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應用科學科

簡易消除豆類加工品所含過氧化氫之探討

消費者報導雜誌於八十五年七、九月號期刊( 183 及 185 期)報導,經消基會抽樣全國豆類加工品,檢測其過氧化氫含量,結果顯示素雞、豆皮、百頁結、干絲及麵腸均 100 %殘留過氧化氫,且經水煮沸 30 分鐘處理後,過氧化氫仍無怯消除,這則消息的確令喜食營養豆類加工品的消費大眾,尤其素食者震驚、擔心不已。基於想化消極拒買、拒食為積極改善,乃探討如何藉適當的烹調處理,可以消除豆類加工品所殘留的過氧化氫,以便提供大家安全食用豆類或麵類加工品的良好前處理方法。

萬能游標卡尺

在機械零件的製造中,現場暈具的運用直接影響到零件的精度,測量方法運用是否得當,會影響到整個生產速度及生產量。傳統的游標卡尺無論是「目標刻度型」、「附錶式」、或為現在最最新的「液晶電子顯示型」等都只適合用於測零件的內外徑、長度、深度等部分的尺寸;而對於外螺紋節徑現場的檢驗與測量,就必須利用目前使用最廣,但也最麻煩的三線棒(圖 1 一 l )或較為昂責的三線組合規(圖 1 - 2 ) ,較難以操作的螺牙分厘卡(圖 l 一 3 )等才能測得,而在現場之外檢驗則可利用那螺紋測定儀(圖 l 一 4 )或為更精密、更昂責的萬能潤定機(圖 l 一 5 )才能測得。至於內螺紋的現場檢驗與測量除了利用螺紋塞規(圖 l 一 6 )來比較外,就沒有其他好方法了,而現場以外除了利用繁雜的內螺紋檢驗法(圖 1 - 7 )之外,就只能利用高精密測量儀(圖 1-8-l )。同時對於外錐度的現場檢驗與測量,除非是從機械上卸下,以繁雜的方法測量(圖 l-9 )外,在加工的機械上是無法測量其準確的尺寸,內錐度值的現場檢驗除了以錐度量規(圖 1-10 )來比較判斷外,就無法測得其值了。而在現場以外也就只能利用繁雜的測量法(圖 l-11 )或為昂貴的高精密測量儀來測量(圖 l-8-2 )之外,也就沒有其它方法了。針對以上種種的現場零件加工的過程中之測量問題,乃力求提出解決與改進之道,以傳統游標卡尺的原理,配合螺紋與錐度的基本原理,研究創造,以期待能綜合解決這些現場測量之問題。

人工智慧之另一方向─專家系統

每當我們到醫院看病時,醫生總是不厭其煩地詢問病人有什麼病情。如有沒有發燒呢?有沒有頭痛呢?有沒有流鼻涕呢?問了些問題後,醫生就可以下判斷:你得了 × × 病。由此可知,似乎只要有一些規則,我們就可以判斷有何結果。例如:你既頭痛頭昏又打噴梯,你可能得了感冒。當然,以上的例子只是隨便說說而已,但若是實際上請醫術高明的醫生,把一些診斷疾病上的徵兆或條件,寫成明確的規則,交由電腦去處理,如此診斷的工作就可交給電腦,而一般不懂醫術的人也可藉助電腦自行判斷疾病。

怎樣綠化美化學校環境

(一)本學年度上學期校長會議中,市長林柏榕先生重視本市綠化美化工作。為推展是項工作,答應撥每一所學校壹拾萬元綠化美化經費,並規定專款專用不得移作其他用途的開支。(二)臺灣省政府主席李登輝先生倡導七十三年為臺灣綠化年運動之指示。綠化美化工作要先由學校開始做起,再推廣至機關、工廠、市容以及社區裏的每一住戶,心甚嚮往。(三)本人愛好園藝、美勞,故樂於參與綠化美化工作。又奉校長指示負起策劃本校綠化美化工作,為使這項工作做得盡善盡美,讓大家享受到綠化美化後的優美環境,增進教育效果,達成美化人生的目的。所以本人研究:「怎樣綠化美化學校環境。」

兒童對色彩的愛好鑑賞力及感受性的研究

如何為兒童安排適當的學習情境,引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誘導兒童的學習活動,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在五彩繽紛的彩色世界中,色彩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生活。因此,學習情境的設施和佈置,與學習效果,必是息息相關的。例如:校園校舍的設施、教室環境的佈置以及學生的校服、課桌椅、文具、讀物、教師教學用的教具、揭示板等等。如能配合兒童對色彩的感受性和特質,酌予變化。打破傳統的,以灰、褐色為主的觀念,使兒童沐浴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中,孜孜不倦。因此,作者做了本項的調查研究,希望它能提供給教育同仁今後在教育設施和學習情境的改善,有所參考和依據。

拍攝自然科學教學幻燈片的研究

多年來,視聽教具在教學上的成效,一直被從事教學活動的教師們,或研究教學級的專家們所認定。由於科技的發展,使視聽教其的重心,由原始的書本、粉筆、黑板等移向影片、幻燈片、反射投影器、錄音帶等電化的視聽教具。作者平時教學時,對於其中的幻燈片一項較常接觸,並認為利用教學幻燈片,其有很多優點。但因為在市面上不易找到合意的幻燈片,要不然就是價錢太貴,學校買不起。由於教學的需要與個人對攝影有興趣,也就有了自己動手製作教學幻燈片的意念,並著手研究。

智慧型省水馬桶

打開電視,無意間看到報導非洲等荒災地區缺水狀況,看到他們這樣痛苦,心裡覺得很傷心,頓時才想起水的重要性,沒有它是生存不下的。 處於熱帶氣候的地區,常因缺水而鬧荒災,自來水公司不得不以暫時停水來限制民生用水,於是每個人都很珍惜水資源,即使是一滴或兩滴,他們也不亦樂乎。現在臺灣地區的水資源日漸缺乏,經常飽受缺水之苦。根據調查,不均每人每日用水量高達 200 ~ 300 公升,於是我們好奇地想找找生活用水到底用於何處?該怎樣把水發揮到有效利用,既可省水又合乎經濟性呢?若能改良現有的用水設備,則可達到省水目的。

為校除害──隔音牆的探討

由於學校的附近就是飛機場,旁機又是民權東路,每次上課時,吵雜的聲音,總是讓我們聽不清楚老師的講課,害的老師上課都要一直停頓。為了解決大家的不便,於是我們決定研究找出一個好辦法。

噪音殺手就在你我家中

去年我們研究校園噪音問題,在全國科展中大出鋒頭,不但勇奪第一名,還獲頒環境保護特別獎及中華建築學會特別獎,給我們很大的肯定。 大家獲得很大的鼓勵,決定再接再勵進行研究噪音問題,調查地點,則走出校外,讓大家回到自己家中實地尋找,並研究怎樣才能減少「家庭噪音」。

追尋我們的根

政府為喚醒國人不絕如縷的重「根」愛「源」的情思,今年國民小學四年級社會科試用本,重心就放在「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指導小學生如何去追追追尋循循,追尋我們的「根」和「源」。我們為了達成這個深具教育意義的教學目標,並響應迎接自強年委員會之「愛鄉更愛國」運動。本校特成立調查研究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從事以下各項調查,並將研究結果提供給國立編譯館,俾作修訂時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