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蚌.我.魚.生

2007年3月起,我們甫市場上賣的蚌開始,以野外調查棲地環境為基礎佈置飼養觀察環境,探究高體??與圓蚌之間的共生關係與繁殖習性。在魚方面的發現有:1.雌魚正確產卵位置是在出水孔。2.產在圓蚌時有例外的特殊位置-背角縫隙。3.誘使雌魚產卵的必要條件是視覺與水流。4.高體?的魚卵在外型、數量、卵膜與孵化時間等特徵與發育過程上與其他魚卵不同。在蚌方面:1.繁殖時分泌黏液絲且有特殊功能。2.引發鉤介?蟲夾合主要是觸覺。3.鉤介?蟲在低溫、中性、低鹽度的水質存活時間較長。4.鉤介?蟲短期(約2週)寄生在魚身上,變態後脫落,屬不完全變態。5.?蟲寄生數最多的位置在魚的胸鰭。6.鉤介?蟲可以寄生在其他魚種上。7.魚鰭的鰭條粗細與寄生數量有關係。高體??與蚌的互利共生(+/+)關係則包含有??魚卵產在蚌中的片利共生(+/0)與鉤介?蟲對魚體的寄生行為(+/-)。

千里之外探討外傘頂洲與高美濕地的變遷

季風造成的沿岸流帶動漂沙的移動和興建海港或海堤而導致的突堤效應皆對海岸地形造成重大的改變,而長期經由遠距離拍攝的衛星影像,我們可以觀測同一地點長時間的變化,本研究即是利用遙感探測技術探討自1996年至2005年間外傘頂洲與高美濕地的海岸變遷。研究結果顯示,外傘頂洲淤沙面積自1996年至1999年間減少,而高美溼地則增加;至於1999年至2003年間,兩地皆無明顯變化;而2003年至2005年間高美濕地的面積有些微地減少。另外,在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後,我們發現外傘頂洲西側中段的面積有增加的現象且外傘頂洲移動速率也大幅增快。由此可知陸地上的變化對海岸泥沙的堆積情形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電子計數等加速度測定器

一般「等加速度」測定器具,對於運動物體的移動距離及時間資料的取得,有使用水鐘車或電子打孔等等方式,根據實際實驗的結果,感覺讀取資料所需的技巧較為繁雜,所費的時問亦較多,往往使實驗者感受精力的負擔過重,為了排除上述的困擾,設計製作本測定器,以電子計數方式直接山顯示器( LED 顯示精確的時間資料 (可測至 l / 1000 秒),再配合因定表尺上的距離資料,即可計算出等加速度。

珊瑚礁底下的結晶

我在珊瑚礁底下發現許多的結晶,這些結晶幾乎都是乳白色、亮亮的,只有少部分呈現黃褐色。透過鋼棉實驗後發現,這些結晶在形成的過程中,遇到含有鐵的液體並且與空氣產生交互作用,產生氧化鐵而變色。當稀鹽酸滴在珊瑚礁的結晶時,都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氣體。最令人興奮的是在滴漏的實驗中,成功的製造出大自然的產物---結晶,彷彿就像閃閃發光的珍珠一般。

「環」原真相-探究雙環潛艇漂移的各種現象

本研究從五年級下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力」的單元出發,想找出影響「雙環潛艇」漂移的因素,並探究讓「雙環潛艇」能在水中漂移的原因,最後研發出能延長在水中漂移距離及時間的創意型潛艇。首先我們發現潛艇重量、管長及雙環直徑、寬度、環位、與管身角度都會影響雙環潛艇漂移距離及時間,也發現潛艇雙環與管身的角度及墊片位置會影響潛艇螺旋降落圈數。我們還設計保麗龍球創意實驗確認潛艇在水中漂移前進時,潛艇各部位水流速不同,使我們更深入了解潛艇漂移現象背後的原因。最後改變潛艇傳統結構使漂移距離及時間更長更久。我們利用一整年的假日、週三下午完成「雙環潛艇」研究,發現物理世界是這麼的奧妙、有趣,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殼蝸牛─蛞蝓的生態研究

哇!那麼一大堆自稱無殼蝸牛的人,送了一個大蝸牛的雕像要給行政院長,其實啊!那明明是一隻有殼的非洲大蝸牛,還好有小朋友認出來邢是一項錯誤,因為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殼蝸牛,我們的名字叫─蛞蝓,就住在你家附近,很多人卻不認識我們,實在令人傷心。下面是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研究所做的描述,真感謝他們。

自製測定重力加速度教具及其研究

(一)在我們所學的國中物理課本中,直接用來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儀器與實驗是物理第二冊P111所提示的多次曝光照相機及照片,玆錄原文如下:如圖 (一)「質量不相同的兩個球同時開始落下時的情形 這圖是利用每 30 分之一秒閃光一次的照相裝置所拍攝的”利用這張照片試算出重力加速度 g的值」1.圖(一)簡介,有大小二球同時下落合攝於一張照片中,第一球為靜止位於標尺 0.0cm,其餘各球的位置如圖(一)所標示。2.計算例一:依據S=1/2gt 2.....1 1. 此處 S18=162.0cm 而 t 為 l / 30 秒的 17 倍,所以 t=0.567sec 代入 1 式則162=1/2gt 2 g=1078cm/sec 2 3.計算例二:依據 a=V-Vo/t-to....2因為g還未確定,不能用Vt 2=2gs來求Vt,均以平均值為準,則互相抵消之結果,仍為正確若V=S18-S17/t18-t17=162-144/1/30=540cm/sec Vo=S11-S10/t11-t10=309cm/sec t=7x1/30=0.23sec to=0 a=g=540-309/0.23-0=1004.35cm/sec 2 4.由以上兩種不同方式的計算例來看,應以例二較正確,但與標準值比較仍相差甚鉅,且1004.35>980 的結果更不能作令人滿意的解釋,因為1.台灣省是低緯度省份,其重力加速度應小於 980cm /sec 2才合理。2.2.空氣有阻力及浮力,所以其實際的:應小於98Ocm/sec 2才對基於以上理由,我們就請老師解釋,老師的答覆是一同作「實驗研究」。(二)在以往的國中物理課本中有 T=2 √ 1/g…… 3 一式,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比較精密的單擺能自動追查出 T來,作為與動機(一)研究結果比較,這樣我們所求得的 g 值不是更較正確嗎?

N等分三角形面積研究

在國一時,楊維哲教授出了一張中區數理資優生數學競試題,其中有一題─給一個三角形 ABC,(甲)假定P是線段上點,求作一直線,經過P點且平分這三角形。(乙)假定P是延長線上的一點,考慮同樣的問題。記得當時僅能作出假設P是中點,就能二等分△ABC,其餘均無法解答。至目前學了幾何,所學漸多,乃聯合同學有心突破此題。

國中化學幾個疑難實驗單元之研究與改進

據調查在國中化學中,最少做的實驗就是「氯化氫的合成」,難然器材不易齊備是一部分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有爆炸的危險,使師生們望而卻步,因此刪除此實驗之議,在各地教學研習討論會中,反映得十分激烈!歷屆科展曾有兩件作品對本實驗作了改良,其中一件是需要改變一小部分實驗裝置:將石英管改為焊接了鉑絲的「派來克斯」玻璃管,嚴格說來,此改良並無甚大意義,卻徒使器材的準備(反應管需自製)更加困難,而其坡大缺點是未涉及爆炸的預防。另一件作品改用「置換法」製造氯化氫,實驗手續及換算過程繁雜費時,而且置換反應成功率不高,但其最大缺點是與課本的教學目的(由「合成法」求氯化氫的化學式)不符。為了提高教本的信度,符他妣一單元教學目標,我們乃不揣淺陋,針對以上因素和缺失,用心加以研究改良,僅將研究經過及個人淺見臚陳於后:

密電碼對號警報鎖製作

據報章報導,單單在今年三月13日至16日四天之內就發生三件百萬元以上的竊案,至於數目較小或未報案的竊條事件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這是何等可怕的事實若不加以有效的防止,恐將成人心大恐的可怖社會。據本人分析大部分竊案的發生都是1.未將貴重物品潰於保險櫃內,2.保險櫃的鎖頭被打開或以重力撬開,而這些問題都可因使用本人多年來所研究改進之密電碼對號警報鎖而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