這種遊戲是十五個數字方塊排列在一個方形盤子裹,這些方塊上分別寫 1 至 15 等整數,除了十五個方塊外,還空下一個方格,這個方格是讓我們移動盤中的方塊之用的。所謂智慧盤遊戲,就是先將盤面上的數字任意放置,然後設法移動這些方塊,使得盤面上的數字變成下面這種標準形式:如果智慧盤上的一個排列α,可以經由有限次的移動而變成標準形式,則這個排列 α 有解;否則稱之為無解。我們如何判定盤面上的排列是否有解?如果盤面上的排列有解,有沒有一個永遠行得通的方法來解?

中國2699年前的電腦---周易與二進法

我們在相命先生那裹看到「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圖形。這些圖形設計之巧妙,富有的規則性,使我們喜歡它,激發我們去研究「八卦」和「六十四」的符號數理。

正多邊形的中心與各邊間向量的關係

愛美乃人之天性,當我們看到正24邊形的各邊與對角線所交織成的幾何圖形,其”外在美”深深吸引著我們,故進一步想探求其”內在美”。在高二唸完向量與複數後,我們利用兩者的幾何性質及三角公式,推想出正多邊形的中心與各邊間向量的關係,因而發現本文中的一些性質。

從平面到立體─從三角形看四面體的性質

空間中四點: 0 ( 0 , 0 , 0 ) , A ( a , 0 , 0 ) , B ( 0 , b , 0 ) , C ( 0 , 0 , c )構成一個四面體,其中 0 點任意相鄰兩平面角均為直直角。在演算中,我們不意發現: △ OAB 、 △ OBC 、 △ OCA 三個三角形面積的平方和等於 △ ABC 之面積的平方,這與平面上三角形的畢氏定理十分相似;我們不禁聯相到四面體還有那些性質與三角形相似?還有四面體是否就是三角形在空間中的延伸?於是,展開了四面體性質之探討。

一個循環小數引出有趣的整除問題及應用:循環節的位數分解關係

與二進位法邂逅的數列

從一個競賽題給的數列{d2(n)}出發,在四十九屆的科展已證明該題。本屆由數列{d2(n)}折線圖形發現該數列的遞迴並引用降階發展出更簡潔的通項表達式。 設n=(ak-1ak-2ak-3…ai…a2a1a0),d2(1)=1;當n≧2則 d2(n)=1+Σ|aw-aw-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於對該數列{d2(n)}做了一般化的探索:奇偶性、重新|討論區間極值存在唯一性及數列{d2(n)}在正整數中的分布。 同時,對原數列{d2(n)}推廣,定義出廣義的數列{dp(n)},觀察數列{dp(n)}折線圖,引用gp(n,1)結構發現廣義的數列{dp(n)}遞迴:dp(n+sxpk)=dp(n)+hp(j,s)。其中,1≦j≦p,1≦s≦p-1 ,(j-1)×pk-1≦n≦jpk-1。 本研究也利用不等式發現hp(j,s)範圍:0≦hp(j,s)≦p(p-1)/2+1 。 最後,對於數列{ }的各種性質都推廣到一般化的結果。在網站「整數數列線上大全」的資料庫中,沒有我定義的廣義數列(截至2010年6月05日為止),因此,這個作品可說是目前在推廣該競賽題數列方面,最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