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初小組

哪幾克的砝碼最重要

有一天,我看到國語日報的趣味數學欄裡,有一個問題:叫做「節約尺有獎徵答」,就是在一根沒有刻度的直尺上,畫上最少道刻度,使它量出 1 到最大的連續長度。這個遊戲使我聯想到:「用哪三個整數,本身或經過相加、相減,可排出由 1 到最大的連續整數?」,後來又想到金子店的老板,用天平秤金子時,盒子裡有很多很多的砝碼,那麼「怎樣用最少的砝碼,量出各種的重量呢?」於是我邀請同學,請爸爸、媽媽和老師指導我們做了下面的研究。

是誰惹的禍?

有一次大掃除,班上賴昆宏同學擦玻璃時,不小心從窗架上掉下來,結果造成了腦震盪住院幾天。事後,我們心裡都很害怕,想想,窗架怎麼會無緣無故斷了呢?因此大伙兒就一起去問黃老師。老師指著那塊斷了的窗架說:「喔!你們看,整個窗架、窗框都被蛀掉了,只剩下外面塗油漆的表皮了。」洪嘉秀問:「是誰惹的惑?」老師說 :「可能是白蟻吧!」林姿如間:「白蟻是什麼?」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間題,便成立一個研究小組來揭開這謎底。

我知道,你是誰!

玩具汽車壞了,我好奇地把它拆下來,發現車殼、車輪、齒輪及電池、馬達等其他一些零件,都用鐵、銅和幾種不知名的金屬所製成的。另外還發現各種金屬除了顏色光澤上有差別之外,軟硬也不盡相同;車子各部份所用的金屬種類都不一樣,如車身部份用鐵製作,電池、電線則用銅線或銅塊。是不是因為每種金屬都有它特有的性質,使得用途也就不同?因此,引起我和幾位同學研究金屬的興趣,於是請教老師,在老師指導下,開始進行研究。

好冷、好熱,都是太陽公公惹的禍

二上自然科學“日光與竿影”的單元中,我們知道,竿影長短和位置的變動,隨著太陽的方位和時間而改變。三上“觀測天氣”的單元裡,我們知道太陽的熱能使地球上的大氣產生變化。這時,我們又想到為什麼一年中有冬冷夏暖呢?地球上為什麼有寒帶、溫帶、熱帶的分別呢?於是我們在老師的輔導下,除了觀察、記錄一年中四季日影和氣溫外,並設計了幾個模擬實驗和實例,來探討它的原因。

讓我們和「風」來「玩」

1.暑假爸爸帶我到美國旅遊,在華盛頓航空太空館看到世界第一架發機及現代的各型飛機,發現: 最先的飛機螺旋槳都是 2 葉,再進到 3 葉、 4 葉、 5 葉、 6 葉 (直昇飛機有 2 葉、 3 葉、 4 葉、 5 葉、 6 葉)。 2.依飛機的發展史來研判,螺旋槳的葉片數目不同,及葉片平面受風的角度不同,對於飛行速度(轉速)是有影響的。 3.開學後我提出此疑問和同學們討論並請教老師。 4.老師答應在勞作課由大家親自動手做做看,再設計實驗器材實際作實驗。

堆堆看,誰最遠?

星期日下午,我和黃同學一起到老師家的菜園烤蕃藷,起先,我們各自分開做土?,看誰做得又快又不會倒。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開始做了。黃同學堆土塊時,土塊和土塊重疊的部份太少了,做到一半的時候,就倒下來了,黃同學做了又做,都是倒下來,可是我的土窟卻不會倒下來,因為土塊和土塊重疊的部份大,等我做完了,黃同學才做到一半卻又倒下,真傷腦筋,他問老師:為什麼他做的土窟會倒?我做的土窟卻不會倒?怎麼堆才不會倒下來呢?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下面的實驗。

奇妙的話筒

在二年級時,老師教我們做小話筒,請我們自備棉線和紙杯,我想,醫生的聽筒是管子做成的,所以我問老師能不能用管子做成小話筒,老師叫我們試試看,而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就收集了各種線、管子和紙杯做小話筒。

選低鹽,健康緣

89 年 1 月 19 日教育部部務會議通過跨世紀的「提昇學生健康四年計畫」,其具體目標二 · 選擇國中小學推動低油、“低鹽”、高纖的午餐食譜。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媽媽說:「炒菜要加鹽,才有好滋味!」,奶奶說:「滷肉要放醬油熬煮,才會香!」,阿公說:「配上醃瓜,才下飯!」。「食鹽」是啥?媽媽、奶奶、阿公 … 人人天天不離口,連教育部也要推動「低鹽」政策?因此,引起同學們研究食鹽的興趣,於是開始進行以下的研究。

落花生一定在地才會結莢嗎?

二年級時,我們曾做過種豆的實驗,觀察,認識了一些常見的豆子生長情形和不同的特徵,尤其是看到這些豆類植物在地上開花結莢的經過情形,但我們發現落花生在地上開花後,看不見豆莢,卻在土里長成豆子,真有趣又神秘。我們想;落花生為舍麼不和其他豆類一樣開花後就在地上結莢?如果能這樣採收起來不是頂方便嗎?他為什麼在土裡長豆子?怎樣長豆子?豆子又漲在土裡的什麼地方呢?根嗎?不是!或是……這些疑問實在有趣又值得探討,不是嗎?於是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這次的研習活動

泡膜角度和經濟網路

在自然課「氣泡與氣球」單元的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吹出很多五彩繽紛的美麗彩球。我就被彩球與泡膜的多采變化吸引住,於是我和同學利用課餘時間以不同的方式玩泡泡,發現泡泡與泡泡間可以形成很多泡膜、而在泡膜的結構中,居然有角度和網路的形成,引起了我很大的樂趣。因此藉這次數學組科展研究的好機會,幫我解開「泡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