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教師組

追尋我們的根

政府為喚醒國人不絕如縷的重「根」愛「源」的情思,今年國民小學四年級社會科試用本,重心就放在「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指導小學生如何去追追追尋循循,追尋我們的「根」和「源」。我們為了達成這個深具教育意義的教學目標,並響應迎接自強年委員會之「愛鄉更愛國」運動。本校特成立調查研究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從事以下各項調查,並將研究結果提供給國立編譯館,俾作修訂時參考之用。

替代「能力分班」的能力分排科學教學法

作者認為:教學時,應該在「常態分班」及「五育並重」之原則下,時時顧慮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此以數學科為中心,研究適合「個別差異」的「能力分排教學法」。

野鳥的客棧-旗津島

在上自然課時,發覺學生們喜愛鳥類,但對鳥類的知識十分貧乏;在他們眼中,似乎每一種鳥都叫「麻雀」。當然,鳥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飛禽,再加上資料標本的欠缺,學生們根本無從探索起!終於決心製作一份鳥類鄉土教材。沒想到在第一個月就發現 21 種野鳥,有些還是難得一見的稀有種類一到底是何原因,使牠們願意光臨?牠們賴以生存的因素何在?這一切的一切,益堅我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心願。

新課程 "圓筒的滾動" 之探討與實測

拿幾個圓筒(或球)在一個斜面上滾動,您想,那一類的圓筒(或球)能滾得最快呢?重的或輕的?長的或短的?空心或實心的?粗的或細的?鐵的或鋁的?上面這個頁驗非常有趣,可媲美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自由落體實驗,也正是小學五年上期自然科學實驗教材”圓筒的滾動一所要探討的。

甜菊晶與甜菊蜜分離之研究

去年以甜菊之提能為題參加展覽,為了獲得更進一步的成果,而繼續擴大並深入原來之研究。

宇宙奇珍-天然岩石的探究

我曾經幾度到墾丁公園、鵝鑾鼻及佳洛水去旅行,覺得這裡的地形非常的特殊,形成了各種特別吸引遊客的天然景觀,為全省各地所罕見。目前在國民小學的自然科學課本中有關地質方面的單元很少,尤其是有關各種地質的主要成份之資料更是全無。如能將這種特別吸引學生的自然景觀研究成一套有系統有組織的地質資料,介紹給學生認識,將是對地質教學之一大貢獻“

花笑了─捉住鮮花青春

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物質生活的充裕,人們漸漸走向對精神生活真、善、美的追求,當今插花班林立,婦女以插得一盆好花為榮,且爭相習之,即為例證。無論辦公室裹、客廳、房間有一束鮮花,不但美化環境,亦可透過視覺上消除疲勞,透過嗅覺上吸得一股花香,更可達到身心舒暢,生氣盎然之效。一日,合議桌上擺了一盆花,大家異口同聲讚美造物非凡。隔日卻見花影消瘦,灑下片片粉淚,不禁為花嘆息,「紅顏薄命」「昨日黃花」,更何況費了一番心思設計插花的老師。雖不如林黛玉的淚灑葬花為花哀悼,心也不甘將嘔心泣而之作此此入垃圾筒中。相信賞花、插花者都希望好花常留!我們是否也能為它捉住青春呢?

揭開魔瓶之謎

去年學校舉行校外教學和小朋友到新竹青草湖十,有許多小販在賣"魔瓶"只要用手輕輕一握,瓶忠液體就千變萬化,好玩極了,玩呀!玩呀!問題就來了,「老師,這"紅水"為什麼會上升?」老師,這"綠水"是什麼?」我玩了玩,想了又想,一時也說不出個道理來,只好無奈地說:「小朋友,等老師回去研究看看,是不是能找出答案。」

台灣昆蟲之生態

(一)自幼對昆蟲有濃厚興趣。 (二) 六年前為發表「彼紋白帶日陰蝶」之幼蟲期,苦無良好之攝影紀錄。(三)四年前為教育廳中華兒童叢書著「蝴蝶」一書,有感於攝影資料難借,決定購置攝影器材,做為研究昆蟲之輔助工具。轉有感於本省所見精美的昆蟲圖片,均為外國攝影,為提高民族自尊從事昆蟲生態之研究及攝影。

小玩意大道理

我們經常看到兒童們很起勁兒的遊戲,不知疲倦,不覺厭煩,即使父母嚴加禁止,他們仍舊會設法玩耍,由此可見:喜愛遊戲楚兒童的天性。根據資料顯示:在目前升學主義的壓力下,我們的數學教育正面臨嚴重的危機,由於教材的枯燥、呆板,已無法引起學童的興趣,教師如果再採用注入式的概念指導及機械式的反覆練習,則學童們必視數學課為畏途。有鑑於此,筆者認為:教師若能善用兒童喜愛遊戲的天性,將激材轉化成生動、有趣而富有創造性的遊戲,必可提高學童學習的與趣,增廣學習的領域,並有助於數學教育的發展。下面僅從筆者最近所創作的一些數學遊戲中,提出三項活動,以簡易的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方式出現,來描述數學遊戲在數學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如何的重要;其中「活動一:三明治的數字謎」一一不僅適用於各年級的學童有關數的大小(多少)比較之練習,更可建立『 逼近」及「介於 × × 之間」的數學概念,以作為未來高中、大學階段學習 『 實數的完備性 』 及 『 三明治原理( Sandwi ch Princple )」的直覺經驗。(難然對於國小學童而言,活動內容僅限於自然數或有限小數的範圍);「活動二:卡通座標圖」一一適用於指導四年級以上的兒童,學習「二對一對應」的笛卡兒平面座標概念,以作為中學時期學習解析幾何的準備;「活動三:密碼信」一一適用於具備「二對一對應」概念的學童,讓他們透過密碼的翻譯過程,去體驗數學概念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藉以提昇其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