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組別查詢
依參展學科領域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依得獎情形查詢
我們經常看到兒童們很起勁兒的遊戲,不知疲倦,不覺厭煩,即使父母嚴加禁止,他們仍舊會設法玩耍,由此可見:喜愛遊戲楚兒童的天性。根據資料顯示:在目前升學主義的壓力下,我們的數學教育正面臨嚴重的危機,由於教材的枯燥、呆板,已無法引起學童的興趣,教師如果再採用注入式的概念指導及機械式的反覆練習,則學童們必視數學課為畏途。有鑑於此,筆者認為:教師若能善用兒童喜愛遊戲的天性,將激材轉化成生動、有趣而富有創造性的遊戲,必可提高學童學習的與趣,增廣學習的領域,並有助於數學教育的發展。下面僅從筆者最近所創作的一些數學遊戲中,提出三項活動,以簡易的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方式出現,來描述數學遊戲在數學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如何的重要;其中「活動一:三明治的數字謎」一一不僅適用於各年級的學童有關數的大小(多少)比較之練習,更可建立『 逼近」及「介於 × × 之間」的數學概念,以作為未來高中、大學階段學習 『 實數的完備性 』 及 『 三明治原理( Sandwi ch Princple )」的直覺經驗。(難然對於國小學童而言,活動內容僅限於自然數或有限小數的範圍);「活動二:卡通座標圖」一一適用於指導四年級以上的兒童,學習「二對一對應」的笛卡兒平面座標概念,以作為中學時期學習解析幾何的準備;「活動三:密碼信」一一適用於具備「二對一對應」概念的學童,讓他們透過密碼的翻譯過程,去體驗數學概念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藉以提昇其數學的興趣。
小學四年級上學期自然課程有「雲」單元,課外尋找材料;欣聞中央目報專題報導「發展風力發電」計畫,本地區風速大,又有許多海埔新生地,條件最適當。學生提問題:「風怎能變成電?」促成了我們的研習活動。
心速算法是筆者在武淵國民小學一邊教學一邊探討研究的一些心得。從實際教學鐘,我發覺心速算法確實能使小學生產生輕快、新奇、有趣的感受,因此,願意提供給各位中小學教師參考,至於文中所用的名詞,瘸是自己想出來的,如果有不妥當的地方,希望各位讀者賜教。
本地漁友們以漁諺「搶風頭、趕風尾」來擭豐產,「烏腳西南」需邊雨,「秋風怕風」 …… 等來定作息,這些是以風、雲、雨來預測天氣。其中尚未以太陽顏色來預測側天氣的漁諺。俗諺:「出門看天色,見人看臉色」,天「色」怎樣看?如何來?除此以外,太陽在不同的天氣與是什麼顏色?早晚太陽為何發紅?其顏色如何變化?為何如此變化?能否以斜陽轉紅的(角度)位置來預測天氣呢?
除了天生目不明的人之外,誰都生活在光明的世界裏,知道太陽是最大光源,但是還有許多細節,如光的速度、波動、折射、反射 …… 等問題,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國小階段關於光的前進、激動、反射、折射的探討,就是要用〞模型〞把這些不易具體觀察到的現象,能在很小的空間內,利用最短的時問,把它呈現在受教者眼前,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兩年前的一天,由於陰雨的天氣,教室光線灰暗,班上張先登小朋友,伸手開啟電燈開關的時候,由於張小朋友手上沾有水份,加上開關部位的漏電,只聽張小朋友驚叫一聲,便倒了下去,原來張小朋友患有心臟病,囚此觸電之餘便暈了過去,急救了好一陣才挽同可愛的小生命。又有一天的晚上,作者半夜醒來,正值尿急,’前往廁所的通道上,由於摸索開關之際,腳踢障礙,而摔了一跤如果換個年老的人,這一摔真是不堪設想。這兩個經驗,使我聯想到:假設有一種儀器,可以代替電燈的開關,而利用手上的控制器,站立於遙遠的地方使電燈發亮,定能造福人類,美化人生,這個構想,引起了愛好電氣的同事李瑞芳老師的興趣,而共同研究,利用課除的時間,經過二年來的搜集,嘗試、研究、自創出一種「不用開關可以控制電燈明滅的廉價裝置」。
我們的蔣總統經國先生曾經有所指示:「………我們的科技要趕上先進國家,必須要普及電腦的教育與應用,由政府、教育界及企業界共同努力,合力發展電腦及資訊工業…。」前年的資訊週( 69 年12月 8 日~ 12 月 14 日),去年的責訊週(70 年 12 月 7日~12 月 13 日),以及報章、雜誌、電視報導亦如火如茶的展開這個有意義的活動,目的是要讓社會各階層人士,瞭解資訊的意義。我們忝謀國小教師更瞧該體認到我們是教育界基層的園丁,有責任把播下的種子加以培育灌概,因此藉著這次科展的機會,為了瞭解電腦的原理、結構和運用,被製作有關資訊方面的教學板、說明板,使得日後老師的教學、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均有所裨益。國民教育是基礎教育,為了往下紮根,以養成預備知識為目的,使學生們在個序顯進的成長過程中,繼續研究發展,將來能為國家儲備更多的資訊人才,帶給人類更大的福祉,輔助人類改進社會,使得人們日益提高生活水準。
(一)目前個人電腦風行,許多家庭都擁有它,但市面上卻嚴重缺乏富有教育性的軟體,致使們人電腦淪為電玩的層次,殊為可惜。(二)電腦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快速的計算能力,以及敏捷的邏輯判斷力,何不嘗試將其應用到教學上。(三)今年初,本校家長會長黃正義先生購眼本校一套小教授 MPFⅢ電腦,使我嘗試向電腦補助教學( CAI )踏出第一步。
數學上常有難題,係出自於學者對於難度的誤估,像 Fermat 最後問題、四色問題,起先都是當人們憑直覺就宣稱他們發現了什麼?直到後來有人想真正證明時,而發現邏輯上困難重重,一旦無法很快解決,這些問題反而輾轉成名,此種現象顯示一個事實,也就是數學上許多問題,常有似易實難者存在。作者有位研究工程設計的朋友,提出一個問題,他希望能夠不經過逐次試驗,僅憑藉著公式之推演,使分母在限制之區問內,而找出一個最接近已知數的分數;事實上逐次試驗在做法上也的確不切實際。學過連分數的人,有可能很快聯想到利用漸近分數的理論,最多稍加以推廣,應可很快得到結果,可是一旦到發現漸近分數所能適用之區間與給定之區間大不相同,而且問題的結果也隨著區間的變化,而幾乎無法統計出一條規律時,就會發現此問題決非想像之容易。此問題給人感觸良多,作者以有不畏艱難全力以赴。
時代日新月異,科學教育的推動,有效的造就人才,促進科學的研究與發展,是今日教育的重點之一。設計有效的科學教具,藉這簡單儀器的觀測,有助於概念的說明,各種現象的解釋,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實際觀測,加深觀念與徹底的理解,有興趣於觀察自然現象的奇觀,探求宇宙的奧秘。祇有經由觀測所得,始能成為真正本身的知識。去年曾經設計製作「多功用日晷儀」利用日影觀測,對教學上的效益匪淺。因此,今年繼續研究,配合國民小學社會科第八冊六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地球的運動和季節的發生”及自然科第七冊六年級上學期第八單元“地球的自轉”、第九單元“地球的公轉和四季” ,著手設計構想創新,富有啓發性,使學生更容易了解有效的科學教具 ─ ”光環與焦點”太陽位置觀測儀。如何從基本觀念上逐一理解,進而探討科學的本質,化抽象的觀念為具體的產物,就是學習自然學科的目的,亦正是設計製作本觀測儀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