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在紅與綠之間找尋平衡點

塞車是每個人的夢魘,開車順暢是所有人的希望,因此我們實地觀測紅綠燈的現況,想找出塞車的原因,並想找出解決塞車的方法;從一連串的實驗中,我們設計出文化路、縣民大道、民權路的紅綠燈關係圖,用圍棋子模擬車輛,實驗目前的紅綠燈秒數,找出塞車的原因,並且想出紅綠燈連線的方法和紅綠燈秒數的最佳數據:文化路是紅綠燈週期90 秒綠燈70 秒,縣民大道是紅綠燈週期90 秒綠燈70 秒和紅綠燈週期120 秒綠燈90 秒。

「蒸的不用多」-電鍋加水量的探討

以熱電耦偵測電鍋加熱過程溫度的變化時發現,升溫過程,中上層的溫度偏高,但差異不大,當達飽和蒸氣期時,鍋內各層溫度呈100℃恆溫狀態,而水分近乾時,過熱蒸氣開始產生,越上層的,升溫越快,因此,食物置於中上層位置,受熱效果將較佳。在加水量對饅頭蒸熟的實驗中發現,加水量愈少者,當達糊化溫度後,鍋內飽和蒸氣恆溫期短,以致饅頭內部吸水量低,糊化程度就偏低,若加水達到一定量後,飽和蒸氣期延長,糊化破裂程度將趨一致,此時過多的水,將造成能源的浪費,此點由顯微鏡澱粉顆粒的觀察與澱粉糊化破裂的程度得到證明。在節能測試中,以3個中型冷凍饅頭為例,加水量110克與200克皆可達相同的蒸熟程度,但此水量的差異,將造成33%耗電量的浪費,因此電鍋蒸煮時若能控制適當的加水量,不只可有效蒸熟食品,也能達到節能省電的目的。

搶救校園水池大作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改善原本混濁不淨的校園水池的水質,在了解水池水質及外在環境後,依觀察結果執行水質改善計畫。首先觀察水池外觀、pH值變化及水生植物水芙蓉在水池不同位置、環境中的生長情形。由水芙蓉實驗可知,過強的水流或過度優養化的水質會影響其生長。由此在上水池自行建置一套水流較慢的濾水與魚菜共生系統、種植布袋蓮,來執行改善水池水質的計畫並觀察魚菜共生系統蔬菜的生長情形。由實驗得知,適量過濾的有機營養池水對於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較佳環境。而經過濾及蔬菜、布袋蓮吸收、淨化後的池水讓水池的水質有明顯改善,變得較透徹且乾淨,使校園水池能成為一個可做生態教學且衛生無虞的生態水池。

校園醫生-為五重溪看診

五重溪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溪流,它貫穿整個安坑地區,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由於社區的大量開發和經濟型態的轉變,讓原本淳樸的山林小鎮-「暗坑」,開始有了文明病,所以我們五個校園醫生開始利用每個星期三下午和星期六的時間為五重溪進行21 個觀測點的採樣工作。在資料上,我們利用網路資源,在知識上,我們參加水質檢測研習,在實務上,則利用自行設計的檢測器具,並請老師協助我們取得相關的檢測工具,期能隊五重溪的水質生態變遷,做一完整的了解。我們由觀察河道中的水和它的周遭環境開始著手,再決定要檢測水質的項目,有:水樣外觀紀錄、混濁度、含氧和含氧飽和度、酸鹼值、氨氮、電解質、BOD??等,含氧是必須在現場馬上做的,其餘的水樣我們就帶回學校當天檢測紀錄。這些檢測出來的資料可以讓我們評估五重溪的水質,和分析歸納污染的原因,再討論如何進行宣導改善。經過了五個月左右(跨了三個季節)的觀察、檢測、討論、歸納和分析,我們依據河川污染指標(RPI)的分類指標,針對每個區段河流水樣檢測數據作討論,發現五重溪溶氧量在6.5mg/l 以上、氨氮在0.5~0.99mg/l(冬季會偏高)是介於輕與中度污染之間,但是很多數據(如:BOD 在5.0~15mg/l)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警覺性,很快的五重溪也會被生態殺手所攻陷,所以我們也提出一些看法、建議和落實改善的執行策略,當然我們也會持續研究,作五重溪的終身義工。

“鐵定有效”—奈米零價鐵還原六價鉻

台灣重工業發展帶給人們經濟奇蹟,但同時也對環境帶來了莫大的汙染。比如西元1950年在日本發生鎘中毒的痛痛病;1959年的汞中毒引發水俁病等等…。如何去除水中金屬離子,一直是國人關心的議題。 本研究主要利用高中所學之氧化還原及奈米材料等概念,探討零價奈米鐵(Fe0)還原六價鉻(Cr6+)之還原反應現象及除汙能力。並進一步比較有機型分散劑(澱粉)以及無機型分散劑(奈米黏土 Laponite)對奈米鐵之穩定度。發現在比例nanoFe/Cr6+:11.75(w/w)的情況下,空白組(未加入分散劑)之殘留率高達34.51%,我們所製作之複合材料(以pH=6.64之laponite(aq) 0.25wt%為分散液)仍然具有除汙能力(殘留率

奈米金屬粒子的研製及其後續應用

本研究主要利用最簡易的金屬還原法研製奈米銀及奈米氧化鐵粒子。而奈米銀主要在隱形的研究,因直徑 200~400nm奈米粒子對部分紅外線波段有吸收的效果。所以本實驗針對這現象設計用熱電偶的探測設計來探討奈米銀在隱形上的研究。另外奈米氧化鐵將其應用在奈米藥物輸送的領域。主要是將藥物包裹奈米氧化鐵粒子,藉著外在磁場的導控達到患部治療,所以奈米氧化鐵的研製在本實驗是極為重要的。界面活性劑的選擇影響實驗很多,界面活性劑有防止奈米金屬粒子團聚的效果,所以無毒、成本及長效性是主要的考量。奈米銀填充於布料將可製作隱形衣及去毒製品。而奈米氧化鐵在後續的氧化處理及其表面沾黏物(藥物)的生長,將可製作奈米探針及藥物,是個很不錯的應用。

牛奶塑膠異世界

蛋白質塑膠由牛奶中酪蛋白製成,當牛奶達等電點時,酪蛋白會被析出。酪蛋白塊乾燥後性質類似塑膠,稱作蛋白質塑膠。本研究探討牛奶塑膠製成3D列印材料的可行性。實驗發現牛奶與酸的比例以10:1最合適,增加樹脂可提升牛奶塑膠硬度。牛奶塑膠在氨水中雖會部分溶解,但會在表層產生防水薄膜。我們嘗試以牛奶塑膠代替PLA進行3D列印,發現不需加熱即可進行3D列印,比使用市面原料更環保、省電。為了解決牛奶塑膠易發霉的缺點,我們研究發現噴灑75%酒精最能達到防腐效果。最後,運用先前實驗結果再進行綜合比較與實驗,得到最佳加工流程:首先將牛奶塑膠噴灑酒精消毒後混合樹脂,再浸入氨水,可製作較防水、防腐之牛奶塑膠。

車輛自動怠速熄火裝置

在現代社會當中機車跟汽車其所造成的各類空氣污染排放隨著車輛的普遍而越來越嚴重,而且常有人下車之後忘記熄火就讓車輛怠速且廢氣一直排放,不但汙染空氣且損耗更多的燃料,因此環保署制定相關車輛超時怠速的處罰條款,且於2012年6月1日開始實施取締告發,我們就想要做自動怠速熄火裝置來解決超時怠速時所排放的廢氣。本次研究使用微電腦、加速度計、繼電器、旋轉編碼開關製作本裝置,利用加速度計去感測機車移動時的速度值,利用繼電器控制車輛熄火,配合旋轉編碼開關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設定怠速熄火時間,由於是透過加速度計去感測車輛的移動,故不需要修改車輛油路、電腦設定與時速錶,降低加裝本裝置的難度,因此非常適合用在各種車款。

捷運Follow Me!Go

在捷運車站的建築中,將月臺、票卡閘門、出口設在不同的樓層,對殘障人士和老弱婦孺而言,搭乘捷運要上上下下、走來走去,非常不方便。我們透過實地調查和統計的方法,發現使用捷運站的電扶梯、樓梯、電梯、廁所等設施,或經各出口離開車站時,從第2車廂和第5車廂下車最方便。如果要轉乘的話,先分辨路線相交的方式,再掌握車頭的方向,就能順利轉車。這份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殘障人士、老弱婦孺,甚至站務人員作為參考之用,協助弱勢者輕鬆搭捷運,快樂暢行大臺北地區。

Cuica~鼓嘰鼓嘰!

Cuica是巴西特有的樂器,它長得像鼓,但卻是用摩擦的方式發出奇特的聲音。研究後發現它的原理是:濕布摩擦竹籤→竹籤振動→帶動罐子底部振動→罐子就是音箱放大聲音。 為了測量的一致性,我們設計了一台機器可以自動演奏Cuica。機器包含2部分:模擬手揑摩擦器、模擬手前後推拉器,這樣才能去除不同人演奏的因素,讓實驗結果更準確。實驗結果發現,演奏時必須要有適當的緊度、摩擦力摩擦竹籤,才能讓底部振動產生聲音。另外圓筒高度、棍子長短無法明顯改變Cuica音調;但是圓筒直徑、底部材質鬆緊、手壓底部中心緊度可以明顯改變Cuica音調。 最後我們用生活物品自製Cuica,圓筒底部插一根竹籤,底部要有一點彈性可以振動不能太硬,就可以感受到巴西熱情的音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