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0屆--民國99年

揭開〝數〞的神秘面紗─不同數字組合及其運算關係

本作品是以1~9的9個數字為主軸,藉由數、數字和與數字根之間的關係,探討不重覆使用1~9的九個數字,把它們分成不同的幾組數,使其中的一組數會等於其它組數相加、相減、相乘、相除的結果等趣題。

『筷』智人口

研究、探討吸管填塞物、吸管軟硬度、吸管容積、黏土材質、黏土填塞吸管方式,以及整體排笛製作方式等各項變因,對自製吸管排笛所發出的響度以及音階的影響,嘗試尋祕以較快速、較精準的方式,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自製樂器 – 吸管排笛。

「犇」跑吧 CO!

為了保持牛肉肉品色澤鮮豔,往往會添加CO,CO對於牛肉中肌紅蛋白有很強的結合力,在冷凍下可保持數個月的鮮紅色澤且不易脫去。我們嘗試各種醇、酸、鹼、鹽類找出萃取肌紅蛋白的最佳條件,並由光譜圖發現:肌紅蛋白內部的鐵二價離子易與CO氣體形成強鍵結,造成肌紅蛋白的吸收光譜產生位移,因此可用以檢驗牛肉中是否含有CO。為了進一步得知CO添加的含量,我們利用不同的氧化劑及還原劑測試含CO之牛肉,並偵測其光譜變化情形。結果發現:低亞硫酸鈉可以區分有無添加CO的牛肉,並能有效計算CO含量。為了使偵測方法更為簡易,我們利用硫酸有效分離CO與肌紅蛋白,並配合自製的電化學CO偵測器,直接檢測出CO氣體濃度及含量,以偵測市售牛肉是否添加CO氣體。

大漢溪河階地形探索之旅

大漢溪兩岸具有豐富的河階地形,是桃園縣山區景點的一大特色。本研究運用「Google 地球」軟體,截取大溪橋至復興鄉羅浮間河階衛星照片,進行階地判識,並經由野外考察實地驗證,描繪大漢溪流域河階地形的分佈情形;經由實驗證明與實地考察,發現坡度、水流量變化及地殼變動是河階地形的形成原因。此外,河階的開墾應注意地形的特性,避免在地勢低的低位河階開墾,以減少洪泛所造成的損失。

袋我進入折折稱奇的世界

日常生活使用的紙袋看似平凡,大家都不會去在意。無意間,看到教室角落裡有一箱的紙袋,產生我們的好奇:奇怪!一張紙怎麼可以折出大大小小不同的紙袋呢?於是帶我們進入紙袋的探索世界。 從市面上的紙袋中,我們可以分類找出影響紙袋大小的因素,取決於紙袋黏貼處的大小、寬的大小,以及底部的腰長大小,這些因素都足以影響紙袋的體積、各面面積、表面積與形狀,而且不是任何比例的紙張都可以折成正方體。 同時也透過逼近法與遞減法求算,來觀察體積、面積、表面積的變化,發現到底面正方形紙袋的體積都不是最大,而且在遞減法中,發現各組面積差的差跟我們選擇遞減的數是有平方的關係。其中體積最大是第29組,長寬比為70:18的紙張,表面積最大是第41組,也在我們製作的長、寬、高立體模型中,觀察到各組最大體積長、寬、高變化的兩兩關係,呈現出一定規律的曲線,且三者的關係呈現出奇特的分佈。 透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市售鋁箔飲料包裝的體積都不是該包裝的最大體積,沒想到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袋,竟讓我們誤闖入這折折稱奇的紙袋世界。

澆花點滴

澆花能不能有省力的方法?怎麼做能讓班級的盆栽不再因漫長的假期而死亡? 我們從自動灑水器開始想,吊點滴的經歷、四下康軒自然課本的毛細現象及九龍公道杯的虹吸現象、熱水瓶的水位標示、沖水馬桶的槓桿原理、到選擇資源回收杯來製作自動澆花器具,這樣的器具能不能解決我們澆花不求人的需求呢?

圓舞曲

在△ABC邊上,以一頂點A為圓心任意邊長為半徑畫弧,再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式選定下一個頂點C,以之為圓心CD為半徑畫弧,依此法繼續做圖,直到軌跡交於起始點,此為以下探討之基本作圖。 一、在三角形中,依此作圖法會有: (一) 在第一輪回到起始點:初始以A點為圓心,半徑=1/2(b+c-a)作圖。 (二) 在第二輪回到起始點:初始以A點為圓心,半徑≠1/2(b+c-a)作圖,且中途無超出三角形。可與各邊各交兩點,分別與內心連線,可得三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二、任意n邊形有內切圓,則: (一) 若n為偶數,則必能一輪回歸。 (二) 若n為奇數,則有必能一輪或兩輪回歸。 三、任意n邊形之一般條件,則: (一) 若n為偶數,且隔邊邊長和相等則必定一輪回歸。 (二) 若n為奇數,則有必能一輪或兩輪回歸。

見「蜂」轉舵─工蜂對蜂后的選擇性

蜜蜂族群中,多僅具一蜂后,我們好奇,若在蜂巢內放置兩隻蜂后,工蜂的行為會有何種改變。我們分成三方向探討(1) 雙王實驗:原本應忠於自己巢內蜂后的工蜂,是否容易倒戈而臣服於另一蜂后?(2) 換王實驗:在更換蜂后時,工蜂對於新蜂后的接受程度如何?(3) 競爭實驗:當兩隻蜂后遇上,會如何競爭?又誰會獲勝?雙王實驗結果發現,工蜂並非完全忠於自己的蜂后,會出現倒戈現象,推測與蜂后分泌之揮發性費洛蒙有關;換王實驗時,新蜂后適應期越長及適應期內與工蜂接觸越頻繁,新蜂后就越容易被接受,並觀察到工蜂不接受新蜂后時,有尾部捲曲、螫刺對準新蜂后,作勢要將其螫斃的現象;競爭實驗中,兩蜂后相遇時,勝負與體型大致成正相關,和哺育蜂數無關。

滑溜溜的潮間帶

潮間帶是一個海水來來去去的海邊環境,有時炎熱乾燥、有時又波濤洶湧,能在這樣環境生存的生物都非常奇特,我們利用半年多的時間,進行了二十幾次的日間觀察,及兩次夜間觀察,記錄到藻類、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刺細胞動物及數種魚類,另外還有數種小型生物,種類繁多。我們將這些生物的生存位置標示出來,正好可以做為學校進行海洋教育的重要教材。 我們也進行不同地區潮間帶的比較,發現八斗子公園的某些生物要比潮境公園的來的大些(黑鐘螺等),有些種類數量也比較多(黑齒牡蠣等)。 大家喜歡在海邊活動,但也製造相當多的垃圾,這些垃圾已經對潮間帶環境與生態產生影響,為了讓這些生物可以持續生長下去,有必要提升大家的環保觀念。

冷熱交鋒-冷熱空氣混合界面觀察

在這次作品中,我們研究了雷雨前的徵兆,我們對雷雨的發生條件,縮小範圍研究。並設計一系列的實驗來觀察溫差對交界處風速、風向的影響,並測量溫差與風速的相對關係,且深入探討交界處不同高度之溫度變化。結果顯示冷熱空氣交界處,溫度、風速、風向都有顯著變化;冷空氣區高處,因為受到熱空氣上升與冷空氣下沉的影響,因此溫度變化量比低處大;熱空氣區低處,溫度變化量比高處大;溫差與風速成正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