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小組

打遍天下無敵手

最近我們班上流行一種遊戲,我們都很喜歡玩,為了徹底了解這個遊戲,及怎樣才容易贏,於是做了下列的研究。

「洞一洞」聲音就變小了\n──孔穴吸音的探討

有一天我陪妹妹到山葉鋼琴班學琴,我發現每個教琴的房問,不論是周圍的牆壁或天花板都有一個一個的小圓洞,我覺得很奇怪,第二天到校後就請教老師原因,老師說那是為了吸音,因為房問內在使用樂器,若不能有效的吸音,就容易互相于擾到音樂的品質及教學效果可是我心中起了更多的疑問,既然打洞能吸音,那麼打多探的洞?打多少個洞?打多大的洞?…… 才是最有效果呢?為解心中的疑問,於是和幾個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做這項研究。

風災防範研究暨蘭陽平原風力調查探討

暑假中溫妮颱風的過境,暴風圈從東北角橫掃,使得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災情慘重,靠近山坡地的建築與農作物幾乎無一幸免。想起林肯大郡的斜坡承受不了強大風力雨勢,整片坡面的下滑,整排樓房塌陷實叫人觸目驚心。而我們生活居住的蘭陽平原亦災情不少,住於此更須對我們生活環境加以調查認識。風災可怕,它可不可以預防呢?蘭陽平原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個畚箕地形,那一地區會承受風力特別嚴重須特別防範的呢?於是我們產生研究動機,關懷我們四周生活環境,在於蘭陽平原展開我們本次的研究活動。

水中的小不點兒~揭開草履蟲的秘密~

每逢假日,經常隨爸爸到田野採集實驗材料,爸爸常用燒杯從水溝中取水觀察,看了很久,總是嘆氣的說,又沒有了,有一天,我們在東門城郊賞鳥時,到浯江溪上游的水溝中,爸爸說有了,終於找到他所要的對象─草履蟲,就近一看,只見燒杯的水面上除了一個個小白點外,其餘的什麼也沒有。後來跟爸爸到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才發覺這些小不點的長像,以及他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悠游,實往可愛極了。後來,我又發現這些小不點的更多有趣的行為,於是在爸爸的引導下,做了一連串的實驗來探討草履蟲的許多祕密。

神奇的水力微開關

今年暑假,我家買了水點火熱水爐,現在洗澡省事多了,放學一回家,水龍頭打開熱水就來,由於好奇,我開始著手研究,但始終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最後請教對於自然應用科學頗有研究的王老師,在他的協助引導下,我們發現水具有位能、動能、吸力及浮力,又加上我們二年級上自然課時,玩過嘖水遊戲。水有這些功能,那我們是否能應用這特殊的能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工業廢水好可怕

最近從各報紙及新聞報導中,看到永安鄉民眾抗議中油公司排放污水污染水域,導致農作物枯死、水質變劣;桃園地區鎘米污染、林園石化區污染而引起「林園事件」。這些問題使我們想到;目前水質屋傘對我們的健康甚至生命之威脅,已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因此,在上自然課時請教老師有關這方面的問題,老師帶我們到附近工廠查看污水排放情形,發現從前清澈的河流,如今已滿佈垃圾、廢棄物甚至動物屍體等,顯得混濁、污黑、惡臭。令我深深警覺;我們的生活環境已被嚴重侵襲,自然生態也遭嚴重破壞!引發了我們想去了解乾淨的水和受污染的水對生物的影響到底深重到何種程度?

同步衛星在地球上的 8 字形足跡

在六上自然課 【 地球的運動 】 單元課程中,有同學發問 『 同步衝星的運動週期與地球相同,所以同步衝星會靜止在地球上空? 』 老師說: 『 同步衝星就是地球靜止衛星,這個論點可能有錯,同學應動手做實驗,以求甚解 』 ;剛好學校配合自然教學課程,安排了一次天文館之旅,段們意外發現衛星軌道的奧妙,就這樣我們展開了一連串的研究學習活動。

大漢溪地質探秘

有一次郊遊,坐車經過大溪武嶺橋,看見橋下大漢溪河水潺潺,兩岸風光美麗,不禁心曠神怡,久聞大漢溪的美名,它除了供給灌溉,更供給我們水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想一揭它的奧秘,於是便和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觀察和研究工作,想褐開它神祕的面紗。

遊孟湖探地層

「小朋友!歡迎你到汐止遊山玩水」參觀二十四屆全國科展時,琳瑯滿目的作品中,以臺北縣崇德國小林珠鸞老師的這件佳作,最吸引我們注意,林老師搜集了汐止鄉土的各種地球科學相關資料,讓我們認識了汐止的特殊地形及地質。 為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我們便踏上汐萬公路,只見群山環繞,溪水清澈的郊野,不但令人心曠神怡,而公路兩旁的地層露頭,更令我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岩層中夾有水流狀的漣波層、滴水的鐘乳石、動物走過留下的生痕化石、河床上的貝類化石……變化多端的岩層,像一本又厚又重的石頭書,上面還記載些什麼呢?我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它除了保存化石之外,是否還藏有肉眼看不見的小精靈呢?於是在遊夢湖之餘,決定調查從汐止到夢湖之間的地層真相。

頭頭是道一芋頭生態與特性的研究

有一天,媽媽在廚房裡削芋頭皮,準備做好吃的“芋仔棵”,我走過去問媽媽需不需要幫忙。 “好哇!我正愁找不到幫手呢!”媽回答說。 我學著她的方法削皮,削著、削著……嘿!奇怪?我的手怎麼開始癢了呢?最後,我只好不停的沖水、搓手,來減輕發癢的感覺。 “芋頭為什麼會讓人發癢呢?” “芋頭為什麼會會有一絲絲的紅色呢?” “芋頭會開花結果嗎?” 事後,太多太多有關芋頭的問題,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梅裡;於是,我約了幾位同學,一起請教老師。 “我也不懂,不過,我們可以試試看找到答案。”老師說。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利用校舍一角,開始從事這次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