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潮間帶的鐵甲武士?水頭沿海\n中國鱟(Tachyp1eus Tridentatus)的生殖與族群動態之研究

84 年十月起,隨中研院陳敦授等,對金門沿海鱟的棲地做過多次初步觀察。 85 年八月後,就金門水頭潮間帶秋冬季仔鱟的棲地與其分布及生長狀況,進行調查發現仔鱟多在潮間帶的潮溝活動,個體由高潮區往低潮區漸大,其體長在 14.4 至 91.0mm 之間。入冬後氣溫下降,仔鱟潛入泥攤中,鮮少出來,其活動狀況與海水溫度成正比。冬季時,若氣溫在 20℃ 以上,且有陽光,仔鱟即潛出爬行。之後,我們繼續這項調查和監測任務,並企圖觀察成鱟在高潮帶產卵情形,迄無所獲。 86 年八月中旬,在試養成鱟的池中意外發現 2 隻剛孵化的初生幼鱟。不久,水試所也陸續有幼鱟孵出,驚喜之餘,在取得水試所林課長的協助下,對鱟的繁殖與族群動態作進一步深入探討。

離形換影-探討離子移動的現象

在傳統的離子移動實驗中,我們常以濾紙當做離子移動的界面,但實驗過程卻不盡理想。另一方面,根據文獻資料提到,其實洋菜膠也可當做離子移動的界面,因此我們便嘗試尋找一種適合離子移動的界面來探討離子的移動速率及相關實驗--我們找到最適合離子移動的界面及條件是:2%的洋菜膠含有0.05M 的硝酸鉀溶液,在12V 的電壓下進行,離子溶液的濃度採用0.50M。並且,藉此實驗我們亦可探討許多不同的變因及影響,找出最適合的實驗模式,加以應用在課本的實驗中。

大白鼠長期增益作用與sgkmRNA關係之探討

sgk 是影響記憶形成的關鍵基因,而長期增益作用(LTP)是長期記憶的重要電生理模式。因此,我希望能證明以下推論:引發老鼠的長期增益作用應該會導致老鼠海馬迴的 sgk mRNA表現量增加。實驗過程分為兩部分:(一)引發老鼠的 LTP,並將老鼠分成三組觀察紀錄引發LTP 前、引發 LTP 後十分鐘、引發 LTP 後三小時的膜電位變化。(二) 以 real-time PCR 的方式比較三組老鼠海馬迴中的 sgk mRNA 表現量。實驗結果發現引發老鼠產生 LTP 後會使其膜電位反應明顯增加,並可持續長達三小時之久。而引發產生 LTP 後三小時的老鼠海馬迴區域中的 sgk mRNA 含量相較於對照組(baseline)老鼠有顯著增加的現象,驗證了前述實驗推論。本實驗成功的以電生理模式證明了 sgk 是影響長期記憶形成的關鍵基因。

惡貫滿「蠅」?-東方果實蠅誘引劑之研究

本實驗欲探討具水果香味之化學物質對東方果實蠅雌蟲之誘引效果,希望能開發出有效之誘雌物質,提升防治效果。本實驗由甲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戊酯、乙酸乙酯、葵醇、檸檬醛七種化學物質中,搭配相對濃度 0.025cc、0.050cc、0.075cc、結果顯示 0.100cc 的乙酸乙酯搭配黑色的誘引器對東方果實蠅雌蟲具較佳誘引效果。

微物視觀-實用的顯微投影機

浩浩蒼蒼的大千世界中,除了人眼所及的巨觀事物外,存在微小尺度底下的世界,更令人嘆為觀止。而顯微鏡的發明,正可滿足人類對微小事物的好奇心。然而,顯微鏡只能受限單人操作及觀察,本研究小組製作一台輔助顯微鏡的投影機,以彌補上述之缺點。整個研究目的是製作一台顯微投影機,並藉由顯微鏡上不同倍率的物鏡及不同焦距之投射透鏡的互相搭配,以達到不同的放大效果。此外,更可利用透鏡的整體放大倍率,以及光屏上的影像大小,反推實際物體的大小。研究過程主要是測量物鏡的物距及像距〈p1、q1〉,以及投射透鏡之物距和像距〈p2、q2〉,且測量光屏上的影像大小,再依據薄透鏡公式及放大倍率公式求出欲得的物理量。研究結果的確能從光屏上見到顯微投影機投射出的清楚影像,且能精準量出影像之大小反求出實際物體大小。討論中對整個實驗中人為和儀器造成的誤差,以及實驗過程中其餘因素產生的誤差作一番探討。最後結論是針對顯微投影機未來的期許及本研究小組的實驗心得。

兩同心圓系重疊形成曲線的研究

兩透明片A和B分別印著同心圓系,A的半徑依序為:λ1,2λ1,3λ1...B為λ2,2λ2,3λ2...。當兩透明片重疊時,會形成干涉圖樣,兩圓重疊處,形成加強性干涉,相當於水波槽實驗中波峰和波峰重疊形成腹點。此種干涉圖樣的最大特色為:移動其中的一片透明片,就會形成極大的圖樣變化。 本作品推導出一個四次極座標方程式,這個四次方程式滿足兩透明片重疊時所顯現的所有圖樣。我們證明: 1.若λ1 = λ2 則干涉圖形為雙曲線或橢圓。 2.若λ1 ≠ λ2 且A和B兩圓心的距離 = 0時,形成新的同心圓。 3.若λ1 ≠ λ2 且A和B兩圓心的距離 ≠ 0 時,形成類似心臟線或蚶線,我們證明在離圓心較遠處為蚶線或心臟線。

兵來將擋─鐵砲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柱頭分泌物防止異種雜交之機制

本研究欲探討異種植物在授粉作用時防止雜交的機制。我們選定鐵砲百合柱頭分泌物及劍蘭花粉作為實驗探討之對象。研究結果顯示:鐵砲百合柱頭分泌物對劍蘭花粉之萌發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當溫度超過50℃將會破壞柱頭分泌物對花粉萌發之抑制作用。而以不同孔徑分子篩(Microcon)離心柱頭分泌物之實驗結果顯示:柱頭分泌物中,抑制劍蘭花粉萌發的物質其分子量介於30-50kDa 之間。接著,以Trypsin 作用柱頭分泌物,發現處理過後的柱頭分泌物對劍蘭花粉的抑制效果明顯降低,表示此抑制物質會被蛋白?所分解。綜合以上結論,再經SDS-PAGE 電泳的結果確認:鐵砲百合柱頭分泌物中,抑制劍蘭花粉萌發的物質為一種蛋白質,其分子量約在45kDa 左右,且該種抑制蛋白的活性在溫度50℃-55℃會被破壞。將此種蛋白質做蛋白質定序,結果顯示:此種蛋白質為一種Peroxidase。

似水非水─有趣的顆粒體

選擇 BB 彈及鋼珠為研究的主體,經由簡單的實驗設計及數據處理,測量其在空心圓柱容器中水平底部的靜態鉛直壓力,分析其出底部水平孔口的流量速率,及流量速率與孔口半徑的關係,並觀察其堵塞和流動現象。發現雖然流動的BB 彈(鋼珠)類似流動的水,但兩者間確有一些不同。

台灣蜆( Corbicula fluminea )\n自淨力之探討

一次戶外教學中,我們在河裡發現台灣蜆(俗稱喇仔)的蹤跡,並尋問生物老師有關蜆順的生活習性及其攝食方式( 陳,1990 ) ,那時才明暸台灣蜆在濾食時,可能同時也會過濾水中之雜質,進而加速水的淨化速率;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將可利用此生物來做污水處理處理法 ,因此乃設計此實驗來做進一步探討。

轉彎有道理

自從捷克小說《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提出「Robot」這個詞彙之後,機器人已經成為常見的小說、電影題材,機器人在生活中的應用成為今天的重點產業,已經廣泛應用在工業自動化、軍事方面,機器人也逐漸走入家庭,無論是應用在哪方面,都必須解決如何定位(Localization)機器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格問題,目前已經發展了GPS等方式「直接提供座標」來定位機器人。若機器人沒有定位器的輔助下,只能在機器人位置的觀點蒐集數據,其中機器視覺建構地圖(map building)是透過機器視覺的分析來建立周邊地圖,是一種常見的解決方案。這裡我們更進一步,進行只讓機器人擁有羅盤感應器和閉路伺服馬達的條件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