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1屆--民國100年

輪“翻”上陣—探究邏輯圈之數字謎

本研究起於網路教學網站(NLVM的Tessellations),在七個兩兩交集的圈內填入指定的14個數字,使每個圈內的三個數字和均相等,我們稱之為數字邏輯圈。從基本的四~七圈我們一併探究其中奧秘,得知當數組呈現等差數列時,圈數和介在【3n+[(5k-3)/2]xd~3n+[(7k-3)/2]xd】間,且有規律的以公差為間隔出現,且排出的數組及排出的組數前後均具對稱性,更可運用此公式自由設定圈數和,求出可行的數組;或給定內外圈的數組,經雙向脈絡圖輕鬆解題。 以原數組為基模,可經由平移或轉化為正負數、等差數列、小數及分數的過程,形成更多的數組,其組數及對應的位置均相同,可謂變化萬千;再搭配不同的提示位置,將解題的難易度分級,利用各類題本×提示個數×提示位置×提示盤轉動之加乘效果呈現出眾多的題目製成數字邏輯推理盤,以為此研究之具體成果。

圓柱積木「新」解

從圓柱積木中取5~11片積木也能堆疊,起初參考陳鼎文和王俞臻(民98)篩選12片積木洞數組合的規則,找到篩選5~11片積木洞數組合的規則;但是積木數或總洞數改變時都要重新篩選,且檢驗積木洞數組合能不能堆疊時需花很多時間試驗積木的形狀。後來發現第k片積木堆疊時置放的木棒數 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從5片積木4根木棒的篩選資料,能以積木數不變而木棒數加1、積木數和木棒數同時加1、積木數加1而木棒數不變等方法陸續推演出5~12片積木堆疊可能的 組合;在Excel中用 的規則和圓柱積木的洞數能篩選掉大部分不可堆疊的 組合。最後用自行設計的堆疊工具可同時完成積木形狀的挑選與積木的排列,改進了以積木洞數規則篩選的缺點。

「鬚」換成林—榕樹氣生根形態構造及功能之探究

本研究詳細觀察榕樹氣生根不同環境下外部形態及內部構造變化、進一步測量不同部位吸水量,最後並探討濕度對氣生根生長的影響。研究發現氣生根下端新生部分呈黃白色,根尖具有根冠保護,溼度高時亦可長出根毛。往上表層漸木質化呈細長深褐色,接觸、斷裂、分支可使其增粗呈灰白色,型態已極似莖。氣生根木質部具6~8個輻射角,但中央一直具有髓,其與皮層、中柱內等薄壁細胞常含有葉綠體,明顯與多數雙子葉植物根中央為木質部有所不同。氣生根吸水主要供應本身生長,平均每週相對吸水量下段(0~5cm)約為0.125ml、上段(20~25cm)為0.104ml。在較高的相對溼度(>95%)下,會誘導氣生根長出根毛並加速伸長,每週可伸長達1.58cm。

「彈」何容易—水珠的反彈

本實驗探討水滴滴落水面反彈的運動情形。我們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觀察水滴滴落水面過程的變化,並改變落下水滴的高度、質量、壓克力水箱的水深,討論不同條件對反彈之分離珠數的影響,以及各分離水珠和落下水滴的能量關係。同時分析水滴撞擊出的凹洞大小,並嘗試以高中課程所學及現有的理論解釋其運動情形。在本實驗中,我們發現:落下水滴位能、水深介於某一範圍時,可出現最多的分離水珠。

穩定磁場中帶電離子的移動速率

帶電粒子在均勻磁場中的移動,會受到磁力的交互作用,藉以改變電解質的濃度、磁場強度以及電解液中的電流強度,溶液中的帶電粒子便會產生不同的移動速度,經由簡單的實驗設備,讓溶液中的電子受磁力作用進而偏轉,再去藉由所量測的時間以及圓周運動的圓周長藉以推算出電解質在磁場中的移動速率,推論出,當離子的移動速度越大以及外加的磁場越強,溶液中帶電粒子本身的因磁力所造成的向心力也就越大。且電解質溶液導電後,在不同濃度時測量其電壓及電流來討論電阻值與不同濃度間的變化關係。

Windows 虛擬示波器

在電子學實習以及基本電學的實習課程中,常常會有同學無法完成課本上的工作內容,在仔細觀察後,發現大部分同學都是因為對儀器的不熟析,才會遇到困難,其中又以示波器的各種問題最為普遍,雖然老師都有一項一項講解儀器上各個旋鈕以及按鈕的使用方式,但同學都沒有注意聽,因為大家都覺得這部份的課程很無聊,卻都沒有想到這對接下來的課程有著極大的影響。購買一台示波器的費用頗高,一般學生當然不會為了練習而買示波器,學生對儀器的使用方法一知半解,在實習工作的過程中會量測到錯誤的數值,或記錄下錯誤的波形,如果能夠讓學生回家之後也可以練習,勢必可以提高大家對於儀器使用的熟練度。

『糞』勇作戰—牛糞對抗重金屬

本研究是以牛糞中的可溶性磷酸鹽吸附水中及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減少Cu2+及Ni2+的溶出。成分分析發現發酵後的牛糞磷酸鹽的含量相當高,依理論可和重金屬離子產生沈澱。透過實驗,我們發現若將牛糞置於Cu2+、Ni2+水溶液,能有效穩定Cu2+、Ni2離子,在進一步模擬土壤淋融的實驗中,超過99%的金屬離子被固定於土壤,因而在應用上,可預防重金屬污染地下水源。而已穩定的重金屬離子牛糞可以取出,製作成活性碳觸媒,在應用上可將亞甲基藍溶液及染料工場實際的廢水脫色,證實可達到將重金屬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水鳥笛發聲機制之研究

本次科展以探究自製水鳥笛的發聲機制為主題,主要因為地區有許多特有鳥類,希望這個實驗可以做為未來模擬鳥類發聲水鳥笛研究的參考,也可以作為地區發展體驗觀光的參考。本研究分別以無水與有水時的發聲情形做探討。在無水時分別觀察吹管與內吸管粗細、長短與頻率的關係。有水時則探究何時發生多頻音,而在產生多頻音的情況下,影響的發聲的因素有哪些。結果發現無水時水鳥笛發出單一頻率之聲音,且內吸管越長頻率越低,與內吸管粗細、外吸管長短、外吸管粗細無關。在有水的情況下若水位不及內吸管底部,則發出的聲音與無水時相同;若水位高於內吸管底部,則產生多頻聲音,且水位越高多頻變化越快。

「水」中送「碳」—活性碳對各類水溶液的吸附研究

本研究主要探討活性碳可吸附哪些物質種類。以屈折度計檢量法測無色鹽類濃度,以光度計測有色鹽類濃度,發現活性碳對金屬鹽類溶液的吸附能力不強。活性碳對平面分子型染料的吸附能力極佳,吸附程度大小:亞甲基藍 > 亞甲基紫 > 亞甲基綠,與分子平面間距離有關。活性碳對三種有機酸的吸附:發現吸附程度大小為:己二烯酸 > 丁烯二酸 >草酸,推測:活性碳對有越多π鍵的分子,吸附能力越大。在活性碳濾紙碳囊吸附甲基紅的各項實驗中發現:活性碳質量多、溫度高,吸附量大。但在吸附20小時後或35oC以上,會達到吸附與脫附平衡。甲基紅、亞甲基系列四種分子與活性碳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恆溫吸附模型良好的線性關係,也證明π-π interaction確是它們之間主要吸附力。

拍出液體的表面張力

液體從滴管口被擠壓出來的液滴,形成「水滴狀」,這是液體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我們感興趣的是在不同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液滴形狀和張力大小的差異。我們的研究使用「拍照法」測量液體的表面張力,實驗誤差在16 %以下,是一種創新和準確的測量方式。藉由此方法我們研究影響液體表面張力的因素,使用純水測量「溫度」和表面張力的關係,結果顯示:溫度愈高,其表面張力愈小;溫度愈低,其表面張力愈大。其次,我們使用離子化合物水溶液 (NaCl(aq)、KCl(aq)、CaCl2(aq)),測量其「濃度」和表面張力的關係,我們發現:其濃度愈大,表面張力愈大;濃度愈小,表面張力愈小。最後,我們使用醇類水溶液 (CH3OH(aq)、C2H5OH(aq) 、C3H5(OH)3(aq)) 測量其「濃度」和表面張力的關係,結果發現:醇類水溶液的濃度愈大,表面張力愈小;濃度愈小,表面張力則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