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如何突破飼料要求率(Feed Converslon)的最高標準

(一)政府為提高國民營養水準,改著農業經濟結構,正不遺餘力發展畜牧事業,在所訂的新六年經建計劃中,今後農業生產每年平均成長率將在2.9~3.4%之間,其中以畜產成長率最高為6 ~6.8%,依據省農林廳的統計,決至六十八年底為止,占最高比例額的二種畜禽為雞和豬,豬現有頭數為五百四十萬餘頭(其中肉精增加率為 20.04 %占最高位);雞現有頭數為四千四百三十餘萬隻(其中肉雞增加率最高 18.52 % );可見二者實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畜產。(二)由於經濟的快速成長,國民所得的日漸增高,其對畜產的需求正日愈迫切,根據農復會等(資料來源包含歷年糧食平衡表等之平均值)統計去年台灣平均每人肉類消費為 35.92 kg,其中豬肉占 62.18%、雞肉占 33.87 % ,合計占 96.05 % 亦可證明二者確為國民最需要的畜產,(三)我國去年進口穀類四百餘萬噸,支出外酒高達新台俗二百餘億元(美國農業部統計資料),其中飼料用般約二百七十餘萬噸約達 60 %以上。我國目前屬海島型國家,個料原料生產受地形限制,大部端賴進口(推估十年後約須進口九百萬噸,支出外酒約五百五十億)故極易受到國際行情變化的重大影響(因為畜牧事業其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的 70 %以上)。吾等平日對畜禽飼養與禽畜營養學頗有研究興趣,故對如何突破飼料要求率( feed conversion )節省飼料原料,減低飼料進口和依相的療結所在,著手進行實驗研究”。

新竹關西馬武督石灰岩成因的探討

微生物電力公司—微生物燃料電池之變因探討

生物燃料電池是近十年來備受重視的新型能源,其中又以微生物燃料電池最為受到重視,其所具備的低污染、高穩定、低成本等諸多的特性,恰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電子,將微生物體中的化學能轉變為可利用的電能。本研究以連續進流模式操作兩組微生物燃料電池,利用綠川廢水作為微生物來源;並以蒸餾水作為陰極槽內的基質,以沉水馬達曝氣後的溶氧作為氧化劑。探討兩極間距、養分種類、黑暗,對 500? 外電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影響。

「酵」一笑,農藥便知道-利用微型裝置,配合酵素進行蔬菜中殘留農藥的檢測

資料顯示:台灣農藥平均年使用量為3.8萬噸,而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換言之,台灣人每人每年吃下約1.65公斤的農藥!我們真的吃下那麼多農藥嗎?有機蔬菜真的皆不含農藥嗎?一般常用的清洗方法真的可以有效地去除農藥嗎?是否有較為簡便的方法能夠檢測農藥的殘留呢?於是我們展開了下列一連串的研究。

竅門啟迪了小學科學教具玩具化,玩具趣味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教學必須使用教具,尤其自然科學更需要教具來協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在一項對低年級教師非正式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教師認為目前小學自然科學實施扔然有些問題值得商榷:(一)課程內容,在都市的兒童缺乏生物的學習環境,在鄉村的兒童缺乏理化儀器及藥品的補給;所以教具的搜集與補充感到困難。(二)政府配發的教具,未附使用說明書,教其規劃整理頗費時間。所以我們研究「教具玩具化,玩具趣味化」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棋盤上數學原理的研究

象棋、跳棋和圍棋都是我們常見到的遊戲,根據玩象棋的規則,將、士、象、卒都不能走遍棋盤上的每個位置,而車、馬、包則威力十足,尤其是車、包在棋盤上可以橫衝直撞,走遍每個位置,至於馬的走法,雖然只能走日步,而無法隨意移動,但是仍然頗有威力而且可以走遍棋盤上每個位置,其中必然有些道理,尤其探討其中相關的數學道理,應該是既好玩又有意義。另外,從報章雜誌的報導,得知我國參加 1993 年第 34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試成績輝煌,並且在科教月刊 163 期第 48 頁至 61 頁中,看到有關這次競賽試題的解答與評析,發現在六道試題當中,有一道試題與玩棋有關,而且竟是六道試題當中最難的一題,我想解決這個玩棋問題的數學知識及方法,勢必不太容易,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

你有多「混」,我知道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如何測量水的混濁度,從文獻中知道,測量混濁度的方法大多利用沙奇盤(Secchi Disk)或量筒法。這二種方法對我們來說都有不方便的地方,因此我們利用廢棄計算機上的太陽能光電池研發出一個測量溶液混濁度的工具。我們自己稱它為『光電池法』,它排除目視測量的不客觀,測出的數值我們自己稱它為 VTU(Volt Turbidity Units),VTU 越低,混濁度越高;反之,越低。我們也探討影響溶液混濁度的因素有『濃度』、『顏色』及『溶質顆粒大小』。最後利用『光電池法』測量新店溪及淡水河的混濁度,發現新店溪下游的水最混濁,其混濁程度相當於 0.5~0.6g 的麵粉溶於 500 cc 的水中。

共鳴管共振頻率誤差探討

於共鳴管實驗中,我們發現管口與聲源間距離會影響管子的共振頻率,距離愈遠、共振頻率愈高,最後趨於一穩定值。本研究探討此現象及相關變因,提出球面波的共振頻率公式,並證明球面波的共振頻率、及共振頻率隨管口與聲源間距離改變而變化的幅度,與管長、管徑及管口與聲源間距離相關。同時,對於狹縫繞射實驗,透過本研究推導之球面波共振頻率公式,可利用實驗測得之共振頻率求得繞射波的假想波源位置。而管子共振時,駐波僅存在於管內,其腹點位置必位於管口附近(受管口修正影響)而非聲源處。因此,進行共鳴管實驗時,不可將音叉擺放位置視為波腹位置。

一種新的圖形導覽介面

瀏覽圖形式資訊的時候,常受到螢幕空間大小的限制,無法在顯示圖形整體結構的同時也顯示細節部分,目前導覽介面所採用的方式有捲軸捲動、開啟多視窗、局部放大等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呈現資訊的細節部分,但是仍有其不便之處。超廣角鏡頭成像的時候,會有中間部分放大而周邊部分縮小的情形,藉由這個特性,我們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圖形導覽介面,在瀏覽的時候,有個圓形區域可隨著使用者的意願而自由移動,而區域內的圖形是以模擬超廣角鏡頭成像的方式呈現,且能夠與圓形區域外的圖形做銜接,如此,在瀏覽圖形式資訊的時候,除能夠顯示整體的結構外,也可以不開啟新視窗及無遮蔽的方式,即時地將想要觀察的部分做局部放大以展現細節。

「蟑」冠「裡」戴─蟑螂免疫系統之敵我辨識與記憶性等性質的探討

本研究建立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之包囊作用(encapsulation)的觀察與測量方法,探討二氧化碳麻醉、植入物表面蛋白分子結構、可逆性與性別等因子,對免疫反應程度的效應,並研究敵我辨識與免疫的記憶性等特性。我們發現當異體的觸角被植入時,蟑螂體內所產生的包囊作用較自體觸角強烈,顯示具有辨識敵我的能力,且不同的生物性與非生物性植入物,所引發之包囊作用的反應程度亦不同。若分別先植入少量自體或異體組織,三日後再比較自體與異體觸角所引發的包囊作用程度,發現自體與異體組織的記憶效應不盡相同,我們證實蟑螂不但具免疫記憶性,且記憶性質具有促進性與抑制性兩種。另外我們也發現,雌蟲的免疫反應會大於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