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啡」長「菇」得~Very Good

目前台灣咖啡店林立,台灣沒有咖啡渣種菇的相關研究資料,因此想找出以咖啡渣種菇的模式,在家就可種出具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及延緩衰老作用的珊瑚菇。研發珊瑚菇家庭式DIY的模式:調配最適的培養基為麵粉:咖啡渣:水=4:8:3,以玻璃瓶為容器,以壓力鍋蒸煮30分鐘或電鍋連續3天30分鐘滅菌。冷卻後,在自製無菌接種箱內,加入菌絲體,塞入棉花。放在室溫、通風下,菌絲期放置黑暗環境,約15天,瓶內長滿白色菌絲,拔開棉花塞,移到陰暗潮濕角落如:浴室、水槽旁,約6天出菇,菌傘長至指甲大小時便可採收,約可採收5次。用咖啡渣栽培珊瑚菇和菇農常用木屑栽培的珊瑚菇平均產量差異不大,所以用咖啡渣種珊瑚菇是值得推廣的。

球與球瓶的戰爭-保齡球瓶的倒瓶因素及其撞繫關係探討

由於保齡球的力學原理太複雜,我們決定去除球道上油、球心構造對球旋轉的影響…等變因,只專注實驗討論球速、入球點、入球角度(模擬曲球)、旋轉球(模擬飛碟球)等變因。而為了捕捉球撞球瓶、球瓶互撞的瞬間關係,我們利用數位攝影機(Digital Videlo以下簡稱DV)拍攝整個過程,利用「繪聲繪影7」軟體,放慢影片播放速度及定格處理,一一紀錄、分析球與球瓶、球瓶與球瓶的撞擊關係及最後倒瓶數等數據資料,發現最加入球點,球速與倒瓶關係,入球角度對倒瓶數的影響等。對於國人自創的「飛碟球」我們亦感到好奇,絞盡腦汁之後,終於發現讓球固定旋轉的方法,模擬當球順、逆時針旋轉時,不同入球點與倒瓶的關係。

好酒不見~水果酒釀造之研究與應用

本次的研究目的是想要發現影響釀造蘋果酒的因素,結果發現加冰糖比例在25%時最佳,並且要以密封的方式,還要再加定量的酵母菌及營養劑以及適宜的溫度,才能得到理想的釀造過程與環境,使得酵母菌發酵力、發酵速率與產酒率及風味得到最好的結果。接下來再比較不同品種蘋果以及蘋果酒與其他三種水果酒的釀造結果的差異。最後在探討水果酒的日常生活應用時,發現水果酒除了飲用之外,還可以做成水果酒面膜,來增加臉上皮膚的保濕度,也可以做成水果酒肥皂來給小朋友們洗手,來對抗細菌及黴菌,更可以做成水果酒電池來代替一般市售的乾電池,成為最環保的新能源。所以小小的酵母菌對於人類真的是有莫大的幫助及貢獻。

紙復回春~再生紙

學校回收的紙都適合製作再生紙使用,將15g 廢紙加 1000cc的水所打出來的紙漿,經由抄紙後成為能再次利用的紙,這些再生紙經由實驗測量吸油度、吸水度、耐重及厚度,找出適合的用途。例如可以用來製作手工書、卡片或紙黏土作品……。 將學校的校樹-九重葛、薜荔及學校旁常見的植物-芒草的纖維,做成紙,雖然在書寫方面的使用不佳,但特殊的質感可做為美術方面的應用,例如包裝紙、燈罩等。

幫媽媽省瓦斯----太陽能燜燒鍋的研究

我們從媽媽用燜燒鍋煮綠豆湯,開始了對燜燒鍋原理的探討,進而瞭解了熱的傳播方式,及保溫的方法。又想到了我們可憐的地球,在人類大量開採和過度利用下,環境已經受到了很嚴重的危害,而目前能夠利用的能源不但有限,而且幾乎都會產生污染,所以我們把腦筋動到了太陽上,希望能自己做出可以利用太陽來煮食物的鍋子。

美容奇葩-廢芭樂葉快速萃取及其應用

本研究利用微波快速萃取之方式,萃取芭樂葉中抗氧化成分。研究結果發現:(一)芭樂葉抗氧化能力高於果實。(二)紅玉芭樂比珍珠芭樂、紅心軟芭樂抗氧化能力高。(三)微波萃取的最佳條件為:功率設定中弱(200W)、時間為8分鐘、40%乙醇溶劑、固液比1:30。(四)微波萃取之方式,萃取液總酚含量及捕捉DPPH能力在8分鐘時均高於傳統水浴萃取。(五)熱風烘乾的芭樂葉總酚含量及捕捉DPPH能力分別都在14mg/g以上及90%以上。熱風烘乾50℃下5小時含水率可小於10%,為較佳之保存方式。(六)自行製造芭樂葉抗氧化精華液及環保美白抗老化面膜能提升廢棄芭樂葉之應用價值,且價格低廉。

石化豆花-可以吃的粉筆!

本實驗主要是著重在如何做出環保、可食用又不傷身的粉筆,以碳酸鈉加食用石膏為雛型,加入各種不同的物質(食品),做出成品,並由實驗得知我們的自製粉筆密度較大、粉塵量較少且毒性也較小。雖在成本上比市售的粉筆成本高一些,但是可以回收再製,經濟效益好。

太陽幫我拉窗簾-環保自動窗簾

夏天的晚上,我總是打開窗戶、拉開窗簾,吹著夏夜涼爽的晚風進入夢鄉,但是,每當早上太陽升起時,總是被刺眼的陽光照醒,接著房間被太陽愈曬愈熱,讓人不得不離開被窩,起床將窗簾拉上,真的是非常的麻煩,於是我開始研究一個可以自動幫我拉上窗簾的裝置,我利用太陽能板當做啟動開關,當太陽照射時,馬達開始轉動,藉著輪軸裝置省力,最後成功的閤上窗簾。在這個研究中,也深入探討了太陽能板及馬達的種類及效果、省力的方式、斷電的裝置…等。本作品的概念可以應用在一般窗簾上,不需改變原來窗簾的結構、不需要任何電源、也不用花大錢,是個可以享受自己動手 DIY 樂趣的環保智慧型窗簾!

黏度大考驗—應用具有黏性物質製作黏著劑之探討與研究

取四種黏性較大的食物:蓬萊米、圓糯米、中筋麵粉、太白粉,對這四種物質黏性的大小\r 加以研究和探討。一、因為實驗的需要製作二個簡易的地震儀,藉著馬達帶動熱熔膠產生不\r 平衡的現象讓實驗平台上下震動、左右搖晃,比較這四種食物黏性大小。二、探討這四種物\r 質加上不同比例的水時哪一種物質黏性較佳?三、將實驗試體加上不同比例的添加物探討黏\r 性的大小。四、在試體乾燥過程中,觀察試體縮水、變形和發霉的情形。五、對黏性最佳的\r 幾個試體做耐水性實驗,找出黏性佳又耐水的試體當做黏著劑建造拱橋。六、探討乾燥天數、\r 溼度對試體載重的影響。

模「飯」生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要如何蒸出好吃的飯。一開始我們查到四種煮飯方法,但是瓦斯、電鍋煮飯的技術有點難,第一次很難成功,電子鍋煮出來的飯又沒有我們去買蒸的飯那麼粒粒分明、那麼好吃,所以我們想研究如何用最方便的方法蒸出好吃粒粒分明的飯。 研究中為了把感覺變成科學的數字,我們設計了「自製測硬度器」、「自製測黏性器」,用科學的方法來測量飯粒的硬度、黏性。 最後我們不但找到蒸出「粒粒分明的飯」最簡單的方法、利用「改變蒸的時間」就可以輕鬆調整飯的硬度;冷飯也只要短短6分鐘就可以變好吃,而且我們還利用蒸飯多餘的蒸氣幫助加熱水來煮湯,節能減碳,飯還是「蒸」的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