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簡易版4D浮空投影

浮空投影是將想要投影的物體的影像藉由裝置反射到人的眼睛,四面的透明板可把物體完整的投射出來,產生像是憑空出現的影像,亦真亦假,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一般。 這種顯示方式的獨特之處,在於能跳脫一般螢幕的框架限制,是一種需要高度特殊技術與高規格投影相關設備的影像呈現方式。浮空投影獨一無二的無框感以及在觀看時的投入感,將能在觀眾面前呈現令人驚嘆不已的最佳效果。但是市售的浮空投影裝置大部分為3D裝置,而4D的浮空投影價錢驚人,且影像需經過後製才能呈現,無法達到即時播放的目的。 本實驗的研究目的希望利用簡單的家用電腦及網路攝影機將浮空投影裝置的製作過程簡化,以及材料來源的難度降低,將整個裝置的價格降低。

流體動能利用系統-Stanley Generator 製作及模組化應用

我們以超過傳統1.96 倍(平均值)發電量的新式 Stanley Generator(SG)同軸發電機應用在水平軸流體發電及垂直軸流體發電,並結合水平軸可多層次利用流體動能及垂直軸簡易的優點,設計出新一代HV(Horizon Vertical)系統。設計並檢測阻流型葉扇及撞流型葉扇不同長寬幾何比例及不同的葉面傾角度,在風速0.5m/s~5.0m/s 情境,測量葉扇的轉速,結果阻流型葉扇以第4 組葉扇(21.5:10:40)於葉面傾角10o、撞流型以第二組葉扇(21.5:10:40),所得啟動風速最低且轉速最平均兼顧低風速啟動及高轉速維持。同時設計了各式SG 應用模組,包括一級應用的三層流體動能擷取系統,二級應用的雙軸單增速系統,三級應用的雙增速HV 系統。都能發出比一般發電機高的電量(1.48~1.96 倍),也更快(較低流速)達到發電機最大(額定)發電量。

大樓逃生的研究

您知道嗎?原來許多玩具的設計,在大樓發生火災時也可用來作為逃生的器材。本實驗主要在運用玩具的原理,設計各種大樓的逃生方法,並探討其優缺點。從玩具的觀點出發,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挫冰大不同-探討影響冰晶的因素

我們曾看到某一電視台教人如何做出最漂亮的冰塊,原理就是:不要讓冰晶變得太大,方法就是延長冰塊凝結的時間,他們是把水放在保利倫裡面,讓保利倫保持水的溫度,用以延長凝結的時間。看到這報導不禁讓我們思考,是否增加冰塊的凝結時間,可以使冰晶變得比較小呢?那在在不同溶質的水溶液中,形成的冰晶有什麼不同呢?現在坊間流行的黑砂糖挫冰,有些是以冰加上糖水,有些卻是以黑糖水直接去冷凍,這兩者的口感不同,那麼冰晶有什麼不同呢?也許冰晶是讓我們吃的「挫冰」是否美味的關鍵吧?所以我們以不同水溶液的冰晶作為研究對象。

「磷」汙水處理有一套

參觀汙水處理廠後,引發我們利用備長炭、石頭、蚵殼等有孔洞的物質為濾材,希望在汙水來源地現地處理,降低汙水中的含磷量,提高透光度,改變汙水酸鹼值。 實驗中我們發現粒徑小的蚵殼效果較好,先利用黑糖水模擬汙水,使用自製濁度計、自製過濾器、自製測磷儀器以檢測汙水處理成效,再實地採水樣檢測去汙效果,實驗結果顯著。結論如下: 一、蚵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呈多層次結構,透過震盪可重複吸附含磷量。 二、在粒徑最小、200℃烘烤蚵殼,磷的吸附率達93%,水質趨於弱鹼性及中性。研究發現蚵殼為現地處理的有效濾材。 三、以蚵殼過濾實地採集水樣,酸鹼值轉為微鹼,透光度提高,建議蚵殼淨化汙水,pH值須在5.9以上的環境。

涼快一「夏」

想以環保又經濟的方式解決夏天教室內太過悶熱的問題,我們採取了三種類型的方式來達到隔熱降溫的效果,分別是:一、在教室屋頂增加隔熱措施 二、在室內增加降溫措施 三、在教室外部增加隔熱降溫措施。之後,我們再由各類型的隔熱降溫措施中,選取效果佳、經濟、施行方便且符合環保概念的幾種方法,加以組合成複合式的隔熱降溫措施,以達到更佳的功效。經過多次的實驗證明:屋頂定時灑水搭配室內定時拖地以及教室外種植樹木,可達到最佳的降溫效果;屋頂種菜搭配室內定時拖地以及教室外種植樹木,可達到不錯的降溫效果而且既環保又具有產值(生產的蔬菜可食用),還可讓小朋友學會種菜並體會收成的喜悅,可說是一舉數得。

『冷』 嘲 『熱』 諷-探討影響熱聲致冷現象的變因

本研究是探討聲音、片堆、共鳴管條件對熱聲致冷效果的影響。 在聲音方面,各管長均有對應的最佳頻率且管徑越大管長越長,最佳頻率將越低;聲音輸出功率越大,致冷效果越佳;片堆方面,在固定熱端氣室長度下,孔徑與片堆長度會有最佳值,以達到最佳致冷效果。另外,片堆有效孔隙越多越好,共鳴管以散熱性好的金屬塞封口且表面積越大越好。並用LabView軟體及NI 16-Ch USB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 Device來自動化測量共鳴管內16個位置的溫度,以了解管內溫度分布隨時間變化情形,發現啞鈴型片堆的效果優於整條7.0cm之片堆。 本實驗取得的最佳參數為聲音頻率179.6Hz、喇叭驅動電壓 11.28V、共鳴管徑3.9cm、管長44.0cm、長度7.0cm的瓦楞紙片堆、熱堆氣室長度5.0cm,降溫能力可低於環境溫度7.44℃,效果遠優於歷屆科展研究。

就是懶得動手-機械手製作

本專題嘗試以低廉成本以及節省能源的方式,利用簡單的滑輪組、齒輪組的設計與製作,期望能將機械手的製造,變的更加簡易。從設計圖繪製、材料蒐集、零組件製作、安裝零組件到實驗設計、數據紀錄分析、優缺點比較,控制器轉盤製作、麵包板電路設計及連接皆由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嘗試錯誤與學習,親自實做出科展成品。我們利用文獻上尚未見過的、自己設計的「線材-馬達牽引」方式,取代傳統的四連桿、油壓桿驅動方式,製作出創新的機械手。本小組不但製作「功能測試版機械手」測試機械手的各項基本功能、比較材質或動力的優劣,更根據區域科展時教授給的建議及批評,對於部分細節進行改良,我們自行設計規格化的零件、底板,也與老師共同研發出迎合實務需求的「應用版機械手」的兩種新控制方式:圓盤自動控制系統及麵包板 IC 電路互動系統。以偏向自動化的控制方式,避免線路複雜、整理費工、人為操控不精準的種種問題及缺點,拉進與「以機械手取代人工」這個夢想的距離。

螞其頓防線

食物若存放不慎,常被惱人的螞蟻光顧。目前防蟻主要是靠化學藥劑,可能對其他生物或人類有毒,本研究目的在設計有效的物理性防蟻裝置。以家中常見的黑頭慌蟻與狂蟻為測試對象,在利用不同障礙方面,發現螞蟻超越能力很強,靜態障礙可延緩但不易完全阻擋螞蟻通過,相對的動態阻絕裝置較為有效;而製作磁浮板,使螞蟻無法攀爬上懸空的帄臺,也是值得繼續探討的方法;最後發現利用所設計的電擊防蟻裝置,在低到 12 伏特的電壓下,即可完全阻擋螞蟻通過覓食。

流光流熱留光留熱--太陽爐研究

我們的研究由文獻探討中獲得很多知識及經驗,然後摸索文獻中箱型、折疊式、拋物線式等各式太陽爐的製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配合太陽仰角、方位和時間的關係,想辦法設計適合台灣地區各季節都可以使用的太陽爐。 綜合了吸收光熱的鍋子「留光」比較,同時配合太陽光移動、及反光板的「流光」聚光調整,加上減少熱量流失、及使用墊架增加熱氣流對流的「流熱」設計,還有箱型天窗、包住鍋子的塑膠袋溫室保溫的「留熱」效果…等研究,我們終於研究出最短在30分鐘就可以煮熟食物的太陽爐、和操作方法。 流光、流熱、留光、留熱真是這次科展之旅的寫照。我們的研究,記錄了這次太陽爐實驗所得到的結果與經驗,願繼續努力,以求真、求善、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