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應用科學科

中寮鄉地區龍眼的調查研究

1.每逢夏季一到,本鄉通往南投的交通,曾多久被阻塞而告中斷,苦苦延誤上學時間,同時仔細觀察和思考,究其原因,王是鄉民採收龍眼,搬運到各個集貨場出售的關係,路邊堆積龍眼數量之多,令我們不敢想像,於是,引起我們這一群同學的好奇心,而著手進行調查和研究工作。2.此際,在返校日,已是龍眼盛產季節常有同學帶來校吃,甚至送給老師品嚐,我們發現有的同學帶來是殼薄的和殼厚的,有的外形大和小的,肉多的與肉少,有的水分多而糖分卻少,內心覺得很奇怪,且每年龍眼收成季節甚短,存放不久就下市了,於是我們內心起置疑重重,突然俱增,只好商討那辦公室間我們生物老師,在老師指導下,我們使開始進行搜集研究了。

尋尋覓覓

我的媽媽是家庭主婦,天天為了我們的三餐費盡心思,般近她在偶然的機會裡參加了婦聯盟的社團,擭知各種蔬菜中都含有有害人體的物質,她為了我們的健康,每天都不停的拿試紙在測試,相當辛苦,於是我和同學想出了一個法子,如果我們能找尋各種食物加入蔬菜中,可以降低其有害物質,那該有多好呀!因此我們就把這種想法告訴老師,老師鼓勵我們去實驗,去研究,找尋其答案,於是就開始進行這項實驗。

風中毛毛蟲(平面飛行翼浮力探討)

暑假中,由於家住公寓十六樓,白天南風吹過電線與樹梢的呼嘯聲,晚上鳥瞰五甲社區夜景,得天獨厚的居家環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爸媽每天上班。無暇陪我們去學校或中正文化中心,比較寬廣的都市綠地,放放風箏。上學期暑假的社團活動中,老師教我們如何在風箏主繩放猴子的遊戲。我們兄弟倆想靠南邊的紗窗口,放起原地起降的風箏遊戲,回到學校後我們就跟老師說明這個構想,老師認為不妨拿來做科展研究素材,於是研究之旅於焉展開。

啊!怎麼辦?

「恭喜!恭喜!」姐姐訂婚了,手指上帶著一枚美麗的金戒指。我要求姐姐將戒指借我看,她答應了,但戒指在手指上總是拿不起來,弄得手指疼痛又有些紅腫了。媽媽就帶姐姐到銀樓去請教老闆,老闆說:「只好把它剪斷才能拿起來。」可是這金戒指是有紀念性的怎麼可以剪斷,為了這樣我到學校請教老師,在師生共同研討下做了下面的各種實驗。

我的萬年月曆

我們曾經看到很多種類型的萬年日曆:有放在桌上的、有掛在壁上的;有用木板做成的,也有加上積木做的。都很好看實用。我想,倘若能夠設計理想的萬年日曆,也一樣可以節省許多物力、 財力、更可一勞永逸,減少麻煩,不必年年要去找新月曆了。

我戰勝了鼠輩

我們村子是出產香菇的地方,香菇味道好,營養價值高,價錢不錯,栽培香菇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每當星期假日,我就跟著爸媽到山上的菇寮,探收香菇,我多麼盼望今天又是個大豐收,可是進了香菇寮看到滿地狼藉的樣子,就知道情況不妙,仔細看看果然不錯,好的、大的香菇,大都被鼠輩給吞食了,損失慘重!菇寮裹裹外外放置了那麼多的捕鼠籠、捕鼠夾,難道說都奈何不了那些鼠輩?是捕鼠籠(夾)失靈?是放置不對?還是 …… 我一定得想出方法來戰勝這些鼠輩!

蛋殼--媽媽的好幫手

有一天聽到媽媽向爸爸說:「漂白水又用完了,你到天上福利中心記得買一瓶回來。」爸爸回答說:「衣服不能常漂白,妳瞧毛巾才用多久就破了,以後還是少用為妙。」媽媽提高嗓子說:「不用怎麼辦?桌布、白杉襯、內衣褲、毛巾 …… 都發黃了,洗又洗不白 …… 。」這一段對話,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在思考中聯想起姑姑潔白的瞼,是否和她常用蛋白洗臉有關?很想找出代替漂白水不傷衣物的安全漂白劑,便約了幾位同學去請老師指導我們做實驗。

資源垃圾分類的好幫手

五年級上學期,由自然課裡學到桿槓;又在老師的說明中,認識日常生活中許多運用槓桿原理的器具,例如:剪刀、天平、翹翹板、開瓶器、扳手、筷子、夾子等等。 「我們可不可以利用槓桿來做個器具?」在千瑩的提議下,我們一起去找陳老師研究。經過一番討論後,我們決定以垃圾分類為研究題目,設計一個資源垃圾分類器。

光學量角器與測振的研究

有一天上課時,鄭鈞瑋拿一面鏡子,利用陽光來照射我們眼睛,不論我們怎樣閃躲,他只要輕輕轉動鏡片,我們仍無沃閃躲。 我們學過用拳頭測量月亮的高度,也學過用竿影觀測太陽方位,及太陽高度角,我們幾個想,到底能不能用鏡子反射的原理來測量角度、方位和高度角,這個問題在我們腦海盤旋很久,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研究。

照明與視力

今天老師為我們檢查視力時,許多同學面對著六公尺遠的視力表,就如霧裹看花般的亂比一番,急得老師大喊:「你們都看不清楚嗎?」同學們以好頻頻點頭。「以前不是學過怎麼保護眼睛嗎?說說看。」「不躺在床卜看書。」「不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地方看書。「....。」「老師 ,怎麼樣的光線叫太強?怎樣的光線叫太弱?」「老師,有一份週刊上寫著:閱讀時要使用 60 燭光的燈泡照明。」「老師,我家和學校都使用日光燈,究竟是那種燈光好呢?老師說:「嘿!這些問題真不錯,為了視力保健,我們共同來研究好嗎?」「好哇」,於是我們就展開了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