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使用NASA Ozone Watch南極臭氧濃度、MODIS Aqua之全球海平面水色、NOAA Operational SST Anomaly之均溫異常,以及Australian Antarctic Data Center南極葉綠素濃度數據,探討三大洋海洋水色的逐年變化以及影響因素。我們認為受到環境變遷的影響,影響水色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可能為紫外線及溫度。本研究利用image J軟體,估算臭氧洞逐年的範圍變化,並利用水色換算出的葉綠素濃度的變化趨勢,將上述數據製作成圖比較。
結果顯示:在紫外線的部分,葉綠素濃度會隨著紫外線入射量減少而提高。在深度的部分,南極同一時間點所測數據顯示,水表到400公尺深的範圍中,呈現深度越淺葉綠素濃度越高的趨勢。此外,海表溫度正異常(>1.5°C)之面積分布,證實海水表面溫度變高時,葉綠素濃度變高,南極數據也顯示相同特徵。我們認為,生物基於避險本能,在紫外線過量時,生物會傾向往海洋深層移動;在10℃~35℃間,溫度越高,葉綠素濃度越高,影響浮游植物在深度的分布。上述各項皆能影響水色。
「為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為文件標準格式實施計畫」,以及
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館檔案下載部分文件將公布ODF開放文件格式,
免費開源軟體可至LibreOffice下載安裝使用,或依貴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