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中藥製劑 入西藥成分檢驗法

中藥製劑原為我國之國粹,歷史悠久中外馳名,但因國內藥乏嚴格管制,因而不法藥商為求藥效快速,往住滲入未經衛生官署許可之西藥,而造成危害健康之不良後果,影響國際信譽。因為中藥製劑一般都是成藥而可不需經過醫師的指示就可供使用,然而西藥具有明顯的藥理作用。一般而言,其副作用也相當大。然而有鑒於中藥丸摻入西藥之鑑定工作,有關單位僅利用呈色反應和薄層層析法來檢驗其正確性難臻理想。因而利用公餘時問經多次研究試驗改進於抽取分離後,以呈色反應先作初步試驗,繼以薄層層析法分離雜質,純化檢體,再用紅外線光譜分析儀測定,可以得到可靠性的結果,本報告中所介紹方法曾實驗多次,其效果良好,因將操作方法提出報告以供參考。

星星、月亮、太陽.

在地球科學的課堂上,瞭解到利用對太陽運行之觀測及應用三角函數的關係,可求得日地之距離,因而選擇在夏至當天到水上鄉北回歸線標誌處做整天的太陽觀測實驗,加上平時之觀測,發現太陽在中天之時並非 12 時正,且北回歸線之地標的正北方亦偏差約3°,因而引起研究興趣。

我不要做「熱」鍋上的螞蟻─熱島效應面面觀

近年來都市的高度發展,「熱島效應」日益嚴重。本實驗透過150 位同學實地測量台中地區的氣溫,並設計「熱島效應模型」來模擬熱島效應的成因,進一步探討各項變因對熱島效應的影響。此外,希望能從蒐集的文獻記錄中,推測未來熱島效應的趨勢。最後提出改善對策,以提升環境品質邁向都市永續發展。本實驗具體結論如下:一、 台中市冬季熱島強度(△T)為4.6℃,比民國81 年的4.0℃,增加了0.6℃,顯示熱島效應有增強的現象。二、 夜晚、寒流、建築密集、人口數多、用電量大、空氣污染嚴重等對熱島效應的影響較顯著。三、 白天、雨後、假日、植被多、水域多等對熱島效應的影響較不顯著。四、 經過「鄉村模型」的測試,綠化面積增加70 %,氣溫少升高1℃。

各種防火器之設計

俗語說:「水火無情」,確實不錯,根據警務處發表資料,六十三年度台灣地區因受火災的影響,有下列可怕數字:火警次數2324次死亡62人受傷180 人財物損失70,835,900元又由於大城市,因人口密度高,且高樓大廈接二連三,其火災的比例遠高於鄉村,如下表所示:火災次數(次)台灣省1507台北市817死(人)台灣省58台北市4傷(人)台灣省133 台北市47財物損失(元)台灣省48,275,900台北市 32,560,000每聞消防車聲,真叫人人心驚膽跳,尤其今年初台中爆炸火災案,更屬空前損失,激起我利用些簡單物理原理,設計各類防火器。以供大家參考,並希望諸位能利用您們的雙手,製作防火器,以防萬一,確保生命的安全及減少財物的損失。

當砂、土、石遇到水

十一月一日「象神」颱風過境,帶來的豪雨,使得多處地方有「水患及土石流」,造成人民和國家極大的損失和傷痛,不禁讓我想起,為什麼每一次颱風來襲,即使風颳的不算大,但只要氣流帶來豪雨,必定會有「土石流」,帶給人們莫大的災害,使得人人「聞雨變色」,因此,藉由這次的科展,我們幾個同學相約,要來對沙、土、石的凝聚力和流失及崩落的情形做認真的研究。並去九份堪察土石流的現場,及訪問當地居民土石流發生前後經過的情形。

辣椒的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效力之研究

去年科展「油脂的自氧化(Autoxidation)及抗氧化劑」,了解油脂的自氧化反應機制,涉及自由基反應,並由實驗知道辣椒是一種抗氧化劑;近來報章雜誌一再談到人體的病變、癌症、老化等均和人體組織內自由基過量有關,因此興起研究尋找抗氧化性較佳的天然食物,於日常中多食用,將可減少體內自由基的生長,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

霧中精靈─莫氏樹蛙

本校進行兩棲類的研究觀察已經邁入第三年了,每一種蛙類都深具特色,都令人著迷,但因為我們位處南部,所以對於莫氏樹蛙非常的熟悉,幾乎每隔幾個星期就要去探訪一下每一個地點的莫氏樹蛙。因此這一次科學展覽的主題,就挑定以莫氏樹蛙為主角,進行一系列有系統性的研究觀察,希望能夠揭開山林霧中神秘叫聲主人的生態習性,更希望這些資料與相關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成功延續這已經被農委會列入特稀有保育類生物的生命活力,並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自然生態的觀察研究中。

豆科作物發芽過程中澱粉酉每活性變化的研究

種子一旦發芽,將再度重現植物生機,在眾多的影響發芽的因素中,充足的能量和養分供給,為胚之生長發育所不可或缺。種子萌發時,可誘導產生一系列之水解酵素,如澱粉酶(1 , 3 . 5 , 6 , 8 )、蛋白酶( 9 )、脂肪酶( 7 )等,分別將子葉或胚乳中神儲存的養分,分解成胚生長所必需的還原醣、胺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在三種不同類型的豆科種子中,如綠豆( Phaseolus , aureus L. )富含澱粉( 2 ) 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種子脂肪含量較多,而黃豆( G lycine mox (L.) Merill )則貯有大量的蛋白質,在種子發芽過程中,由上述三類作物種子所產生之澱粉酶量及其活性有何變化,是否與整個發芽過程呈正比關係,乃本實驗研究之動機”於本研究中,我們將以最簡明而有效的方怯( 4 ) ,來闡述其關係,或可為高中生物教學之參考。

一個曲線的故事---球面與圓柱面截痕展開圖形的討論

故事的開始是在我們這快快樂樂的班級無數個吵吵鬧鬧的下課十分鐘中的一個。有人手舉圓規高嚷:「圓規作橢圓,賭一場電影!」於是一個聰明人把課木捲起來,在上面用圓規畫一個圓,攤開了課本,「嘿嘿!……」 然而且慢!這是一個橢圓嗎?我們發覺這是個很有趣,可能也很重要的問題,經過了半年多的探討,我們要告訴你一個故事。

揭開蚊子自我控制繁殖的秘密

英國縱濟學家馬爾薩斯,於1798 年發表「人口論 」( Essay on Population )說明人口的增加呈幾何級數,而食物的增加僅是算術級數而巳,因而人口的增加總有超過糧食所能供應的時候,到那時,即為人口的極限。以有限的資源,供給無限的人口,小是餓死就是發生戰爭。故近數十年來,人類已逐漸重視人口的控制,節制生育,以緩和人口膨脹的壓力和能源枯竭的危機。自然界的生物雖然由於生存競爭,以自然淘汰、優勝劣敗方式,維持種族的繁殖。但他們同種族之間也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自我控制群體的數量,包括生理和行為約方式。例如: 1932 年,紐約水族館管理員布里德( C . M . Breder )和同事們做了一項卡白斯魚( Cuppies ) 的實驗,母魚為維持同一缸的群體數,竟把初生的小魚吃掉。其他缸內的魚,也自幼維持一雄兩雌的比例。蚊子的幼蟲在以往的文獻,若生活空間過度的擁擠或太過空曠,會自我控制群體數。因此,我們想以實臉,揭開蚊子自我控制群體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