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應用科學科

光合作用的藝術

有一天,我們趁著陽光普照的好天氣,大家正要檢驗日光對光合作用影響力的大小,當要進行之時林怡翠同學提出一個問題,錫箔紙不夠怎麼辦?有位同學便順口答道:只要不讓陽光通過,任何東西皆可作為代替品,當此話一出五花八門的材料出現了,其中江慶人拿出負片來,想作看看,我們放心不下,於是就跑去請教自然老師,老師回答說:「你們就用負片試試看吧!」也許你們會有很好的答案出現,便從影響光合作用的材料上去著手研究。

好玩又有用的巨蟹號

二年級的時候,自然課有玩磁鐵的實驗,我和同學收集磁鐵來玩賽,當我們比賽哪個磁鐵的磁力比較強,大家都覺得馬蹄形的比較強。我心裡想,馬蹄形的一定比較強嗎?於是開始進行研究。

全自動加油站

每當經過加油站時常可看到機車、汽車大排長龍等待加油,尤其尖峰時間常因人員不足而浪費顧客的時間,而有些顧客總是對加入油箱的油量起懷疑,而產生了不少衝突,循其其原因在於加油人員操縱易失公正,產生敝端,因此研究了此一自動加油站以代之。

磚牆的結構、座向、能減輕地震損害嗎?

在一們清風送爽,風和日麗的星期天,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到圓山(冬山鄉)郊遊,順便分組採集植物製作標本,忽然我們發現,山腳下一家四合院式古老農家整潔的庭院茂密的樹木而右邊二幢房屋的磚牆卻倒塌了,左邊的二被房屋也龜裂了,唯獨中間二幢房屋完整無缺,好奇怪啊?我們幾個人由於好奇心的趨使,便勇敢的去請教屋主,細問之下,才知道,眼前這些情況,都是由於地震給帶來的災害,頓時,打從內心浮現出一股莫名的疑問,為什麼?同樣一家四合院式農家,同樣的建造方式,又在同一個地方,為何會有三種不同情況的發生?倒塌!龜裂!完整!好不奇怪呢?便決心揭開這個疑問,返校後,便邀請老師指導,從事實驗,竭力探求答案。

為什麼我捉的鱔魚會最多?

我們村子是出產鱔魚的地方。鱔魚很「補」,價錢很高,捉繕魚是最好的副業“每天放學回家,我就背著魚簍去田裡「放」,隔天一大早就去收,我多麼盼望簍子都裝滿了魚!可是打開後,大部份都沒有,有時甚至是一條可怕的水蛇,田裡鱔魚很多,為什麼捉不到呢?是魚簍不好?是放法不對?……我想:一定可以研究出捉魚更多方法。

廢能源回收利用

目前全球正向能源不足的危機當中邁進,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節約能源」, 但成效似乎不顯著,其原因大都由於現今消耗能源的產品過於眾多,使得能源之消耗量日益增加; 因此積極尋找隨手可得且被忽略的能源。在我們浪費或消耗的能源中尋找一種方法,使這些能源再利用。

吊橋的研究

在通往谷關的路上有很多吊橋,每座橋的結構不完全相同,我們找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研究有關吊橋的問題。

小玩意解決大問題

一次回鄉下外婆家,見舅舅在灌溉農田時,用一構造極簡單之機械,接於溪床上或溪岸邊來打溪水灌溉,此種簡單機械是用三根竹竿,上端交足於一點”在交叉點繫二根粗蠅,繩子下端綁一有手柄之竹簍以便擔水(如圖),而人立於溪流中用力將水滔上岸,甚為辛苦。我看後突然想起在地下街曾見過一種喝水會擺動之”醉鴨”,此種玩具不須燃料或電力等而能運動不休,故能否應用此種玩意來代替人顯或其他機械工作,非但可節省寶貴的”人力”,亦可節省”能源”,於是回到學校跟老師討論此問題,於是在理化老師指導下開始了我們主題之研究探討。

爆出歡笑來

每週六的團體活動是最期盼的時刻,因為我們「科學研習」小組成員來自四年級各班,大家對自然科學都有濃厚的興趣,討論起來格外熱烈。有一次老師指導我們「什麼是科展」時,老師舉了不少的例子來說明,其中一件是去年台中市初小組「你能安心嗎?」得佳作的作品,當老師說明到他們的實驗結果認為市售的爆米花器具最安全,牛奶罐次之,而瓶蓋最危險,立刻有同學舉手問老師:「我們在一年級上自然課也是用瓶蓋來爆玉米花,既然瓶蓋最危險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用它來做實驗呢?」「我們能不能不要用瓶蓋來爆玉米花?」,「那要用什麼呢?」,「我們自己來設計好了!」就這樣,我們在老師指導之下展開這個主題的研究。

五顏六色─利用旋光色散製造各種單色光

不同範圍波長的色光對某些植物之生長具增強或壓抑的作用〔 1 〕。而在自然界中,生化的領域裡,許多光反應受某幾段範圍波長色光的影響。大家所熟知的產生色光方法,不外乎是稜鏡色散、光柵色散及濾光鏡等。其中稜鏡色散、光柵色散對不同色光有分布在不同光徑上的缺點,而濾光鏡則只能得到其中某一範圍的色光,無法產生多範圍波長色光之光束。因此我們想到是否可以利用光的其他性質,來產生特定範圍的混合色光?以滿足生化反應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