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1屆--民國110年

化險為夷~五斗櫃傾倒因素之改良

本研究起因是在生活中出現五斗櫃翻覆的新聞提到重心問題,便透過文獻探討整理相關研究,發現重心與各領域均有關係,於是我們決定進行五斗櫃的探究,發現以下結果: 一、重心位置與櫃體深度有極大相關,當重心移出櫃體時有增加翻覆的危機,其中受拉力面越長越容易傾覆。 二、支撐腳與五斗櫃傾覆亦有極大相關,支撐腳高度、粗細、數量、形狀設計均影響五斗櫃的穩固性,當腳柱越短、與地面接觸面越大、數量越多可以增加更多拉力。 三、當櫃體底面積增加能有效降低五斗櫃傾倒的現象。 本研究更進一步改良五斗櫃的設計,使重心配置可以隨著層櫃的拖拉而降低,讓櫃體不至翻覆,期望對改善生活有更多的貢獻。

心動瞬間-藉由心率變異度探討影響國中生專注力的因素

身處學生階段,專心度的高低將很大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本研究探討專心度與學業成就、運動時數、睡眠時數等各項變因的相關性,並建構專心度變因研究的實驗模式。實驗選定30位國三學生,測得其以站姿和坐姿讀書時之自評專心度、心率變異度、心情沉靜狀態,並整合為專心度總分,與各項變因做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睡眠時數與學業成就和專心度有顯著正相關、運動習慣則和專心度有顯著負相關性;而坐姿狀態的專心度高於站姿。本實驗建構專心度測試模式,且證實實驗變因與專心度的相關性,為學生提供增加專心度的有效方向。期待未來可以以此模式為基礎,進行更深入的專心度變因研究。

親愛的!泡泡怎麼變形了!

本研究旨在探討過去未曾探究過各種不同立體形狀泡泡的形成,並細微地觀察泡泡間互相吸附、堆積的結構下,造成泡泡形狀的改變,以及它們的夾角和作用力平衡的關係。 本研究藉由不同形狀的立體框架,做出了正四面、六面、八面體、十二面體、正五角柱的泡泡。深入剖析立體多邊形泡泡膜的形成及其物理現象是否受到各項變因(模型大小、框架材質、框架直徑、傾角)的影響,及以不同多邊形內部泡膜是生成時的條件與限制分別為何? 為了探討表面張力及最小面積的關係,並以正六面體作研究。最後以Excel和數學軟體 Geogebra進行分析,嚐試著找出泡膜結構中膜與膜夾角的特性、最小表面積和表面張力之間的相關性,透過數學論証方法協助提出實驗現象之解釋、應用與應用與展望。

膜力--探討圓形石頭或彈珠在不同高度落水時產生的現象

我們利用三種不同質量與體積的球體(484g的龜甲石、108g的大彈珠、24g的中彈珠),自離水面129公分高處分別自由落體降入水中,觀察水面所形成的水膜與水面下所形成的錐形體關係。發現不同球體有各自不同的成膜高度,且高度越高其所造成的空氣甜筒體積越大。研究中發現空氣甜筒的體積遠大於球體本身所排開的水體積,推測在球體迅速落水膜的時候帶入大量的空氣。我們試著建立空氣甜筒所形成的模型為球體下降的過程中,推測球體下方運動較為快速,造成的壓力較小,所以造成外界較大的大氣壓力帶進更多的空氣,形成空氣柱。同時因為越往下方移動,水壓越高,因此造成水面下的錐形體,且錐形體內的空氣壓力小於外界大氣壓力,因此擠壓濺起的水體向內產生水膜。

水熊蟲分類與建立模式生物系統評估

大生熊蟲屬 (Macrobiotus)對環境壓力較敏感,其在面對環境壓力 (strss)會進入隱生具有作為重複使用模式生物潛能,以減少模式生物倫理問題。本研究以二叉檢索表和支序分類學鑑定南勢角山水熊蟲分布,以利收集實驗動物。並評估水熊蟲短期暴露(20分鐘)於不同壓力下半數隱生時間、半數恢復時間與半數隱生濃度,發現水熊蟲在鹽類壓力下半數隱生濃度為0.64%氯化鈉及1126 mg/L硝酸鹽氮;在1~4 ppm銅離子存活率分別為87、76、60以及0%,半數隱生酸鹼值為pH 5.08,而其在20000 ppm二氧化硫壓力無法存活。重複試驗水熊蟲在氯化鈉與硝酸鹽氮壓力下的形態、半數隱生時間及存活率無顯著差異,故推測水熊蟲具高潛能發展為重複使用模式生物,未來將探討其在長期暴露下的耐受度並評估其重複使用性。

列表著色可約構形之建構法

圖的著色問題為現代數學的一門學問,而列表著色為一般著色問題的推廣,許多研究皆致力在探討各式的充分條件,使得圖可以完成列表著色。在數學歸納法的證明過程中,經常需要利用『可約構形』的概念來化簡圖形,進而確保能完成圖的列表著色。若圖在邊上具有方向性,則稱此圖為有向圖。我們的研究是利用圖在邊上的定向關係,創造一個多變數的多項式,在代數式上運用鴿籠原理,藉著尋求多項式函數值為非零值的可能,證明列表著色方法的存在性,並能有程序性的設計一系列在列表著色中的可約構形與演算法。

角落生霧

我們由市售的角落生物椅凳,產生好奇心。原本想知道:若將正三角形內部沿著邊長有n個半徑為r的等圓與邊長相切時,邊長與面積與r的關係。後來進而探討正m多邊形每邊內側與n個半徑為r的等圓相切時,此時正多邊形周長S(m,n)及面積A(m,n)的通式。 接著我們將正m邊形的角落削切成為圓弧,形成圓角多邊形,其周長S’(m,n)與面積A’(m,n)的之通式。以數學歸納法證明以上通式,也推導證明S與S’的關係,A與A’的關係。 我們發現相對於變數n而言,S(m,n)與S’(m,n)為兩平行直線;A(m,n)與A’(m,n)為兩拋物線。 藉由給定m及n進行數值分析,針對以正三角形或正四邊形來製作不同半徑之圓角三角形,圓角四角形時,角落削切損失的面積為定值2.05r2與0.86r2等。對於圓角多邊形的削切給予建議。

以邊追圓 - 多邊形內切圓形成規律之探討

一、每一個圓外切四邊形的對邊和都相等,每一個對邊和相等的四邊形也都有內切圓。在各邊長度、順序、對邊和都相等的相異四邊形,隨著內角的不同而有不同大小的內切圓。 二、本研究從圓外切四邊形出發,試圖找到一套方法在僅知各邊邊長條件(長度、順序)下,判斷多邊形是否可能有內切圓。 三、多邊形如何在僅知邊長條件下,判斷是否有內切圓存在?以及如何進一步找出內切圓半徑長度與相對應多邊形的內角關係為本研究重心所在。

公正無私-海盜分金幣的最佳平分解

本作品從海盜分金幣的題目著手,探討金幣以m、m+1、m+2、……、n排列時,哪裡是使金幣均分的最佳分割位置。我們從文獻探討,第58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國中組數學科第一名作品中出發,另外發展出以圖形化來找尋最佳分割位置的方式,完成了兩人、三人分金幣的最佳分割位置,並獲得更為簡潔、具推廣性的做法及結論。 此外,我們更從研究結果中獲得了一些令人訝異但尚未經證明的發現,期望能於未來有更多的深入研究。

奇妙的飄浮現象:親疏有別

本作品主要為發現水面上漂浮物易被外物吸引,甚至發生排斥或旋轉的現象,藉由研究探討此現象的多種特色。表面張力雖常被討論,但表面張力所產生之漂浮移動現象卻從不曾在我們所查證的科展題目、網路資料、書籍、甚至是科學文章中被研究過,富有創新、獨特性,於是由不同親疏水試棒、試片的交互作用中,探討其移動規則及可能引起之機制。從實驗結果可知,疏水邊易與疏水相吸與親水相斥,其細微現象與水面凹凸、折角試片俯面仰面有莫大關連,過程中則以光影輔助推論,進而由表面張力使液體表面積趨向越小特性,了解一系列運動原因並加以論證。此現象甚至也發生在試片間與槐葉萍的葉子上。透過本研究的發現和討論,或許未來可用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