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組

菱角水中號手---菱角樂器

五上自然「自製樂器」的單元,我們了解吹奏樂器主要是靠吹奏者送出空氣,讓氣流在管中震動而發聲。六上老師要我們自製樂器,當時恰好是菱角盛產的季節,我們就想試試看菱角是否可以吹出音階,成為菱角樂器?

史用說明-史萊姆的應用

從小我們就很喜歡玩史萊姆,又黏又Q的史萊姆除了可以當玩具紓壓之外,還可以有什麼其他生活應用呢?查了相關文獻和資料之後,我們找出史萊姆的原料:聚乙烯醇與硼砂水,同時,測試史萊姆的黏性、作為冰敷袋的效果,以及清潔鍵盤的效果等實驗。在黏性實驗中,五種聚乙烯醇的表現皆有所差異。在冰敷袋實驗方面,史萊姆做成的冰敷袋可以增加受傷部位冰敷的時間,且沒有漏水的問題。在清潔鍵盤上,大部分史萊姆可以達到清潔鍵盤表面與隙縫,而且沒有殘膠的效果。

衣魚

本校的楊老師在朝會時,向我們報告每位同學要捐獻 1公斤的度紙廢物,把變賣的金錢做為仁愛工作基金。我們聽了很贊成,放學回家後,就在家裹找尋廢物,因此舊衣服、舊書報、破簿子都成了我們蒐集的對象,大家東翻西找,都希望多捐些東西,誰也不願落後,陳光明同學在尋找廢物時,突然發現一種身體銀白柔軟的小蟲,在舊衣服和舊書堆爬動,引起陳同學的好奇心,這是什麼蟲?呢?於是捉了一隻,帶到學校向老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種昆蟲一一衣魚。對於人類的生活有害無益,大家非常好奇,也覺得很有趣,因此我們想對它多一認識。

除垢要油理

本研究在探討油垢形成原理與變化規律,藉此認知如何防止與去除油垢。我們先探討油氧化後產生的變化,再研究各種影響油垢形成與變化的因素,並從中建立油垢程度變化規律,且衍伸探討油氧化與種類對其程度變化的影響,最後設計各小蘇打清洗物去除油垢。 研究發現:1.油會因氧化而變質。2.油因不同氧化變因,形成不同形態的油垢;並隨著放置環境與時間再產生變化;而且油垢形態之轉變具有規律。3.油的氧化情形與種類會影響其油垢程度變化。4.利用小蘇打可去除具沾黏性的油垢;再加熱處理便能去除稍高程度的油垢。研究結果可提供除垢之新觀念,藉此認識油垢形成原理與規律,便能防止頑垢產生,又能掌握除垢的好時機與好方法。

「茶顏」觀色妙趣多

同樣是茶,為什麼茶的顏色、味道、香氣皆異?為何茶水顏色會變?於是我們實地參觀台大茶園及凍頂工作站,採集、試驗、觀察、探討茶樹的栽培與製造技術,認識茶葉種類與發現其成分,透過實驗了解不同溫度茶水變化;又將泡好的茶水置於不同溫度之恆溫箱,比較茶水顏色,並用光電比色計測得吸光值數據,探尋茶水變色因素與原理;最後試製紅茶菇,老師試飲、敷臉,黑斑略減,我們覺得好玩又有趣,對「茶」也有一番新認識。

水龍捲─ 液體旋轉運動液面和漩渦變化的研究

本研究是資優班獨立研究課程的作品,結合五下科學探索課程中大氣壓力、白努利定理、圓周運動等學習單元的概念,進一步探討漩渦形成的原理和液體旋轉運動時液面的變化,及影響漩渦空氣蕊直徑大小與漏流速度快慢的變因。同時發揮我們的創造力,親自製作器材,操作實驗,設計出測量漩渦拉力大小的方法,觀察雙漩渦彼此相互推擠或牽引的現象,10 個月的辛苦研究,我們收穫豐富。

牽牛花尋找支柱的研究

我們經常利用星期假日到野外郊遊與採標本,於途中常可見到多種的蔓生植物攀衍於草叢、竹林裹或在籬笆、屋頂上。其中以牽牛花為數最多,因此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走近觀察研究,但卻發生一個疑問,那就是牽牛花的蔓子是不是自己會邊找可做支柱的東西而攀附上升呢?雖經大家紛紛發表意見討論.但是最後,也是沒有辦法解開這個謎,便請教老師,經過老師解說,心中仍疑惑不解,為獲得更有力的證實,又請教老師指導我們實驗、觀察牽牛花尋找支柱的研究。

螞蟻,螞蟻,讓我看看你!

我們研究校園裡的螞蟻,總共發現七種:小黃家蟻、小黑蟻、黑棘蟻、長腳捷蟻、熱帶大頭家蟻、中華單家蟻、黑頭慌蟻。這些螞蟻的特徵、行為都不太一樣。體型最大的黑棘蟻早上八時活動最頻繁,中午最少,傍晚稍微增多。中午氣溫較高,黑棘蟻活動量也較少。天氣變化會影響黑棘蟻活動,一直下雨,牠們就不會出現。味道較重或辛辣味的東西,對黑棘蟻稍具阻隔作用,無辛辣味的物品,黑棘蟻都不怕,照樣爬過去。行動快速的小黑蟻,甜或鹹的餅乾都喜歡吃,也會取食鹽巴。和甜餅乾做比較,牠們更喜歡吃肉類。如果將食物放在水中,有水隔絕可以延緩小黑蟻入侵時間,但是有的小黑蟻仍然能夠游過去。小黑蟻受驚嚇會移巢,大約需 40-60 分鐘。

棋盤上的奇蹟-奇「雞」連連

本次的研究主題是由井字棋延伸而成的桌遊3×3奇雞連連及4×4「棋」蹟連連。我們想要在不同格數棋盤以及不同類型棋子種類的情況下,分析其遊戲邏輯。我們的研究方式是將棋子依照規律,先手放在棋盤上的各種位置,再接著依照當下最好的選擇出棋,我們分析了井字棋、3×3奇「雞」連連及4×4「棋」蹟連連的各種遊戲局面,以及三種遊戲中不同種棋型的比較,並且找出格數與和局關聯的公式。

混不混有關係!-用混合自製天然指示劑來精細檢測酸鹼值的探討

老師要我們自製指示劑時,有人煮十幾分鐘,有人用熱水浸泡個一、二小時,又燙又花時間,於是我們想透過實驗找到最佳的時間點,使大家省時又省力。此外熱水的高溫,常讓我們心驚膽顫,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被燙到,如果自製指示劑也能像茶葉用「冷泡」的泡出色來,不是更安全更節省能源嗎?最後我們驚喜的發現「紫色高麗菜」的確是冷熱皆宜,而且只要花費10分鐘,難怪教科書都愛用它來製作指示劑。我們還發現用單一材料自製而成的天然指示劑,不像廣用指示劑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可分辨出不同的酸鹼值,因此我們更進一步的將課本中提到的材料互相「混搭」,竟然能製作出更好,更精細的酸鹼指示劑,可以清楚分辨pH1.0~12.0(如封面圖),真是讓我們興奮不已!