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4屆--民國73年

彈射(手擲)滑翔機翼的研究

去年寒假,我們到清華大學參加新竹縣政府主辦的「全縣中小學青少年科學研習營」活動。在「空中翱翔」單元中,教授先解說飛機飛行的原理,然後指導我們製作模型飛機一彈射(手擲)滑翔機。在試飛時發現有些飛機飛得很好,有些飛機卻飛得不好,為什麼呢?我們想揭開它的奧妙。由於我們的經驗不夠,在設備器材及經費有限的條件下,我們決定先從彈射(手擲)滑翔機的機翼部份進行研究。

說明火箭原理的模擬實驗

「動量」是高中物理力學篇的重點之一,有關動量守恆性常以「火箭」為例當作解說,火箭固然是我中國先民的智慧結晶,然因未善加研究方展,反為西方世界所用,令人痛惜。國內的高中生,甚或大學生,除了在節日慶典能見到娛樂性的火箭之外,就只能在電視、電影裹看看外國火箭的發射紀錄片斷,問或有些許學校組織「火的研究社團」能身歷其境外,鮮少有較實際的體驗,因此常會造成火箭的推進係與空氣間的作用和反作用所造成,與噴射機之飛行概念混淆不清,為了澄清這種誤解,更為了說明上的便利,故而設計這套模擬實驗,以做為示範教學或學生實驗之用。文內提及之「火箭」實際上若以「水箭」名之應更為妥切,但為了方便,仍沿用「火箭」之名。

冷凍食品保存法的研究

在我們家裡,有許多新鮮食品(好比:豬肉、魚、蝦等)在冰箱內經過二星期冰藏後,味道與新鮮時有些差異,這些現象讓我產生了下列問題:(1)食品放置冰箱為何仍然會腐壞呢?(2)冷藏前後怎樣處哩,更能保持新鮮?(3)冷凍溫度愈低是否愈能保鮮?(4)冰箱溫度的變化會不會影響新鮮度?上述各種問題,我決定以草蝦為研究素材,近已研究如何延長冷凍食品保存期限,因此在媽媽的協助下,我向老師、專家們請教,它們都盡力協助我對冷凳食品保存法,展開一連串的研究。

高雄市後勁溪水質污染

自從高三接觸到地球科學後,深覺鄉上環境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的,所以環境品質之優劣,為值得重視的課題。近年來,高雄市快速成長,雖成為全省首屈一指的工業都市,卻使市場居住的生活環境受到文明副產物之嚴重污染,其中以水污染產生的害處,對市民生活構成很大威脅。根據最近之報章雜誌報導中,顯示高雄地區河川,以後勁溪水質污染負荷量最為嚴重,身為高雄市民的一分子,對自己生長的鄉土,應付予積極關懷,囚此我們乃利用寒假課餘時間,對後勁溪水質污染情形,作實地調查研究,期能喚起大眾正視水污染問題,共同維護純潔水質,為創造更潔淨,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一個數學模式的探討

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我們實在很想做些數學題目,可是常常不知要做什麼,也不知該如何去做,老師了解我們的困難,也知道我們對數學有興趣,所以常講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給我們聽,或找一些有趣的數學題目讓我們想想做做。最近,老師又出了一道數學題目讓我們當遊戲玩,按照它的規則玩下去,越玩越覺得有趣,幾個人還把玩出來的結果互相拿來比對,再請老師指導。經過長期的推算整理,加上老師的指導,就滙成了這一份成果。這遊戲的作法是這樣:「任何大於零的整數,如果是偶數,就把它除以 2 ,如果是奇數就乘以 3 再加 l ,然後把所乘的結果,繼續用以上的方法做運算,最後一定會達到 l 。」老師說,這個數學遊戲,裏面包含一個數學難題,是由原籍波蘭的著名美國數學家烏則教授( Stanislaw Ulam )提出的,這題目讓小學生來試做都會明白,可是到現在數學家們還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找不到一個理論上的證明。雖然,老師知道我們的數學知識不多,目的不在期望由我們來做出好的解釋,但是,因為得到老師的鼓勵,我們也就敢來對大數學家的猜想作檢驗了。如此,我們就興致勃勃地往下做了。

以高中數學探討星球運行與其運行的實體與電腦模擬

在高中物理星球運行中曾提及刻卜勒的三定律如下三點:“某行星繞恒星的軌道為橢圓”。(二)某星球在橢圓軌道中等時距掃過等面積。(三)諸星繞同一母星,各星球R3/T2保持定值。(R是軌道半徑, T 是運行周期)但是並未對三定律的來源,做一來龍去脈的推演與介紹。以致吾人無法了解,基於此,使得我們對於星球運行為何會如此發生了興趣,進而以所學的數學及物理知識,對星球的運行加以探討及模擬”

台灣地區酸雨的測定與分析

雨水酸化現象最早是在 1967 年於北歐為瑞典的科學家所發現,但歐洲地區的雨水可能自1950年代使已開始一年一年地增酸,若以 PH 值表示,則約從過去的 6.0 降至目前的 4.0 左右,但 PH 值到達 4.0 以下亦是常有的事。一般所謂雨水酸化,是指PH值低於 5.6的雨水而言。酸性雨水降至地面,對於環境乃是一種嚴重的威脅,一般報告指出它會使土壤變酸,減低肥力;侵蝕金屬造成生銹,會損害建築物,為害木材;會傷害植物,阻礙植物生長;會使湖水、池水變酸,為害或消滅魚類;會改變土壤或空氣中的生物相,造成不平衡;另外亦可能影響動物的生長,以及人類的健康。它的影響雖是緩慢且難以發現的,但卻是全面性的,故被認為是一種近代環境的大問題。木研究是在測定與分析台灣各地區雨水的酸化的情形,希望人們加以關心、研究,並設法解決。

利用微量天平測分子直徑

化學課本第六章曾教我們利用油膜實驗求硬脂酸分子的直徑。當我們興奮的進行實驗時,卻失望的發現油膜形狀極不規則,面積不易測量,使測出的分子直徑誤差很大。為能更準確的測量油膜面積,我們利用透光原理將油膜投影描繪在方格紙上,再利用微量天平測出方格紙的質量,最後將質量換算成面積,如此就能更精確的求出分子直徑了。

怎樣識別七的倍數

上數學課時,老師教我們“拍七”的遊戲(數到帶有 7 的數目,如 17 、 27 等,只有拍掌,數到是 7 的倍數如 14 、 21 等要摸耳朵或點頭)每次輪到我,不是數錯,就是動作錯,有些同學,也跟我一樣,於是我找了幾個同學一起討論研究,發現 7 的倍數時,我們最容易弄錯,那要怎樣識別 7 的倍數呢?

集集地區氣候面面觀

上自然課「大氣的流動和水的循環」的時候我們決定對居住環境「集集大山」地區作實際觀測來加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