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紫螺借東風!—探討海氣變化對海岸環境的影響

本研究從探討漂浮性貝類紫螺在台灣東北海岸出現的時間為起始,透過實地採集與海氣資料的收集、分析,找出紫螺漂流上岸的洋流與天氣條件。再以自製模型模擬印證紫螺出現的天氣條件。研究結果發現紫螺在西太平洋漂流的路徑與許多魚苗相同,因此在福隆上岸的天氣條件與魚群大量出現時期相同,可作為當地洋流變化與漁汛期的參考指標。紫螺的上岸也可作為當地沙灘污染的指標,一波波紫螺的到來也意味著海沙中的輕質塑膠微粒正在快速累積當中。

一個簡單現象的延伸

培養數學情操、訓練科學的頭腦。

揭開綠色面紗

高中化學實驗手冊第二冊實驗九及第三冊實驗四中,有Cu+4HNO3→Cu(NO3) 2+2NO2+2H2O之反應,理論上,溶液中應呈水合銅錯離子的藍色,但在反應過程中,有綠色出現這綠色的物質到底是什麼呢?以下我們自行設計一系列實驗來揭開綠色之謎。

賀伯發飆豐山劫─論地形、地質與風災的關係

去年暑假,在新聞、報紙和雜誌上,社會版都出現賀伯颱風來臨所造成的大災害。七月三十一日、八月一日兩天中最大二十四小時雨量高達 1748 . 5 公釐,最大兩日雨量高達 1986 . 5 公釐(中央氣象局資料),以致阿里山鄰近地區的公路沿線坡地造成嚴重之崩塌,交通斷絕,住家與田園流失,災情慘重。其中豐山的受災狀況更令人觸目驚心。到底豐山地區會造成這樣的災害,是人為的濫墾、濫伐?還是天然的地形、地質災害呢?為了探個究竟,並表示我們的關懷,因此激發了我們想去研究的動機。於是我們就在豐山,展開這次的研究活動。

晶生有道(續)

在第三十四屆全國科展中,蒙幾位教授的細心指導與鼓勵,使我們在國中階段利用課餘時間,針對以前的結果,經驗繼續研究。

孑孓掰掰~智能水溝清理機

水溝清理機器人加裝導輪後約為29.5公分。清理模組採用「撈取式」來設計卡榫式鍊條、帶動棘輪和挖取鍊條,配合1:6的減速齒輪,能增加扭力。傾斜角60度搭配5個挖取鍊條,有最佳的撈取效果。車架採用三角形結構,車輪改成「棘狀後輪」,馬達加裝1:10的減速齒輪,穩定性高,能在泥濘的地面前進。採用NCUE BRAIN GO智能模組連接前後兩個超音波感測器,可判斷陰井位置,自主在兩個陰井間來回清理。前進動態為前進4秒倒退2秒,能有效脫離汙泥障礙。一邊前進一邊捕撈有最佳的捕捉孑孓效果,如果放置定點,捕捉效果較差。

中國!站起來吧!角柱也能報國

去年學長們所研究的作品「角柱出新招」在上一屆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研究角柱體展開的部分,教授認為未能求得完整的結果,是一遺憾;此外尚有部分計劃未能完成,包括:展開圖變化形如何做成紙盒,及規劃一個角柱公園等。我們為了繼續完成他們的計劃,多次反覆研究去年的研究報告,擬定這學期的研究計劃。

紙電路印刷機研發及其運用於教學之可行性分析

研究為紙電路印刷機之研發,我們將紙當成電路板的基材,以銅箔與銀箔為佈線的導電材料,研究銅箔與銀箔在製作時,所需的時間、溫度、印刷電路完成度、耐流值與耐熱值等因素,來驗證我們研發的紙電路印刷機適合用於學校實習課程教學,培養學生LAYOUT的能力,亦可以把學生實習課程融入環境保護的概念。

星等測定

從事了很久的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但對於星星的認識還是停留在觀測和攝影上,對於星星的光度、距離、溫度等物理性質除了書本上已有的資料外,其餘的就一無所知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那遙遠的它們,我決定從最簡易的星等測定做起。

不同型態鈀奈米觸媒對直接乙醇燃料電池的應用

本實驗主要利用不同比例的界面活性劑來合成不同型態的鈀金奈米觸媒。並成功在水相以及相對低溫中合成均一度高的奈米粒子。此奈米粒子也擁有成為燃料電池的潛力,在控制成分比例下可調控其催化的表現,並且能達到長時間穩定的需求。實驗過程探討不同型態的鈀金奈米觸媒外,並使用乙醇電催化、CO吸脫附方式以及長時間穩定測試;研究得知不同比例的CTAB及CTAC搭配可以得到合金及核殼型態的鈀金奈米觸媒。電催化測試以核殼AuPd為1:1為最佳,其活性較純Pd高約4.42倍。CO吸脫附可得到觸媒的活性表面積;長時間穩定測試中AuPd觸媒較純Pd有約3.8倍的穩定度及容忍力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有助進一步利用鈀金觸媒改善純鈀在進行乙醇燃料電池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