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組

打著燈籠等情人-大場雌光螢

大場雌光螢為昆蟲,雌雄外觀差異大,雌蟲為淺黃蠕蟲,2cm。雄蟲有前後翅,黑色,1cm。幼蟲 0.4cm,吃馬陸為生。我們從今年 3 月 2 日~6 月 2 日,在馬祖東莒地區,針對牠的出現數量、交尾、產卵、發光等行為,進行田野調查與飼養觀察。雌蟲的求偶行為在天氣濕度 90 時,出現數量最多。雌蟲在求偶時,尾部翹起發光吸引雄蟲;交尾時,雄蟲在雌蟲上方採『ㄑ』字形交尾。交尾後,雌蟲產下 20~30 顆 0.1cm 鵝黃橢圓形卵。雌蟲的發光方式在交尾前、後十分不同。求偶時只有尾部發光,光點強烈明顯;交配產卵後,全身發環狀光芒,具保護警示作用。大場雌光螢似新星般閃亮,這次科展是初步研究,未來會進一步持續研究,為馬祖復育雌光螢的工作進一份心力。

快,又有酵–廚餘堆肥快速發酵機

本研究的目標是改進廚餘堆肥的三大關鍵:微生物、溫度、翻動,製作一台可以讓廚餘快速發酵、變成肥料的機器。 我們在廚餘中加入好氧發酵菌,利用"溫度升高"來判斷是否成功發酵。研究發現加入「米麴菌」可以加快升溫、發酵過程;廚餘鹽分超過正常飲食23倍會阻礙升溫發酵;澱粉、蛋白質類的廚餘適合讓米麴菌好氧發酵。 接著根據米麴菌好氧、升溫的特性,打造了一台「廚餘堆肥快速發酵機」,讓廚餘可以定溫保溫、攪拌接觸空氣,我們還設計方法測量哪種攪拌爪最能均勻攪拌。結果3天就能把廚餘變成乾燥的肥料,而且用活性碳粉解決了臭味問題。 最後用自製廚餘肥料種菜,結果葉寬葉高明顯增加、更快開花結果。所以我們設計的機器真的是快,又有效!

竿影的實驗

我們在生活中發現了太陽光照射到物體的時候,物體的受光背面所形成的黑影的長短,與陽光的斜度及物體的高度有密切的闕係。好像所形成的影長短很有規律性的,因此想到我們利用影長是不是可以測量出物體的實高,所以去請教了老師。我們在老師的輔導下做了一個標準竿影盤及各種斜度的燈光盤,開始做了下面幾個實驗。

釘板上的圖形面積「速算」研究

有一次數學遊戲課的時候(團體活動時間才上課),老師拿來一個大釘板,當場用一條橡皮筋在釘板上造了一個「八角星」,要我們算一算它的面積是多少「單位方格」。雖然我們以前學過了計算正方形、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面積的方法,但是面對這種不規則的圖形,卻都派不上用場,只好用拼成單位方格的方法慢慢的點算。可是這種老牛拉車的作法,實在太辛苦了(眼睛吃不消),因此,我們想,對於小規則的圖形,假如也能夠找出一個簡便的公式來計算它的面積,那不是很好嗎?於是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我們的研究。

搶救「沙灘」大作戰~探討潛堤對海岸沙灘的影響

本研究藉由文獻資料及實地探訪,了解目前旗津地區海岸沙灘嚴重流失,政府希望藉由離岸潛堤的工程發揮安定海灘的功能,保護堤後海岸。經過實驗的設計探討,我們發現:沒有設置潛堤的海岸打上岸的波浪明顯比任何一組有設置潛堤的波痕高,沙土侵蝕情況也較為嚴重,由此可見,潛堤確實具有阻擋海浪侵蝕海岸的效果。而不同的潛堤設置條件都具有不同的阻浪效果,研究結果最後發現:設置潛堤較佳的方式是將潛堤設置在不露出水面(剛好在水平面)、離海岸愈近、潛堤間距愈小、與海岸形成某種夾角、增加潛堤的長度及排列成 或 的形狀,都能增加阻擋海浪的成效。但是有些條件消波塊使用的個數太多時,將造成成本過高及景觀的破壞,也是值得評估考量的。

小白鼠對顏色的辨別能力

上學期自然課我們上“哺乳動物”時,老師讓我們飼養過小動物的小朋友告訴大家如何來飼養小動物”班上的陳大剛帶來他的寵物一一一對小白鼠。他告訴我們很多關於飼養白鼠的事情“他說:「白鼠最會拉屎了。白鼠會用前面的兩隻腳抓住東西,放在嘴裹吃,就像我們吃東西時用手拿著吃一樣。」在陳大剛報告時,老師讓我們輪流看小白鼠。突然,一向不舉手就說話的孟繁盛叫著:「白鼠的眼睛像白兔一樣是紅色的,紅眼睛是不是看到的東西都是紅色的?」陳大剛不知道答案,就講教吳老師這個間題,老師說:「我們可以來做個實驗,看看白鼠含不會辨認顏色?」我們就這樣開始進行我們的實驗工作。」

無電力磁動車之研究

我們在自然課程電與磁的單元中,看到課本上對磁浮列車的介紹,激起我們的研究動力。在找尋適合的動力源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利用軌道兩旁交錯磁性的磁鐵,可以讓圓形磁鐵滾動;另外,我們更首次發現利用兩邊放置方形磁鐵,會產生強大斥力磁場,並將此裝置命名為「方形加速器」;為了減少摩擦力,在磁軌上加裝透明壓克力板,確實增加磁動車速度。我們抽絲剝繭的找出磁動車的運動原理和增進磁動車的運動速度;了解原來磁輪運動原理來自於磁軌對磁輪產生的『邊際效應』,也知道磁輪大小並不是影響磁輪運動的主要關鍵,而是磁輪的磁力大小影響最大。甚至,最後我們已經發展出磁輪換軌設計雛形。在研究過程我們不斷的思考、試驗、閱讀文獻、修正試驗方法,不斷的和時間賽跑,最後完成研究報告,真的受益匪淺,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未來有所貢獻。

是我放的電

從一個科學展館的器材引發出一連串探究的實驗。實驗中,對兩片金屬之間產生電能的各項因素,做了持續性的探究,尋找金屬發電的機制,作品最後以裝置的再應用,及環保金屬電池的延伸性製作,作為研究總結。

壺腹蜘蛛的生態與結網環境的探討

壺腹蜘蛛是山上國小的教室裡面最主要的蜘蛛種類,牠的體長很短,大約只有 5~6mm。牠的腳很細長,腹部有很奇怪的凸起,不像其他在校園裡面發現的蜘蛛,如蠅虎、白額高腳蛛、人面蜘蛛的腹部是長橢圓形或接近圓形的。壺腹蜘蛛在地上走路的時候很輕快,加上牠很小,所以常不知不覺中就會從身邊跑掉了,甚至被風吹走了。壺腹蜘蛛喜歡在室內結網,牠結的蜘蛛網不像一般野外看到的蜘蛛網是圓網。壺腹蜘蛛的網子很像露營用的蒙古包外帳,而且牠會越織越高,越織越大,所以有時候一大片蜘蛛網可能只有一隻壺腹蜘蛛住在上面。壺腹蜘蛛的蜘蛛網很細而且很黏,只要手輕輕一碰,可能就會把整張的蜘蛛網破壞,而且蜘蛛網還會黏在手上,怎麼甩也甩不掉。過完一個暑假,教室、辦公室、活動中心裡的蜘蛛網多得讓我們清到脖子酸,所以我們很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讓牠在教室裡面結網。我們猜影響壺腹蜘蛛結網的原因可能是和光線、顏色、角度、形狀有關,所以我們決定設計實驗來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壺腹蜘蛛在不同形狀的容器裡面所做的蜘蛛網都一樣,但是連接到器壁的蜘蛛絲數目不一樣。而且蜘蛛對顏色、角度、光線也有偏好,所以只要這些條件都符合,再加上人沒有去破壞或打擾牠們,牠們就會織出又大又密的蜘蛛網。

大紅紋鳳蝶能人工飼養與繁殖?

前年(三年級的時候)哥哥參加科學研習活動,探討大紅紋鳳蝶(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nh storfer)的生活。我經常幫助他採集馬鈴草的葉片來飼養幼蝶並觀察牠的生活。他們經一年多的研究,探討了大紅紋鳳蝶的生活史與生活習性。但還有一些問題無怯獲得解決。如:一隻雌蝶到底會產多少粒卵?我們飼養的大紅紋鳳蝶會產卵嗎?牠產下的卵會孵化嗎?用人工方法是否便成蟲交尾?升了五年級,我也參加科學研習小組,並在老師輔導下繼續從事有關大紅紋鳳蝶的研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