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組別查詢
依參展學科領域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依得獎情形查詢
(一)本栽培法係筆者深入農村輔導農民,有感傳統點播法1.工作之煩雜(割稻→紮草→搬草→噴殺草劑→搬草一點播 →覆草);2.時間之緊迫(需於寒露前後一週內栽培完畢, 否則產量甚低);3.播種量之不均(因係包工制,每穴之種 子數不定)及 4.不穩定性(遇雨易使種子腐爛)等缺點,仍擬定研究改進之計劃。(二)本研究多項調查工作,皆配 合教學實習進行,使學生能實際瞭解作物的農藝性狀及作物改良的過程,達到更高的教學效果。
72 年大學聯考歡學試題,有底下這個題目:設 O<0<π/2試求 3/cos+2/sin0之最小值。事後有很多人(包括大學教授)認為這個題目應該用微分來解,但三角 函數的微分在高中階段並未講授,故用微分解這個問題,實崔是超出高中生的能力範圍,因此激起我們對這個問題研究的興趣,希望能想出一個較完美的解法,並能推到一般的結論。
生物圈內有許多腐生性的微生物,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在顯微鏡底下呈現出美麗的世界。其中有一群具有金黃色菌絲,並有孢子堆柄形如牙刷的真菌更是美妙無比,在實驗室中,只要有顯微鏡即可研究之。因此,我拿它來作為課外之研究題材,想藉此研究以了解其生活史;且據文獻所載:世界上目前被鑑定出之牙刷黴菌有 12 種,而我在實驗中只發現三種,希望能繼續發現在台灣的其他種,使台灣之牙刷黴菌有更完整的資料。
本作者於71年3月參加全國科學展覽作品(生物科高中教師組)報告中,判斷茄葉中抗感染皮膚的黴菌(Cladosporium Cl- adsporiodes )成分之薄層析展開圖之R f值,約為0.77~0.63,但未能萃取此有效成分,方便應用於醫療上,故繼續研究之。
青年如樹之根、果之蒂;根壞則樹枯,蒂壞則果落;青年一壞禍敗亂亡便無所不至。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唇若失去,齒仗誰溫?故宋代畫家鄭思肖畫蘭花連根帶葉皆飄浮空中今,然沈痛感慨:「國土淪亡,根著何處目賭?“中國之恨”正陷於“前途茫茫;暮氣沈沈”之際吾等焉能等閒視之乎?
去年暑假我們參加學校舉辦的少年科學研習營,老師出了一個數學問題,很有趣,叫做移位遊戲。遊戲內容如下:你能不能動腦筋將左下方棋盤上的棋子,在下面的兩個條件限制下變換成右下方棋盤的情形(也就是將空格兩旁的黑白棋子換位)。
(一)小時候,在街頭看到叫賣風車的小販,覺得很好玩“直到二年級上美勞課時,經老師的指導,製作起精美的風車,才算有起步的認識。 (二)這種四片的風車,仰仗著我們的運動,風力的作用,以便增加它本身旋轉的速度。說到這裏,使我聯想到片數的不同,同時在形狀差異下,它的效應不知又如何?甚至由平面的探討推廣到立體(渦輪)的研究,其結果又是怎麼一回事?這些都有待下面實驗加以證實。
是因在課堂上某位同學向數學老師請教有關這類題目之求法,而老師是以一般分析方法解題。於足我們就互相研究出以統一化之整數圖解法。原題:棋盤形之街道(如下圖)今由 S 走到 T 之捷徑中所走路線恰平分這區域之走法共有幾種?解法:等於求滿足 x1+x2+x3+x4=10且0≦x1≦x2≦x3≦x4≦5之整數解 ,今列老師課堂上之分析如下圖,故得12種
「動量」是高中物理力學篇的重點之一,有關動量守恆性常以「火箭」為例當作解說,火箭固然是我中國先民的智慧結晶,然因未善加研究方展,反為西方世界所用,令人痛惜。國內的高中生,甚或大學生,除了在節日慶典能見到娛樂性的火箭之外,就只能在電視、電影裹看看外國火箭的發射紀錄片斷,問或有些許學校組織「火的研究社團」能身歷其境外,鮮少有較實際的體驗,因此常會造成火箭的推進係與空氣間的作用和反作用所造成,與噴射機之飛行概念混淆不清,為了澄清這種誤解,更為了說明上的便利,故而設計這套模擬實驗,以做為示範教學或學生實驗之用。文內提及之「火箭」實際上若以「水箭」名之應更為妥切,但為了方便,仍沿用「火箭」之名。
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我們實在很想做些數學題目,可是常常不知要做什麼,也不知該如何去做,老師了解我們的困難,也知道我們對數學有興趣,所以常講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給我們聽,或找一些有趣的數學題目讓我們想想做做。最近,老師又出了一道數學題目讓我們當遊戲玩,按照它的規則玩下去,越玩越覺得有趣,幾個人還把玩出來的結果互相拿來比對,再請老師指導。經過長期的推算整理,加上老師的指導,就滙成了這一份成果。這遊戲的作法是這樣:「任何大於零的整數,如果是偶數,就把它除以 2 ,如果是奇數就乘以 3 再加 l ,然後把所乘的結果,繼續用以上的方法做運算,最後一定會達到 l 。」老師說,這個數學遊戲,裏面包含一個數學難題,是由原籍波蘭的著名美國數學家烏則教授( Stanislaw Ulam )提出的,這題目讓小學生來試做都會明白,可是到現在數學家們還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找不到一個理論上的證明。雖然,老師知道我們的數學知識不多,目的不在期望由我們來做出好的解釋,但是,因為得到老師的鼓勵,我們也就敢來對大數學家的猜想作檢驗了。如此,我們就興致勃勃地往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